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习惯这样说:“为了成功,我尝试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见成效。”你相信这句话是真的吗?事实上,别说上千次,连10次都不曾尝试,也许刚刚尝试过三五次,甚至刚刚一两次,不见成效,就放弃了再尝试的念头。你是否听过桑德斯上校的故事?他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你知道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么成功的事业吗?因为他是生在富家的子弟?因为他念过哈佛这样著名的高等学府?因为他年轻时便投身于这门事业上?都不是。事实上桑德斯上校于65岁高龄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是什么原因使他此时终于拿出行动来呢?因为他那时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哈兰·山德士破产了,每月仅靠微薄的救济金过活。66岁的他没有被击倒,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一定能够东山再起。他想到自已有一手不错的烹饪手艺,自己曾把拿手菜炸鸡的独特做法卖给犹他州的一个饭店老板,条件是对方每卖出1只炸鸡就付给自己5美分。困境中的山德士看到了一线曙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谁能抓住机遇出现的前兆,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谁就将是最大的赢家。这种预见能力就是眼光。创业,你可以没有资金,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眼光。眼光,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有一次,约翰·甘布士所在地区经济陷入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都以为他疯了,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  相似文献   

4.
泰国的东方饭店堪称亚洲之最,不提前一个月预订是很难有入住机会的,而且客人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在眼下一些饭店入住率不到50%的情况下,东方饭店用什么魔力来吸引世界各地的客人呢?要想找到答案,不妨先来看看一位姓王的老板入住东方饭店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便坐在小凳上撅嘴,眼泪挂在腮旁。“妈妈,小朋友都嘲笑我。”“嘲笑什么?”我笑咪咪地看着他。“他们说我不正常。说我有小耳坠,别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巴黎有个年轻小伙子劳·克利勃,学得一门不错的手艺,能做可口的早点。几经打拼后,他决定自己做老板开一个早点店。经过一番努力,早点店在一个人口相对集中,上班族较多的黄金地段如期开张,有模有样地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然而,经过初期的运作,早点店的生意并非他想象的那样兴隆、如意。这是因为,这儿虽然人口集中,上下班人数较多,但这条街上的小饭馆、早点店几乎一家挨着一家,达几十家之多。他的早点店跟其他饭店一样平淡,生意并不格外突出。也就是说,由于他的早点店缺乏特色,没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因而光顾的客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1907年,希尔顿一家因为生活窘迫开设了一家旅馆,家人十分辛劳。希尔顿说:“当时我真恨透办旅店这个行当,真希望那个破旅馆早点关门。”他当时并没有想到,以后他会在全世界拥有200多座饭店,成为饭店大王。这一切似乎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从十多岁开始工作算起,唐纳  相似文献   

8.
报载,广西的雷先生在国道旁开了一家“南方饭店”。一天,两名客人对雷先生说:“我们是做楼板吊运车生意的,留些名片给你,请你给来吃饭的客人介绍介绍,生意做成了,我们付给你中介费。”雷先生将名片贴到墙上。说  相似文献   

9.
埃利德·迪吕波是比利时现任首相,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嘲笑。然而,面对嘲笑,迪吕波既没有竭力反驳,也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从嘲笑中检讨自我,激励自己,最终用成功回答了别人的嘲笑。1951年,迪吕波出生于比利时南部一个叫做莫兰维茨的小镇。父母都是从意大利移民到这里挖煤的矿工。在姐弟七人中,迪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深味     
正醋米饭、海鲜、菜蔬,它们抱成团,即成了日本最得宠和平易的食物:寿司。纪录片《寿司之神》,描述了一家"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餐厅,铺面很小,只有十座,除了麦茶和热毛巾,只提供寿司。它位于东京银座地下一层,连洗手间也没有,但它两度被"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评为三星,这是全球餐厅的最高荣誉。"不好吃,就不能端给客人。" 87岁的小野二郎说。他是店主和主厨,也是它的灵魂和标志。当他站在你的餐位前,全神贯注地捏一只寿司,然  相似文献   

