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美与时代》2005,(7):71-72
发展性的音乐教育坪价方式应运月多种坪价方法、坪价手段和坪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从传统的重结果走向重过程重共性走向重个性;重甄别走向重发展、提高;重知识技能走向重审美、创新.  相似文献   

2.
朱俊 《中国道教》2012,(4):55-57
一、重玄学的概念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道教义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玄学兴起于南北朝梁陈时期,到隋唐达到繁荣。重玄学以阐发"重玄之道"为特征。所谓"重玄之道",来源于《道德经》首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3.
源于印度的密教传入藏地后,通过与本土宗教(本教)交流融摄,形成了以密修为主,显修与密修相结合且带有强烈本土气息的藏传佛教修行实践哲学。其特征表现为九个方面:重密宗、重体证、重实修、重上师、重传承、重群体、重大众化、重祈福、重神迹等。其中"以密为主、显密结合"是藏传佛教修行实践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其他特征均由它派生。而藏传佛教实践哲学特征的形成与其本土的传统文化、宗教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理论哲学"重中观"的传统等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在发展的基本趋势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而在具体方法层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相异之处。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都注重"因材施教";都强调"知行合一";都重视"学科渗透式教育"。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西方重"宗教化",中国重"世俗化";西方重"心理疏导",中国重"行为引导";中国重"反求诸己",西方重"外在拯救";中国重"正己而令他",西方重"正他而树己"。  相似文献   

5.
廖素群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16,48(4):352-361
认知重评能有效降低个体对情感刺激的负性情绪体验, 但指导性认知重评在恐惧记忆治疗中效果存在争议。本文将认知重评范式与辨别式条件恐惧反应范式结合, 以效价和US预期值为指标, 探讨指导性认知重评训练对恐惧情绪习得和消退的影响效果。以低认知重评能力个体为被试, 在实验前24 h进行指导性认知重评训练。条件性恐惧任务为期2天, 第一天完成条件性恐惧的习得和消退任务, 第二天完成条件性恐惧的再消退任务。结果显示, 经过重评训练后个体在条件性恐惧任务中的恐惧情绪效价显著较低, 说明认知重评有效降低低认知重评能力个体在急性应激状态下的负性情绪体验。所有被试均成功完成辨别式条件性恐惧的习得和消退任务, 因此重评训练并不削弱个体对危险或者安全信息的辨别能力。但在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过程中, 认知重评指导训练加快了恐惧消退, 且24 h后测得的条件性恐惧程度显著较低, 说明指导性重评提高了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效率, 并减弱了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返回。  相似文献   

6.
以轻度负性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自发性和指导性的认知重评策略,结合情绪的主观评定和生理指标,考察认知重评的创造性对负性情绪调节的影响,以及特质焦虑是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自评和他评的认知重评创造性与情绪调节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2)相比低创造性的认知重评,高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效果更好,并伴随着适应性的生理反应,皮电和心率显著下降;(3)相比低特质焦虑个体,高特质焦虑个体更容易体验到高负性情绪,但经过认知重评后两者的情绪调节效果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创造性认知重评促进负性情绪调节,特质焦虑在创造性认知重评与负性情绪调节之间不起调节作用。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少年、青年和中老年两种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效果和成功程度上的差异。差异分析表明:少年分离认知重评的成功程度显著高于积极认知重评;青年积极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效果显著好于分离认知重评;中老年积极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效果和成功程度均显著好于分离认知重评。三组被试两种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效果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青年分离认知重评的成功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少年和中老年;青年和中老年积极认知重评的成功程度均显著高于少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德治主义有其深刻的文化传统,与西方不同的血缘型社会网络,农耕文明重土地、重经验、重资历、重整体的传统,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德治主义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着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重技能训练轻创意、重电脑效果轻草图构思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只有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办学模式,提倡创新、培养个性,重实践、重传统、重基础,提倡个性化办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断地向着更高、更新的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10.
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本能力。认知重评创造力是个体面对负性情境时能够自发产生多种认知重评策略的能力,是情绪调节任务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正相关,与神经质、特质愤怒无关;创造性的认知重评策略或运用隐喻和类比的高水平认知重构更有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基于杏仁核的显著情绪唤醒,基于海马的新联想形成和基于纹状体的精神奖赏的中介来调节情绪,从而产生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新颖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上述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认知重评创造过程需要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和情绪表征的特定执行功能。未来研究可以扩大被试群体,完善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测量方法,探索影响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情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以及进一步揭示认知重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创造力的特别加工或反应机制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沈迺璋 《心理学报》1963,8(3):24-31
問題 一斤鉄同一斤棉花的物理重量是相等的,但是,两者在輕重之感上是不一样的。輕重之感主要取决于物体的重量,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簡单的比例关系。人們比較(不是衡量!)一斤棉花与一斤鉄的輕重时,都会感觉到后者較前者重得多。輕重之感往往靠提举物体  相似文献   

