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一章 以色列人的颂祷(下)个人感恩圣咏 在《圣咏集》中,有一组圣咏诗歌与上述的赞美诗很相似,我们且称之为个人感恩圣咏或个人感恩歌。不过,与赞美诗相比,这些诗歌赞颂天主的动机更为具体更为详细——吟诵者因近期在他的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天主对他施以仁慈的一些特殊实例而赞颂天主。 从这些个人感恩圣咏的内容来看,好象是人们在圣殿里举行正式的感恩祭献礼时咏唱的诗歌。其中的一些诗句明显地用于配合某个礼仪动作。这种表达感恩的礼仪行为一般包含三个部分:1.进堂咏;2.叙述或追忆天主所施与的恩惠;3.奉献祭品。对此,我…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节日既是宗教祭祀的节日,又是农耕祭祀的节日,融合了传统宗教祭祀礼仪、民间世俗节日、饮食文化等丰富内涵。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都必须举行祖先崇拜祭祀礼仪和自然崇拜的农耕祭祀礼仪,而宗教祭祀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粮、畜的健康、增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传统宗教信仰观的改变。文章运用实地全程参与式和关键人物访谈法,探讨文化变迁背景下,哈尼族为了达到传统宗教祭祀目的而进行文化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3.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祭祀文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参加了多种祭祀礼仪活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关实践说明,对于传统的祭祀礼仪文化可以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礼是周朝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 ,内容极为广泛 ,大而包括国家的根本法 ,小而遍及待人接物待生活细节 ,几乎整个上层建筑的领域都在它的支配下。《礼记》说 :“夫礼始于冠 ,本于婚 ,重于丧祭 ,尊于朝聘 ,和于射乡 ,此礼之大体也。”关于礼的分类 ,有“五礼”、“六礼”、“九礼”等名目。礼在西周起着法律的作用 ,实际上 ,礼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礼”字在商代已经有了 ,甲骨文中礼的字形 (参见《殷虚书契前、后编》) ,象征用器皿盛玉 ,以祭祀上帝和祖先。这种祭祀时所用的仪式就叫做“礼”。后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的含义也逐渐扩展…  相似文献   

5.
徐学琳 《管子学刊》2011,(1):123-126
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是齐文化考古和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具有高规格的祭祀遗迹,可能为诸侯之社,其葬有齐之宗室、执掌军权之卿,应为齐国近畿军事重镇。综合陈庄西周城址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可能是西周时期齐国的别都或辅都。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教会行动的顶峰,七件圣事中的感恩祭更是基督徒生活的源泉。教会教导我们:感恩祭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因此,让我们的生活感恩祭化。一、生活:身在福中不知福修道八年,我的修道生活却一团糟。原因是尽管对教会礼仪已经相当熟悉,实际上对礼仪精神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春节有祭祀祖先和拜年的各种礼仪,西方的圣诞节也有他们约定俗成的礼仪和程序。所以,假如你在西方过圣诞节,你就有必要对他们节日礼仪及程序有所了解,并尊重他们的礼仪,切不可失礼。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经》中的蛊卦,所记述的是西周早、中期关于侍奉父母的应有态度;其丰卦,所记述的则是西周早、中期出现的一次太阳黑斑天象以及当时官方的祭祀风俗。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春节有祭祀祖先和拜年的各种礼仪,西方的圣诞节也有他们约定俗成的礼仪和程序.所以,假如你在西方过圣诞节,你就有必要对他们节日礼仪及程序有所了解,并尊重他们的礼仪,切不可失礼.  相似文献   

10.
自明初创建至乾隆七年改革,神乐观主要职员由道士充任.这些道士控制了神乐观,逐渐把持了太常寺,进而渗透到礼部.他们作为赞相礼仪的礼生或负责奏乐、舞蹈的乐舞生,在王朝祭祀礼仪中引导属于儒教系统的祭祀礼仪,并在其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在中国历史上,这也许是儒教与道教互动史中最为特殊的一段因缘.  相似文献   

