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宋元时代有众多学德卓著的临济宗禅僧东渡日本,也有很多在中国禅林受法的日本禅僧归国弘传临济禅法。他们在朝廷、幕府或地方武士建造的寺院传法、培养弟子,扩大临济宗在社会的流通范围。这一过程,经历了从早期由日本禅僧弘传所谓"兼修禅"到以宋元禅僧为主弘传"纯粹禅",促使日本朝野、城乡乃至普通民众对临济宗的了解,推进了临济宗  相似文献   

2.
钟离权、吕洞宾,是道教史上两个关键的人物.从宋元的南宗、北宗,到明清的东、西二派,他们都自称得钟吕之真传.为了使钟、吕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面,自北宋以来,道教中人就开始编造故事,神化钟、吕,尤其是吕洞宾.这样一来,出现了有关钟、吕的大量记载,钟、吕成为神仙,列居唐宋八仙之中.在这里,我们是把他们作为道教人物来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内丹学说.  相似文献   

3.
吴光正 《中国道教》2004,30(2):27-30
曹国舅在八仙中出现最晚。他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有关曹国舅的情况,叶慈氏、浦江清、赵景深、周晓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①,班友书在考察黄梅戏《卖花记》的源流时,对曹国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视角独到。②笔者拟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综合以上诸说,对曹国舅故事进行系统的考察。一、内丹道对曹国舅的收编八仙中的曹国舅原型为宋代国舅曹佾,他在宋代就已经被内丹道收编,成为吕洞宾弟子,并在宋金元时期以固定的形象出现于八仙队伍之中。历史上的曹国舅曹佾是曹…  相似文献   

4.
吕洞宾信仰在宋元明清四代流传,“剑”成为其最易辨识的符号,后来,具有降妖除魔的宝剑就成了吕洞宾的象征,在“暗八仙”中成为吕洞宾的代表符号。可以说,“剑”不仅代表了吕洞宾的身份、地位、形象,也代表了吕洞宾作为神仙所拥有的神奇能力。宋代有关吕洞宾生平事迹的文本不胜枚举,粗略翻阅,与“剑”有关的描述就有10多部。  相似文献   

5.
苟波 《中国道教》2004,(3):19-21
道教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成仙”与“就俗”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于外在儒释二教的压力,同时又与道教的修仙观念直接相关。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逐渐使三教互相融受,也最终影响了道教的成仙、修仙思想。明代小说中有关吕洞宾的诸种故事实质上反映了这种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化。一、明代小说中吕洞宾形象分析在明代以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学中,吕洞宾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形象。此期作品中的吕洞宾,已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凡人情趣。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又有着宋元道教大…  相似文献   

6.
"记纪神话"是借用了一些道教词语及论述方式,并参照道教对老子的神化而发展出带有神喻启示特点的宇宙神创说,以此来讲述奠定了日本民族、国家与宗教之源的神道故事。作为体现着日本文化古层中"宗教意识的原型"的"记纪神话",既为后来日本社会长期奉行的"神国同体""祭政一致"提供了神圣依据,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尤其是道教元素的深层影响。了解古代日本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中对中国道教的解读,最终进行"选择""排斥"或"认同"的文化创造时的复杂心态,可为营造适宜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东亚文化空间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日本建筑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土建筑文化和异质建筑文化的交织,通过不断交织和融汇的过程,形成了日本本土建筑文化风格。对日本本土建筑文化和异质建筑文化两者的交织进行了分析,从特点、层次以及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最后将中日本土建筑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法缘 《法音》2008,(2):45-55
圆尔辩圆(1202—1280),俗姓平,日本骏河(今静冈县)人。日本临济宗著名禅僧、京都东福寺开山祖师。曾于嘉祯元年(1235)入宋求法,回国后对日本佛教及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日本佛教发展史上留  相似文献   