11.
霍英东在香港是出名的运输大王和房地产巨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多元化经营的高手,饭店、旅馆、百货,什么都经营。 有一次,他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酒店,在重新装修时,他看到这栋仿古中式建筑楼群有很多大的圆柱,这些大圆柱其实只是作为古典的装饰而已,里面是空心的,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玛莎从小就随父母从波兰移民到了美国。因为生活的漂泊不定,玛莎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极其糟糕,全家八口人挤在一个小公寓里,而且没有热水,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也只能洗冷水澡。对于家里的情况,玛莎的父亲是看在眼里酸在心里。玛莎的父亲是名药品推销员,尽管他很努力,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家庭的现状。他只能把  相似文献   

13.
良心有价     
在英国伦敦有一家名叫“拐角处”的饭店,其规模不大.一次只能容纳二三十位顾客就餐,但你可别小看这家不起眼的小饭店,它的名气却不小,就连英国著名的BBC广播电台也曾经介绍过它。这家饭店之所以闻名遐迩,奥妙就在于它的经营方式。饭店的侍者从不向顾客出示账单,吃完饭的顾客任由自己随便付钱。奇怪的是,这家凭良心付钱的饭店不但没有亏本,反而生意兴旺,财源广进。每天到“拐角处”饭店就餐的顾客络绎不绝,绝大多数顾客是按桌上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小罗是一个"90后"青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奔赴上海。他说小城市里机会太少,他的梦想需要在大城市里才能生根开花,所以想都没想,第一时间去了上海。在上海四年,他换了七个工作,走马灯似的,一家又一家,一个又一个。从广告公司的美术设计到电脑公司的码农、插画师、美术编辑甚至饭店的服务员等等,他做过许多,但几乎没有能坚持下来的。他辞职的理由都很奇葩,老板没有情怀、早晨起不来、同事太二和他不在一个频道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也每每趣味良多,拆而解之意味无穷,历史上多有趣闻佳话。明朝有个大臣叫万安,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客人知道小万安很聪明,就出了个合字上联,让他对下联: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这个联是个合字联,"日"和"月"合成"明"字。小万安听了马上就对出了下联:  相似文献   

16.
正新侨饭店,我以前已住过两次。1959年4月"政协"开会,我住过十几天。1961年十一月,"道协"开会,我在491号住过半个月。这次"政协"开会,我在256号,住了一个月,时间算是最长久了。本处服务员,很注意清洁卫生,每天必做。言语态度,也很和气。对于老年客人,更是照顾周到。每日三餐都拿到房里来吃。有时还自动的为老年客人擦背。这样服务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我今日准  相似文献   

17.
作为AMD(超微)公司的创始者、美国半导体协会的主席,桑德斯(W.J.Sanders)是美国信息产业界极富个性的一个领袖。AMD正是在桑德斯的领导之下,与英特尔(Intel)及国家半导体公司 (Natilna Semicon-ductor)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抗衡,并拥有一席之地的。AMD公司经营风格中渗透着桑德斯的个性,说其是AMD的旗帜,也并不为过。 和英特尔公司的诺伊斯(Rober’t Noyce)、格鲁夫(Andn Grove)、摩尔(Godon Moors)一样,桑德斯也曾经为硅谷中具有传奇…  相似文献   

18.
霍英东在香港是出名的运输大王和房地产巨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多元化经营的高手,饭店、旅馆、百货,什么都经营。有一次,他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酒店,在重新装修时,他看到这栋仿古中式建筑楼群有很多大的圆柱,这些大圆柱其实只是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从浙江来到这个城市,准备投资开一家饭店,让我帮着选一下地方。我住的这一条街,做生意的门店很多,有做服装的,也有卖五金配件的,还有搞美容美发的,就是没一家饭店。恰巧有一家适合  相似文献   

20.
永不消极     
在一条昏暗偏僻的乡间小道上,一个推销员的汽车爆胎了。他想换上备用轮胎,但发现没带千斤顶。看见不远的一家农舍有灯光,他大喜,向农舍走去。但很快,他就思绪翻滚:"如果人家不开门……","如果他们没有千斤顶……","即使这个家伙有千斤顶,但他不借给我,又怎么办?"他越想越不安。农民打开门时,这个推销员竟直接给了他一拳,吼道:"把你那破千斤顶收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哈哈大笑,因为它嘲笑了典型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