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每长一岁,父亲就会为我种一棵树,父亲说,树会伴着我成长,希望我长大后,像树一样挺立,不畏风雨,能够成材有出息。十八岁那年,我家的屋后有了一片树林,共有十八树。我考上了大学,要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钱给我交学费,父亲最后狠了心,伐了十棵树,凑够了我的学费。父亲告诉我,我已经长大了,以后不会再为我种树了,希望我能够自己种树,还剩下八棵树,留给我  相似文献   

2.
谢炳国 《天风》2017,(2):56-56
近日网络上热传一段视频: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没给他买iPhone7,便让父亲在家门外罚站,痛骂父亲,甚至还逼着父亲下跪,画面令人心寒。在视频当中,儿子痛骂:“人家爹过年都十万八万的,你瞅瞅你,要多窝囊有多窝囊,我怎么有你这个爹!我告诉你,2017年之前,我看不着iPhone7,你给我当儿子,听着没?”父亲应声:“听见了。”最后儿子又骂道:“我忍你16年了,你给我记着,今年没有iPhone7,  相似文献   

3.
山神荐大禹     
川西华山后山九联坪的天池 (又称禹母池 ) ,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妇女 ,她早年丧夫 ,独自一人担负起扶养和教育儿子的重担 ,还要放牧青牛 ,为子承父志奠定坚实的基础。她就是洪荒时代治水勇士崇伯鲧的妻子女儿 ,天下人人皆知的禹母。一日 ,禹母见自己的儿子大禹长到一十六岁 ,身高九尺 ,虎鼻下张着一张光形的嘴 ,露出两颗大门牙 ,更神奇的是 ,耳朵上各有三个小孔 ,能听百里之外的声音。禹母见此心里感到高兴 ,便把大禹叫到面前道 :“儿呀 ,为娘见你已经长大成人 ,不得不把你父亲之事告诉你了。”大禹早就想知道自己父亲的一切 ,便迫不及待地…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在车间干苦力,一天工作九个小时,母亲看着心疼,晚饭时便给父亲倒上一壶酒,让他解乏。父亲酒量很大,一斤白酒下肚一点事儿没有。但父亲平日不喝大酒,只愿意在家浅酌。一旦开喝了,酒场上还没遇到过对手。后来,父亲酒量大这事儿被单位领导知道,一有陪酒的场合便让父亲去应酬。  相似文献   

5.
卑微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  相似文献   

6.
那年我五岁,放学回家,抱着门前的小树摇。父亲瞪眼呵斥我:“别晃它,树要是伤了根,还能活吗?”我便松了手,悻悻地跑回屋写自己的作业。后来老听娘唠叨,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当时还小,不明白个中道理,不过从那以后,我没敢再伤害过一棵树,哪怕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小杨或小柳。  相似文献   

7.
两棵树     
那棵经常为它浇水、施肥、爱护倍加的树,被狂风连根拔起了,而那棵无人管护、独立生长的树却仍屹立在山上。儿子忙问父亲缘由。父亲说:“那棵经常有人为它浇水、施肥的树,由于一直能很轻松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所以它便不思进取了,它的根须便不再费劲地往深处扎了,只是浅浅地浮在表层土壤上,结果大风一来,它理所当然地要倒下去;而那棵没有人专门为它浇水、施肥的树,由于不能得到基本的水分和养料,为了生存,它的根须便不得不一直不屈不挠地深深往下扎去,一米,三米,五米……直到扎进地层深处有充足水分和养料的地方,因为它知道如不这样拚命…  相似文献   