11.
祭祀先圣孔子的礼仪行为贯穿于朱熹生活之中,但这种礼仪行为所产生的经验,及其对于朱熹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学者的注意。透过朱熹对于祭祀的理解可以发现,他很坚定地相信在礼仪过程中能够实现与祭祀对象的"感通",由此,祭祀孔子过程中与"先圣"的感通,对于朱熹有着特别的精神意义,因为在朱熹的信念中,先圣与自家的修身成圣密切关联,遭遇先圣即是面对自身生命的神圣向度,它带来的是对自身生命的反省和转变。这在朱熹所写的"先圣祝文"中有具体的表现,而这些祝文的写作和实践,本身即是这种精神实践的真实发生过程。从思想与生活相结合的角度,透过对朱熹祭孔礼仪、信仰和精神实践之间互动关系的展现,发掘其礼仪实践中的经验向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儒者的精神世界及其与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节日民俗文化在民间自然生成和积累,民俗节庆礼仪,是我国在刀耕火种的文明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些以农业文明顺应自然环境的包括庆祝、祭祀、禁忌等的风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衍生出众多的民俗节庆礼仪,并具有众多类型和特点。探讨民俗节庆礼仪的价值,了解民俗节庆礼仪,对其保护有特殊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易》虽然被认为是卜筮之书,但是书中却记录有大量的古代礼仪场景与活动,而这些礼仪场景与活动,彰显了先人的祭祀礼仪与天子之孝、朝聘礼仪与敬让之孝、丧葬礼仪与事亲之孝等各个层面的孝道观念,从而丰富了《周易》所具有的礼仪属性与孝道思维。  相似文献   

14.
五岳祭祀是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中一项重要的礼制。自秦汉起,河南嵩山被确立为五岳之一的中岳。唐宋至明清时期,嵩山中岳祭祀一直被纳入各王朝国家的岳镇海渎礼仪之中。中岳祭祀地址定于河南嵩山,一直保持不变,嵩山中岳庙亦成为官祀庙宇。本文将主要梳理北宋以后嵩山中岳庙与国家祭祀礼制的关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家承续西周鬼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  相似文献   

16.
张隽 《世界宗教文化》2012,(3):52-56,120
古代中美洲各个不同文化在贵族的礼仪服饰上共享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服装的相互关系以及跨越时空的仪式活动连续性展示了它们之间内在的历史联系。这篇文章意在探究玛雅早期壁画和后奥尔梅克石碑雕刻中刻画的礼仪服装所表现的象征对应关系的内涵。这些服装的样式和象征内涵衍生于早期奥尔梅克的鸟神祭祀的装束。至后盛期,玛雅祭祀披风在样式和象征意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但是,它们仍然出现在一些类似SanBartolo壁画里祭祀活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7.
唐朝武庙是祭祀姜太公为代表的历代军事家的庙宇。武庙最初源自由姜太公个人崇拜的太公庙。唐朝开创武庙国家祭祀之先河是军功崇拜的最主要体现。唐朝武庙祭祀体系完整,礼仪规格同于文庙。虽然武庙地位在唐朝亦有反复,但举国上下对姜太公的崇拜却一以贯之。武庙倡扬了唐朝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杰 《哲学动态》2006,(6):36-39
众所周知,殷商时期是无限神权政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天命神权是国家政治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一切都围绕天命神权而展开。周代殷兴,刚刚取得国家政权的西周统治者不得不重新检讨和思考如何对待殷商意识形态的核心,即天命问题,这成为西周统治者处理一切问题的契入点。一从“我生不有命在天”到“天命转移”理论天命观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意识形态。夏商统治者毫无例外地都把政权的获得视为天命神权庇护的结果。夏桀以为天命神权庇护夏政权就像太阳永不消亡一样久远;由于“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1],百姓发出了“时日曷…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天风》2010,(11):39-39
<正>《利未记》对以色列百姓信仰生活中的各类祭祀和礼仪,有着详尽的记载和要求。其中,在16章关于赎罪日的祭祀中有一颇为令人费解的记载:"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祭祀雅乐作为华夏正声,一直处于历史的承续与衍变之中。笔者经过长期的历史考察和多次的田野现场发现,中国明清时期的国家祭祀雅乐在台湾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现代台湾地区祭礼雅乐是以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核准的祭孔礼仪为蓝本,融合三献古礼、八音雅乐、释奠乐舞等程式标准,逐渐衍变为该区域民间信仰宫庙崇奉"天地国亲师"等传统信仰的当代礼乐文化展演典范。本文将传统国家祭祀雅乐与当代民间信仰仪式展演相互印证,主要从仪式涵养的双重建构、仪式音声的有无转换、仪式乐舞的形神合一这三个维度,来深入阐释与凸显台湾地区祭礼雅乐本土化实践中对祭祀礼仪人文性层面的现代建构。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研究当下台湾地区民间信仰组织对中国传统祭祀雅乐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为当代中华礼乐文明的复兴与重建提供弥足珍贵的人文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