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就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真理的寓言     
有一位哲人,他带了许多的弟子。他教这些弟子如何做人,如何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如何辨别真理与谬误。  相似文献   

3.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向一位哲人请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的壳便碎了,剩下了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花生仁。然后,哲人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学家当中,皮埃尔·迪昂(PiereDuhem,1861-191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思想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论著丰硕,思想敏锐,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卓...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觉得每天都生活得不开心,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背着它上路吧,每走一步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是什么感受?”那个人虽然大惑不解,可还是按哲人说的去办了。可刚走了百步,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受不了了,因为竹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  相似文献   

7.
诗意地安居     
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做《诗意地安居》。那是哲人海德格尔学说中的重要理念,也是他终兵一生,始终追逐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8.
病患意义的追寻———评《病患的意义》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邱鸿钟李剑青岛出版社(266071)王一方身染多发性硬化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苦难,可它对于哲人图姆斯(S.K.Toombs)来说,却赢得了一次“涅磐”和超越。他没有空叹岁月和呻吟...  相似文献   

9.
面对民众、面对城邦,即便是完成了对诗歌批判,哲学引领城邦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政治面前,哲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需要为自己戴上面具以避免遭受到危害。为了城邦的共同利益,哲学需要撒一些"高贵的谎言",然而哲学的求真求善特性又不允许哲人撒谎,他亟需一位盟友,这就是哲学之诗的创作原因。当然,从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一对师生关系上来说,苏格拉底一生没有创作,他作为哲人以实际行动贯彻了自己的哲学理念;柏拉图则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下老师的言行,这也是对"哲学之诗"的阐释。哲人意欲引导民众走向幸福,但哲人不说谎的特质和有待启发的民众之间的张力仍难以调和,诗学则是处理政治与哲学、民众与哲学之间矛盾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10.
一、“耿耿孤心”:真情、诗情、悲情当着海峡此岸的学人终于为“当代新儒家”的消息所吸引时,一位在学坛的寂寞中隐没了多年的哲人被再次发现了。已逝的哲人留给他的一位学生的最初印象是:“初看是没有精神似的,他戴一顶瓜皮帽子,穿一袭长袍,戴一个眼镜,身体不很好,象病夫一样……走路的样子,象游方的郎中一样。”(牟宗三:《时代与感受》,台北鹅湖出版社1984年版,第251页)谁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399)是西方伦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生述而不作,他的思想主要载之于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道德就是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甚至是他的全部学说的核心命题。因为他和他的同时代大多数哲人(智者)一样,冷淡  相似文献   

12.
    
晓晓 《思维与智慧》2007,(13):53-53
有一个哲人,被判终生监禁。面对当权者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的恩惠,他提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傻到了极点的要求,那就是:给密封的囚室开一扇窗。 对于终生囚禁的犯人来说,窗就是门。视线就是脚步,可以走出去,走到能看见的和看不见的地方。窗开在囚室的墙上,也开在了心上,打开了与世界的通道。有了窗的存在,即使身在世界之外,仍然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加隔绝的浑然一体的一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位西方哲人说,要想做好一件事,你最好尽四分之三的力量去做。我觉得大多数成功者会赞成这种观点。一位作者想写出一本充满健康美好思想的书,他只使出四分之三的力量就够了。切不可全力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和诗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不利于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将其逐出"理想国"。但实际上,柏拉图并非反对所有的诗,他攻击的只是诗人在盲目追求爱欲下对真理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摹仿。柏拉图的文艺对话表明,诗人和哲人因对"爱"的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形成了不同的"诗",一种主要是摹仿诗,另一种则是旨在揭示真理的"哲人诗"。因此,《理想国》中的"诗哲之争"可以解读为"摹仿诗"和"哲人诗"之争,其本质是诗歌内部的争论,而非诗歌与哲学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一个哲人在大街上行走。他不修边幅,服饰奇特,目光如炬。来到监狱,哲人向里边的罪犯谦恭喊道:"朋友,在你们面前,我无法抬起头,挺起胸,因为沙粒里有钻石,你们中有圣徒。有罪和无罪难以分开,像前臂上两块骨头永远不能分开一样;况且,没有全树的默许,一片树叶无法独自枯萎;况且,闹市上常有罪犯带着勋章阔步走来。"  相似文献   

16.
星竹 《思维与智慧》2008,(12):19-19
一个哲人在大街上行走。他不修边幅,服饰奇特,目光如炬。 来到监狱,哲人向里边的罪犯谦恭喊道:“朋友,在你们面前,我无法抬起头,挺起胸,因为沙粒里有钻石,你们中有圣徒。有罪和无罪难以分开,像前臂上两块骨头永远不能分开一样;况且,没有全树的默许.一片树叶无法独自枯萎;况且,闹市上常有罪犯带着勋章阔步走来。”  相似文献   

17.
绝不退却     
我在近期的《美洲文汇周刊》上,看到一个叫米契尔的美国青年,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使他全身三分之二的面积被烧伤,面目可怖,手脚变成了不可分辨的肉球。面对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他也曾经痛苦过,迷茫过。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一直以一位哲人的教诲在时时警醒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亲情树     
一位哲人说:爱情不过两三年,大多数的岁月,夫妻靠一种亲情来维系情感。 我不愿相信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却是纯乎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亲情树     
一位哲人说:爱情不过两三年,大多数的岁月,夫妻靠一种亲情来维系情感。 我不愿相信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却是纯乎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