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李彦如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对象,是人与自然即主体与客体及其统一所构成的现实世界整体。这个对象是最丰富和具体的,它既可以从具体的、完整的形态为人所把握,也可以分化、抽象为许多特殊的形式或侧面为人所认识。本体论就是关于万有之本原或本质的学说,是从本质及其表现这一特殊的方面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而认识论则是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一认识的特殊角度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对世界整体的一定的写照,但又都是不完全的,故而是特殊形式的世界观。完全意义的世界观,就是明确地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现实世界为对象,以回答人与自然是如何统一的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包含着本体论和认识论,但却不能把世界观简单地归结为本体论或认识论或本体论加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看作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世界观这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和三种思维方式。但这三者又不是互相外在的东西,也不简单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中在前的问题的解决为在后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在后的问题的解决又是在前问题解决的真正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自然主义的科学世界中为道德找到一处安身之所成为20世纪以来元伦理学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60年代之后,随着自然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语义学的兴起,道德哲学家开始求助于科学事业的哲学基础试图为该问题提供一个答案,康奈尔道德自然主义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该派由  相似文献   

3.
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途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学哲学是对物理学自身的逻辑结构、发展规律,物理概念的变化,物理学理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物理学理论与物理学家的信仰、知识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理学理论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进行反思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自物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以后,哲学家们往往以他们所处时代人们广泛接受的物理学理论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作为其本体论研究的出发点,并通过对物理学前沿哲学问题的研究来促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物理学家们也通过这种物理学哲学的探讨来加深对物理学概念及其思想内涵的理解,并对物理学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模式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数学抽象的定性分析,并联系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提出了模式观的数学本体论和模式观的数学认识论,这不仅是对于数学的本体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的具体解答,也即构成了一种新的数学哲学理论——数学模式观的数学哲学理论的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5.
1.分系哲学:家族谱系首先,哲学家们思考世界。其次,他们对认识世界的方法加以反思。最后,他们把注意力转向表达这种认识的手段。在哲学中似乎有一个自然的从形而上学到认识论进而到语言哲学的进程。不管我们是否认为这种发展对哲学来说是必然的和有益的,事实是这样的:自19世纪初以来,哲学家们越来越转向对语言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学说常常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把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条当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意思来理解的。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窄。笔者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对整个认识论发展史的一个总结,是对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的揭示,是从实践这一新的视角对“认识如何可能”这一近代认识论的重大理论课题作出的科学解答,是认识论的革命性变革的标志。如所周知,自古以来,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不过,在古代,认识论是从属于本体论的,那时,哲学家们主要关心的是“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进入近代以来,认识论日益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日益成为哲学家们讨论的热点,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认识如何可能”之所以是认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是由认识论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研究着重点说,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当古希腊哲学家们孜孜探求世界的本原、始基时,他们是在从事一种本体论的研究;而从笛卡尔开始,经由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它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诸如主体是否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如何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等问题。自弗雷格等人开始,现代西方哲学又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逻辑—语言问  相似文献   

