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西决战争。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分别采取“围魏救赵”和“退兵减灶”的战略战术进行了桂陵截击战和马陵伏击战。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企图攻占卫国。而卫国原是魏国的属国,魏国为保护属国就派将军庞涓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虽尽力抵抗也支持不住大国的攻击,便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决定出兵救赵,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大将田忌要决定率领大军开赴赵国与魏军主力交战,去解除邯郸之围。孙膑认为这并非上策。孙膑认真仔细地说出了自己的主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的写作在笔法上和文学作品的写作大有不同。文学创作讲究“文贵曲”,而忌“直”,直了读起来便乏味。而应用文则恰恰相反,它贵“直”而忌“曲”,曲了主旨则不宜突出,不易令人迅速把握住文章内容的要领。也会浪费时间,影响办事效率,因此强调开宗明义的笔法,即把全文的主旨放在篇首,直笔写出。一看开头,就能让人了解全篇的宗旨。这种写法也叫“撮要”的写法。又因为它往往把结论放在开头,所以又称为“倒悬之笔”。在公文写作里这一点更为突出。中央也曾提过明确要求:“一切较长的电文,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的文句,说明全文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  相似文献   

3.
宽容一词,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它。一是“兼容”意义上的宽容。按爱因斯坦的解释,即对于那些习惯、信仰、趣味与自己相异人的品质、观点和行动恰如其分的评价。即“容人之异”。二是“宽恕”意义上的宽容。指对别人的过错过失或别人有意无意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能够谅解、容忍。即“容人之过”。这里,我们说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宽容。  相似文献   

4.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它充分体现了杰出的军事家孙膑的军事思想及其战略战术原则。但当时的战场马陵道竟究在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最近,史学界、考古界、军事界的专家、学者在山东省郯城县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论证会,提出马陵之战的战址在郯城马陵山的“新证”,根据《战国策》、《史记》、《汉书》、《孙膑兵法》等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地上及地下文物,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论证了发生在公元前341年齐宣王二年魏惠王三十年的马陵之战是魏国为  相似文献   

5.
一遍观历代史籍,或名齐长城为巨防,或巨防与长城并举,这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是一很特殊的现象。如: 1.《战国策·齐策》载孙膑谓田忌曰:“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注云:“天,大也;唐,防也。”2.《秦策》载张仪说秦王曰:“……(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相似文献   

6.
惯性与思维     
现实生活中惯性被用来指对那些经常耳闻目染、视而不见的事物,依经验照葫芦画瓢,一路做去。思维与惯性确实有些内在的联系。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确有其道理,即常见的事物就耳闻不奇、经而不怪,不再去“浪费”精力去认真思考,只管依猫画虎。这本无可厚非,但有时却事与愿违,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个朋友曾讲过一个脑筋急转弯的“考题”,使我受益匪浅。其大意是:问一只戒指掉到了咖啡杯里,虽然杯里装满了咖啡,但戒指却没有湿,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咖啡是干的。由于平常我们接触较多的是溶就了的咖啡,我们便形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惯性思维又叫常规思维或顺势思维,决策学中把它称为基本假设思维。这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在处理一个问题,看待一件事情,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用以往的知识、经历、经验和直觉,不由自主地对问题的原因或结果直接作出条件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学术上就是所谓的“已知障”,即受到虚假事实的障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比如,有一幅漫画,画的是公园里有一把长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位女士,旁边还有一只狗。一位男士也想坐在椅子上,就问这位女士:“你的狗咬不咬人?”女士说:“不咬。”结果那位男士一坐上去就被狗咬了个一塌糊涂。比如中国成语中有“只知…  相似文献   

8.
李自璋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2-43
“发散思维”,是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讲得较多的一个概念。它是与收敛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固定的范围和方向的限制,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标准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有知识的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未知。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诸多心理学论著或心理学教科书、工具书,对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不作严格区分,言“发散思维”又叫(或“就是”)求异思维,或曰:“Divergent Thinking又译求异思维”,等等。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5卷,教育心理学)》,杨靖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张述祖、沈德立编著的《基础心理学》、J.M.索里等著、高觉敷等译的《教育心理学》等等即如是说。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和译文是不准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孟子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对外在制度的匡正作用重视不够,在实际政治中的可操作性不强,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春秋战国这一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目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广义的创造力指相对于个人或社会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品的活动,它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直  相似文献   