8.
正16岁的他年少轻狂,目空一切,常在学校惹是生非,父亲为此没少批评他。为了让他彻底和那些小混混断绝联系,父亲连着给他换了三个学校,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有一天,父亲从一个在货轮上做水手的朋友口中得知,朋友将从墨西哥启航,横穿大西洋,前往欧洲和非洲。父亲便请求水手带上他不争气的儿子去闯世界,改改劣性。起初,叛逆的他并不服从父亲的安排,他舍不得他的狐朋狗友。父亲劝道,我不要求你能学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10.
轻装上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出远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儿子从家里带走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一路上,儿子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全都往包里装,没走多远,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儿子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求父亲停下来休息,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停,走了几天几夜,他们离出发的地点依然很近。这时候,一直一言不发的父亲说话了:“儿子,你不要忘了我们出行的目的,如果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难以割舍,全都要带走,你永远也不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好友,是位医学博士后,自身教育水平很高,人也很好。朋友妻子在国外工作,在国内便只是我的这位朋友带着他的9岁的儿子。父亲很爱儿子,孩子成长得也蛮不错。父亲工作勤奋,孩子也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愿意学东西;父亲给孩子报了围棋班、电子琴班,孩子也学得是那么回事,也没有觉得太累和太违背自己。孩子平时寄宿,和父亲在一起也不缠着父亲,周末父亲在办公室加班,孩子就坐在对面自己玩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12.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呜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3.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14.
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光勤 《学海》2003,(6):167-169
有一对夫妻因为双方性格不和而离了婚 ,夫妻双方都想要孩子 ,结果法院还是把不到十岁的儿子就判给了父亲 ;为此 ,母亲感到非常生气 ,觉得父亲不配教育孩子 ,搞不好还会把孩子引向邪路。因此 ,虽然儿子名义上判给了父亲 ,但是在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 ,母亲还是把儿子带在自己身边 ,和自己一起生活 ;过了几年 ,儿子上了初中 ,这时她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老干部 ,并且不久和这位老干部结了婚。在婚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 ,俩人的感情还是蛮好的 ,并且能够相互照顾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 ,俩人之间就开始发生矛盾 ,矛盾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位老干部觉得…  相似文献   

15.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相似文献   

16.
其实牛不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农户调教耕牛初学拉犁。为防止牛不守规矩,于是,儿子在后面负责稳犁,老父亲在前面负责牵着牛绳,这样一前一后,把牛控制在中间。为了提醒父亲不开小差,儿子便呼喊:"爹,走!"每吆喝一声,父亲便朝前走,牛也听话地跟着往前走。过了些时日,他们想,牛虽不能言语,但却是聪明能干的动物,经过数日调教,应该学会独立工作了。这天,儿子照样给牛套上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所大学的课堂上,一位心理学教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目:某日深夜,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上不幸遭遇车祸。父亲当场死亡,儿子身受重伤,但还有救,警察赶到后立即送伤者去附近医院抢救。医院的主治医生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手术室。谁知,医生刚看了病人一眼,就大声惊呼:"天啊,这是我儿子啊!他怎么会出车祸?"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教授让学生们把答案写在纸上。随后,教授收上答卷看了一遍,念了部分答卷:"这对父  相似文献   

18.
一对年轻夫妻因生活琐事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离婚的地步。在去法院的头天晚上,丈夫来到父母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年迈的父母。父母很吃惊,无论怎样相劝,儿子都漠然地摇头。看来,离婚已成定局。该睡觉了,父亲为母亲舀来了一盆洗脚水。儿子看见,母亲刚要将脚伸进水里,父亲突然用手护住母亲的脚道:“等一下,我看看水烫不烫!”接着,父亲用手摸着盆里的水,一边倒冷水一边用手反复搅拌,证明水温合适时,才将母亲的脚轻轻地放进水里。儿子想起,自打懂事起,都是父亲为母亲舀来洗脚水,每次都让母亲先洗。父亲的谦让和大度使他和母亲从…  相似文献   

19.
鹰之死     
正无缘目睹鹰的生,却有幸看到了鹰之死。在那个以山为背景的地方,我再次认识了那一直被我认为凶恶而贪婪的生物。还是那年随父亲去山西看望一个被父亲称为"前辈"的世交。那时父亲已到了肺癌晚期,他告诉我他一生最景仰的就是那位老人,我便怀着十二分的敬意随父亲去了。不过只有十几岁的我,还不能体会两个年近花甲的男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态重逢。  相似文献   

20.
关于父子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一个儿子酷像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朋友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忽一日早上又见着了他,忍不住就叫了他的名字,当然知道这是他的儿子,但能不由此而企羡起这一种生生不灭、永存于世的境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