12.
张敬梅 《宗教学研究》2004,1(1):133-137
从"玄之又玄"到"重玄"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玄之又玄"本意是"幽远而又幽远",指道的不可知性与终极性."重玄"的最初含义是"重天",佛道两教学者用它来指宗教的终极境界.隋唐时期"重玄"与"双遣"连用,指"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思想方法."重玄"与"双遣"的结合标志着从"玄之又玄"向"重玄"的转变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3.
医疗费用的水准及其变化过程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预测其变化趋势可能经历三个新阶段。因此,在宏观管理上要注意四个方面的政策取向:重效率轻收入、重效果轻价格、重科学管理轻粗放经营、重长远利益轻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吕明烜 《中国哲学史》2022,(1):19-24,31
通过对"三皇"观念的考察,辨析传统语境下"制作"的三重阐释路径:儒家重礼乐,将三皇制礼作乐标举为文明历史之开端;道家重自然,将先圣制作视作质朴天然走向人为造作的沦落节点;法家重事功,从早期人类发展存续的角度肯定先圣的发明创造.礼乐、自然、事功三重维度之交织,使得"先圣制作"成为一个颇富张力的话题场域.儒家学者一方面分疏...  相似文献   

15.
宗教观念、传统文化和艺术趣味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国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质,重外观,带有“雕刻”的意味,中国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绘画”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取949名8~12岁儿童进行自我报告测验,并从中选取83名被试完成行为实验。研究考察了认知重评策略以及增强正性情绪的重评使用效果在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呈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增强调节认知重评效果与快感缺失均呈负相关;(2)认知重评策略在心理虐待与快感缺失间起中介作用;(3)增强调节认知重评效果在心理虐待与快感缺失间起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心理虐待可通过认知重评来间接影响儿童快感缺失。  相似文献   

17.
覃慧怡  丁丽洪  段威  雷旭 《心理学报》2023,(10):1587-1596
基于脑电探讨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需要信号本身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本研究多角度对比了睁眼、闭眼两种静息态脑电以及精神运动警觉任务、Oddball两种任务态事件相关电位的重测信度。发现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普遍优于任务态,其中闭眼静息态又比睁眼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更高,alpha频段的重测信度在所有频段中最高。对于两种任务态,在时域上均表现为刺激出现后200 ms左右较高的重测信度。在空间上, 5种状态的结果都表明中央区域比外周区域的重测信度更高,这可能与外周区域更容易出现伪迹有关。本研究涉及多个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实验,在频域、时域、空域三个维度的特征上,较为全面地对比了重测信度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为后续研究脑电信号重测信度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式和指标提出了建议,对于基础和临床领域的脑电应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我们领受洗礼时,就领受了三重使命,即:先知、司祭、君王。这三重使命需要我们在生命中完全实践出来,在实践三重使命中,圣母玛利亚是最好的典范。因此,  相似文献   

19.
道教“重玄”哲学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道教发展史上,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个标立“重玄”的哲学思潮。它以唐初成玄美开释老庄为显要,以唐末五代杜光庭述《道德经胜“宗趣旨归”,明“重玄为宗”作为总结。国内外学者围绕有无一个“重玄学派”已有聚讼,而对这个思潮的哲学内涵、历史地位则未深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一、重玄之宗脉关于有没有一个重玄学派,这自然涉及到对“学派”的界定,但实质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重玄思潮。如果有,它有怎样的历史起因、承传脉络与思想特征。“重玄”,乃取自《老子》“同谓之玄,玄之又直”。然而,就其历史意义来说,它并非《老子…  相似文献   

20.
王妮 《周易研究》2022,(4):101-111
因无缘得见汉儒之前的《易经》原本,宋儒开始了恢复古易篇第的尝试,于是宋代易学史上出现了一批以“古易”命名的重编古易著作。以往研究不断充实重编古易的参与者,但未以成书与否作为判断标准。事实上,胡旦、胡瑗、邵雍皆无重编古易著作,王洙藏本直到南宋才有人提及,宋人重编古易且成书流传始于吕大防。吕著以复古为主,晁说之偏向“重编”。以己意重编古易的风气在南宋得到发展,从数“十翼”到改卦序,其中影响最大的“古易五家”被《中兴馆阁续书目》著录并以成说流传。重编古易体现了宋代复古以求新的学术特点,反映了宋儒高度的怀疑精神、理性精神、经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