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知名画家,对登门求教的青年画家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2.
爱情的颜色     
正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一幅画,题目是《爱情的颜色》。画面五彩斑斓,没有具体的物象,像抽象派。好多人驻足,也有好多人说看不懂。我也不知道画家的意图,但我的理解是,画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另外一层深意:爱情的色彩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我心中爱情的颜色是什么?如果我也能用画笔描绘它,我会用红色画一株玫瑰,用绿色画一杯清新绿茶,用黄色描绘一碗热汤。在我最飞扬的青春里,盼望着的爱情如期而至,它就是我的血液,我的养分。这朵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知名画家,对登门求教的青年画家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时间很宝贵,但提携后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  相似文献   

6.
聪慧四法     
美国有个资本家请一位著名的画家为他画一幅肖像。肖像画好以后,资本家却拒绝交付原来议定的5000美元的报酬。他的理由是:“画的根本不是我。”怎么办呢?画家很不痛快,因为他确是花了不少精力才画成这幅画,而且肖像和资本家本人也确实很像。资本家说不像,只是一种无理的挑剔。画家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  相似文献   

7.
梁楷是我国南宋著名画家,他不仅擅画佛道人物,亦能山水花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但梁楷又同时是一位参禅的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禅画作品,开创了我国大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两位画家教自己的儿子绘画。第一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墙上,给所有来家里的客人看。第二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张画都扔进废纸篓。10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看着一墙色彩鲜艳、构图完整的画,观者无不大为赞赏,纷纷索要回去裱挂。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因为他的画都被扔进了废纸篓,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他手头  相似文献   

9.
王世贞作为明代中后期一位一度大权在握的官员以及文坛领袖,本身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与鉴赏能力,而他一生之中交往的画家不在少数。着重列举三位身份各不相同但都与王世贞有过密切交往的画家,试图以王世贞为切入点,探究明代书画交际与交易中,画家与购画者或受画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及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画趣     
名画家 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中间画了一个小黑点,这幅看似简单的画在他眼里却弥足珍贵,画家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盯着这幅画陷入深思。他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每天看这幅画,为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个小黑点而已。”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对联,生动有趣。而一些数字对联还应用了数学运算,更是令人称奇,妙不可言。加法清朝通州有一位画家曹凤,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要他12岁的儿子配个数字联,写出一百只鸟儿的意思,但不准出现"百"字。儿子智慧过人,非常聪明,略加思忖之后,便顺口说道: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非常钟爱国画。碰巧,我家楼上住着一位画家,他闲暇时喜欢和我爸聊天。一天,他看到桌子上一幅我画的国画《凤尾鱼》,惊喜地问我爸是谁画的。我爸回答说:“是我儿子画的。”于是画家当即表示愿收我为徒弟。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小妹回到家,爸爸就对我们讲了画家要收我为徒的事。  相似文献   

13.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14.
三、艺术构思中的逻辑古代有一次举行绘画比赛,试题为一句诗:“深山藏古寺”。很多画家都在“深山”和“古寺”上下功夫,在深山老林中出现一座古寺,构思大同小异。只有一位画家却在“藏”字上下功夫。他是如何表现这个“藏”字的呢?他在画面上只让深山密林出现,并不画古寺,而画一个和尚挑着一担水向山上密林中走去——山上林中有古寺,不言自明矣!众画家和评画者都称赞此画深得题旨,为上品佳作。考察这位画家的构思过程,大致有如下一些推理:既然是“藏”,那么就应该“不露”。(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省略式,补全则如下:如果是“藏”了的,那么就是“不露”的;既然现在的要求是“藏”,所以应该“不露”。)然而,画面上古寺“不露”,又怎么表现有(藏有)古寺呢?(难处就在这里)这就依靠作者和读者的联想(艺术之妙就在于联想!)。作者的联想过程是:有寺必有僧,  相似文献   

15.
德君兄是我众多艺术家朋友中很有特点的一位。他不似前卫艺术家那样装疯卖傻,装神弄鬼;也不像某些画家动辄以画家自居,吹牛摆谱。他说话不紧不慢,办事从容不迫,一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表情。可以说,喜欢他的画是从欣赏这个人的性格开始的。对我这个非专业的、不写不画的业余艺术评论者来说,喜欢读画就如同在街头欣赏美女一样,纯碎是心灵向往真善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黄君 《佛教文化》1995,(6):28-28
田东辉早就是一位画家,中国美术馆藏有他的画。但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当我猛然撞着他那以汉字线条变奏出来的现代书法作品,便好象在嘈杂烦燥之中骤然听到一曲清冷悦耳的田野牧歌,不觉为之心动。  相似文献   

17.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画家,但很有几位画家朋友,卢中见就是其中一位.我的书房里就挂着中见送我的两幅画,一是《韩愈品茗夜读图》,一是《东坡啖荔晨读图》(画题都是我自忖的).两位大文豪都在吃吃喝喝,但也都不忘记看书,既有生活情趣,又不失文化品位.我想这正是卢中见绘画艺术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写意山水画是通过简练灵动的笔墨来描绘大自然。相对于工笔山水画而言,写意山水画可以说是一种具象的心画,它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更能展现客观景物的神情韵致。写意山水画是画家对客观景物在自己心里印象的呈现,不仅具有写实性,也具有对写实的超越和升华,还具有抽象性。本文就写意山水画的抽象性进行一下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20.
夏日听蝉     
画家张大千应一位朋友之请,画了一幅《柳阴鸣蝉图》。画上柳丝依依,一只蝉落在柳枝上鸣叫。看了张大师这幅画,我想起了儿时夏日听蝉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黄昏,我割完牛草回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