8.
辩护的基础主义--由来、表现形式及其合理性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础主义传统的转变 在近现代哲学发展中,基础问题是认识论的首要问题.施泰格缪勒认为,基础问题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相联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都试图要为人类整个知识体系寻找一个最根本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基础.作为一种人们倍加崇尚的认识论思潮,基础主义从近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自20世纪20年代起,基础主义的研究主题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按照研究主题的差异性和历史性,基础主义的演变形式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9.
萧净宇 《世界哲学》2017,(4):117-122
20世纪初,世界语言哲学发生着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哲学,诠释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形成的。施佩特作为这一语言哲学现象在俄国的代表,不仅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而且把该现象学与诠释学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诠释学-现象学。该学说根植于胡塞尔现象学,深受狄尔泰诠释学影响,亦有着洪堡语言哲学、斯拉夫派和莫斯科形而上学学派的思想印迹。施佩特对俄国语言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和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们的研究,开创了俄国语言哲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哲学动态》2007,(11):36-42
玛丽.兰(Mary Leng)是英国当代数学哲学界的青年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学中的虚构主义、数学反实在论以及数学应用中的哲学问题等,其即将出版的著作为《数学与实在》。2006年5月她专程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学访问,在此期间,笔者对她就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各种代数式观点进行了专访。问:传统的数学哲学最关注数学基础问题,哲学家与数学家们都试图为数学找到一个坚实而明确的公理基础。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以及直觉主义者三大基础纲领已经被发展起来,但学界就这一问题始终未达到共识。请问,数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在当代西…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与维特根斯坦两位哲学家一次"意味相投"的交谈和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浓厚兴趣,把我们的视野锁定在"不可说的"问题论域上。冯友兰要用"负的方法""讲"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世界,而前期维特根斯坦则以"沉默"的方式待之。我们认为,前期维持根斯坦的"不可说"论是建立在西方哲学传统的"客观实在"基础之上的,而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建立在中国哲学传统的"体验的存在"之上的。这也意味着,是否承认"体验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合法地位,将决定着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不同路向以及所彰显出的中西哲学精神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从表面上来看,最近一段时间内,在“科学哲学”的学术领域中人们正从事着一种严肃而抽象的研究。科学哲学所关心的只有一个主要问题,对其他问题几乎不闻不问。研究有关完善的科学知识中的真理性论断问题,被人们看作是唯一真正值得进行哲学探讨的领域。发现的过程、研究或应用的伦理学问题,通常被划为不成问题的问题,最多被看作是外围问题。现在,哲学家们虽然对这些问题发生了兴趣,但由于对建设性研究来说没有一种连贯的观念框架,所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受到了阻碍;而认识论这种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论,仍然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以所谓“认识论的转向”概括近代哲学的特点、并将这种转向理解为哲学的关注重心从本体论问题引向了认识论问题,似乎已成为某种流行之见。在以上视域中,认识论每每与本体论相分而又相对,从而呈现狭义的形态。①从另一方面看,自诩为实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当代哲学,往往较多地对认识论或知识论的立场持批评的态度,晚近有关克服认识论之说,便是其中一例。②作为需要加以克服的形态,这种认识论的特点之一被理解为预设外部对象并试图加以表象③。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相分,表明认识问题与存在问题彼此疏离;克服执着外部对象的认识论,则意味着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林夏水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数学哲学家。他的数学哲学思想迄今仍影响着当代一些数学家和数学哲学家。现代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日益提高,使得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或客观性成为数学家和数学哲学家关注的问题。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论渐趋平静,数学对象的实在性问题成为形式主义与自称柏拉图主义论战的焦点。为追溯现代数学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渊源,本文就柏拉图的数学哲学作一探讨。一、时代背景柏拉图数学哲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哲学和数学背景。在哲学方面,当时的哲学家都致…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当代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像自然数、函数或者集合这类数学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思维的真实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立场,即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反实在论:数学实在论认为,存在抽象数学对象,它们既独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同时又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数学反实在论认为,不存在抽象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对象不独立于我们的思维。①  相似文献   

16.
于金龙  吴彤 《哲学动态》2007,2(1):46-52
科学哲学的规范性研究包括规范性认识论和规范性问题两个基本论题的研究。一般来说,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是理论优位的基础主义的规范学科,旨在形成规范性认识论。但规范性认识论寻求认知基础失败而陷入困境。20世纪60年代,奎因(W.V.O.Quine)旨在摆脱基础主义认识论困境提出认识论的自然化,使自然化的科学哲学面临规范性问题。所谓规范性问题,主要指的是关于事实的经验科学与关于行为的规范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首先由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并提升为“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休谟由此推出著名的休谟法则,即从“是”不可能推出“应该”来…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不太热衷于抽象本体论的探讨,而相对注重人生哲学的研究。其实,中国思想史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学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哲学的特殊类型就是“伦理型”,即从伦理生活中提炼某种意识,使其上升到本体的地位,又反过来为伦理思想提供理论根据。哲学上的宇宙观和本体论,用来解释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论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用来证明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禅宗完全继承了这一  相似文献   

18.
今日的物理学哲学大多讨论和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然而组成物理学哲学的还有许多其他议题与论旨。近年来,由于科学哲学中的实践转向以及计算能力、认知能力与视觉化的强化,使得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仪器、实验室等议题的关心倍增,也给似乎无法列入物理学哲学的实验哲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生机。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讨论物理学实验与一般实验室研究中各类角色的作用,将特别涉及如下问题:物理学实验研究中有何角色发挥作用;物理学实验对象的本体论问题,特别是物理学实验中的“自然物/人工物”的关系;物理学实验的认识论问题,如实验和实验室是否可以产生“事物知识”。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是旧哲学的范畴,它有其特定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本来已不再延用这一范畴,但是近几年在关于物质概念,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又提出了本体论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对象,内容和体系,所以就引起了关于本体论的提法是否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有沒有本体论的讨论。现就这一讨论述介如下,供研讨参考。一、有没有和认识论截然无关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威拉德·冯·奥曼·奎因在去年圣诞节的时候过世了.他是深刻影响20世纪哲学的关键人物之一.早期的百科全书把他归入逻辑学家之列,但人们很快就把他当作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家看待了,开始是逻辑和语言哲学家,但最终是一位形而上学家.他关于本体论、认识论和交往的基本思想在哲学的所有主要的领域中都引起了反响.他早期的著作,从1932年的博士论文到1943年间,主要是关于逻辑学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1937年发表于《美国数学月刊》上的11页论文《数理逻辑的新基础》.这篇篇幅不大的文章启发人们进行大量进一步的研究,直至今天仍然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门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