9.
何仙姑考     
元明至今,有关八仙的神话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吕洞宾度何仙姑的故事。《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零陵何氏女遇吕洞宾,传以修养之术,又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四十二引《福建通志》: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则与。吕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注)。传说中,多以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我们知道,吕洞宾本系唐末五代道士。南宋吴曾对此尝作考证,其《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唐末人”条载:“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  相似文献   

10.
新昌地处嵊新盆地,四周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晋室南迁之后,佛教玄风传布江左,高人胜士接踵栖此,促进了带有中国特色的般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新进程。中国佛教的历史本质上是佛教从教理教义、戒律伦理、礼仪轨范等各方面深度中国化的历史,亦是佛教文化吸纳、融合、滋养中国本土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理净 《法音》2012,(10):61-65
一、佛教"慈爱"与"孝道"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和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佛教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  相似文献   

12.
新罗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密宗、净土宗等的灵验神异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既带有本土的巫觋信仰特色,又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对提升北传佛教的影响,是不无裨益的。 《三国遗事》中的《密本摧邪》,是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广告创意设计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纯西方商业化”的广告设计艺术模式与薄弱的设计文化根基,使中国的广告设计师盲目地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广告设计脱离本土文化土壤。最终中国当代设计师发现盲目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们开始回归本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设计风格。而如今我国的广告设计的创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不能抓住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如何将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中国当代广告设计语境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我们从我国古代禅意诗词文化的发展入手,探究禅意诗词广告设计在现今社当代广告设计中对商品的创意传播作用及禅意诗词广告设计的发展前景,使禅意诗词更好的融入广告设计之中,塑造出独特的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审美的广告创意表现风格。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受到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巨大冲击,陷入发展困境之中。为此,应借鉴日本、欧美等国的动漫艺术发展模式,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动漫设计之中,形成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漫艺术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国动漫艺术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贺敏 《法音》2012,(9):32+77
本刊讯根据2012年3月27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五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预备会议精神,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派遣的6名青年禅僧于今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洛阳白马寺进行修行体验活动。6位日本禅僧在8月28日至31日为期4天的修行体验期间,与白马寺常住大众一起上殿、过堂、坐禅、念佛、出坡、放焰口,参加盂兰盆节法会,29日上午在登封少林寺受到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道教北五祖之一的吕祖诞辰1206年,时逢盛世,序属阳春,两岸三地道教名流,齐集胜地庐山,重举道场,以为纪念。吕祖,民间多谓“吕洞宾”,原名吕,号纯阳子,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生。出身宦门,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吕洞宾乐于游历,传说中,吕洞宾遇到钟离权,经其点化,遂舍弃人间功名富贵,修仙学道,先后到江西庐山、山西中条山脉的九峰山等处潜修。作为道教人物,吕在社会、历史生活中影响尤为广泛,在民间盛传不衰的八仙故事里,吕是其中重要角色,黄粱一梦参透玄机,誓度天下众生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千年演化,世代诠释,已经融入到中华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真人秀近年采取购买国外节目版权的模式引进方式,提升了节目商业竞争力和区域品牌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了内容过度娱乐化以及引进模式与本土文化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针对中国电视真人秀在模式引进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中国现实内容为题材的自主研发节目模式,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强化本土价值传播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早在宋元时期已有穆斯林的足迹,上海当地的穆斯林人口在外来穆斯林的不断迁入定居过程中得以发展。在社会历史变迁的不同时期,外来穆斯林人口逐渐迁入上海地区、并不断融入到上海本土文化中,这成为上海穆斯林人口发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关于加强三国佛教交流的精神,由中国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联络委员会和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共同发起,由河北赵县柏林寺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于2001年10月1日至10日在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举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根据双方的协议,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自1998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次。第一次是由日方派遣七名禅僧到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体验修行生活,第二次是由柏林寺派遣五名僧人分别到日本临济宗的相国寺、东福寺和曹洞宗的永平寺体验修行生…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中吕洞宾诗词的介入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通过《金瓶梅》词话本与绣像本的对读,并参照其他一些文本,可以发现吕洞宾诗词在文本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