11.
《思维与智慧》2005,(2):i001-i003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郊2O公里处,是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魏国名将朱亥的故里,以朱亥被封仙而得名“朱仙镇”。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孟子以周朝礼乐制度为社会理想,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缺乏对社会现实及人性现实的冷峻的思考,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同题异构” “同题异构”也叫“同题异构”、“同课异教”。一般而言,“同题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题异构”的基础是“同题”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起点与终点的同。“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问题解决中的“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洪礼 《心理科学》1993,16(4):247-249
一、“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是作者近几年来联系实际去思索、探讨和运用后提出的。它是一套在教学中探索完成智能任务和解题的最佳方法的重要思维模式,它包括着在问题解决中思维的策略、技术和方法,并要求将此模式中思维的策略、技术和方法养成思维习惯,在头脑中形成定型,达到能广泛运用。此模式要求中学生(包括教师和其他类别的学生等)在解答或解决有难度的题目或较复杂的问题时,要“先三思、后解题、解中要监控、解完再三思”。“先三思”中的“三思”是指:1.审题或接触到问题时,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首先从整体上全面把题意和与题意有关的知识及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并不认为现存就是指当前存在着的一切客观事物或现象。因为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听指的现存和现实,并不是从客观事物中抽引出来的,而是指“绝对”观念的一种规定性,即绝对观念、世界精神的一种表现。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现存”通过自己的内部矛盾运动而达到了它本身的高级阶段——“现实”。概念的运动过程并不是对客观事物运动  相似文献   

16.
晓秋 《思维与智慧》2007,(11):53-53
运用“避直就曲”解决生意上的难题,就是要以“U”型思维为基础。“U”型思维是一种非线性的思考方式,它的特点是避开问题的“症结”,通过迂回、转弯等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这种思维方式犹如走一个“U”字型的道路去接近目的。当然,解决经营难题应先尝试用直线性思考方法去直接求解,因为直线求解的思路最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欲擒故纵法     
文章之道,忌直贵曲。直,一览无余,不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曲,变化多端,易于吸引读者。古人云:“情欲信,辞欲巧。”也就是说,写文章一要讲真情实意,二要讲表述奇巧。欲擒故纵法,就是把文章写得曲折、奇巧的一种方法。欲擒故纵法,就是在描述本题或揭示意旨的地方,故意放缓一步,巧生枝节,使文章疏荡生色,奇妙感人。褚少孙写《西门豹治邺》,采用欲擒故纵法,就收到了出奇制胜,感人至深的效果。邺县的巫祝、三老“给河伯娶妇”,  相似文献   

18.
程美秀 《管子学刊》2002,(1):76-79,84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蕴含着许多克敌制胜的竞争谋略,本文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以迂为直”三方面阐析了孙子的“奇胜”思想在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借鉴和应用的问题。学习和研究先哲的这一思想将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抗争力。  相似文献   

19.
论嫉妒     
嫉妒是七罪宗里的一条。大家都知道,心怀嫉妒是件不好的事情。但谁又免不了会犯嫉妒,发现问题严重了,心中又总自责。下面,笔者就嫉妒心的表现,嫉妒心的产生以及对嫉妒心的及早防范免于终铸恶果这三方面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战国中期,孙膑与庞涓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但他知道自己的兵法知识不如孙膑,嫉妒之  相似文献   

20.
人们熟知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当年秦王诈以十五座城池相许,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强秦压境,赵王不想示弱,无奈中派蔺相如持玉前往。在强大的秦王面前,蔺相如以死相谏,终于保住了赵国的镇国之宝,完璧归赵,大长了赵国的志气,被赵王封为上卿(即相国)。大将军廉颇心里很不服气,存心要挫一挫蔺相如的威风,两人偶然在一条小巷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