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岩 《思维与智慧》2023,(16):44-45
<正>徽剧是中国戏曲中一个极重要的剧种,不仅是京剧的前身,同时也与我国南北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有着密切关联。可以说,徽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文化的代表。在传承中国经典、弘扬传统文化逐渐成为每个中国人共识的今天,将徽剧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巧妙地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之中,便是本文所探究与思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陕北道情是陕北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小戏,它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要素于一身,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小型戏曲剧种。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陕北道情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地方民俗音乐文化风貌,记录了过去和现在的人民大众生活的样态和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3.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京剧与评剧各具特色,成为戏曲领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秦腔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因"老化"、资金短缺、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秦腔面临着一些困境。伴随文化创意时代的到来,秦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开发迎来新的机遇。分析秦腔的窘境、文化创意产业和戏曲结合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探讨秦腔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文化创意结合,从而实现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申桂红 《美与时代》2014,(7):101-102
河南被称为“戏曲之乡”,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戏曲种类和光辉灿烂的戏曲文化。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风靡全国的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河南为数众多的剧种大多产生于清代,它们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逐渐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6.
正民间道乐在艺术层面,不断吸收民间戏曲、音乐等元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格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层面,更加注重与礼俗生活的结合,成为构建当地乡土生活的重要因素,是传承地方礼俗生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京剧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戏曲,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京剧胜谱是京剧艺术魅力的直接表现,它的形成过程也像京剧一样,吸取了很多地方戏曲剧种的特点,京剧脸谱是当今戏曲舞台上谱式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是中国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思想,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传人物的性格、神情、心理、品德之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民间礼仪音乐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大得胜》套曲、《八大套》套曲、北路梆子戏曲音乐和散曲,分别作用于不同场合的礼仪活动,基本上与我国传统儒佛文化相合。对民间鼓乐班社进行培训,正确的传承下去,是我们文化艺术部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2023,(7):32-33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10.
江西贵溪境内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道教来自民间,源于上古,具有土生土长的汉民族特点。随着道教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扩人,道教文化对民间文化,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上,不仅民间戏曲染上了一层宗教色彩,而且还出现了民间道戏。这种民间戏曲和民间道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既属于民间文化,又属于道教文化(宗教文化)。它们之间构成了你扯着我,我扯着你,互相影响,彼此交渗的关系。道教文化的涵盖面是极宽的,共印痕随处可见。贵溪的民间戏曲和民间道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历史悠久,班底雄厚,源远流长,影响颇大,素有“戏曲之乡”和“无贵不成戏”的说法。正如《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所指出的:历史上,贵溪的班社,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温州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社会基础深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6912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闽台民间戏曲活动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高甲戏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剧种。首先,高甲戏的演出习俗处处充斥着民间道教的信仰文化。其次,道教神仙、法器和场所构成了高甲戏表演艺术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第三,以闽南语为独特表征的高甲戏,许多念白通过说唱形式表达了道教文化。闽台高甲戏与道教的关系是两岸学术界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谢延风 《美与时代》2014,(5):119-119
偶尔翻看一家杂志,一篇有关戏曲传承、发展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文章说,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十年中,由于戏曲“夕阳艺术”论及“生死由之”思想的干扰、全球化世界格局和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中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影响,自上而下的绝大多数专业戏曲表演团体生存状态不佳。最近几年,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进行,虽然有一部分剧团走向正常运转,但大多数基层剧团因为元气损伤严重,要完成其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尚力不从心。而民间业余和半职业戏曲演出团体,却演出繁忙,台口不断,为民族戏曲的传承、发展和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2-33
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是我国最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民间美术图形也适应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发生变化,传承至今已经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符号,使得这些民间美术图形更富于时代气息。论文针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前艺术教育提供了前提。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现代文化挑战的条件下,高师民间美术教育肩负着文化启蒙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陕西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对学前美术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运用民间美术改造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内容,促进学生艺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发展。在艺术教育中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对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资源的继承与保护、主体的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学前美术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现代文化挑战的时代条件下,高师学前民间美术教育在文化启蒙的意义上,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陕西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学前美术教育有更大的作为。基于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相似性与共通性,利用民间美术对现有的高师学前专业美术教育内容进行改造,能够促进以幼儿为主体的学前美术教育发展。因此,高师院校将民间美术资源充分运用于学前美术教育中去,对传统文化传承、民间美术资源传承与保护及幼儿主体创造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不仅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原生态的民间美术文化逐渐萎缩,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立足于当代,如何实现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在保护民间美术的同时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赋予民间美术的元素以新生,进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这一文化的价值,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1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青城山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宗教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中国宗教与优秀文化传承研究,道教的宗派历史、文化传承与教义思想新探,佛教的中国化、现代化及经典研究,儒道释耶四教会通与传统文化关系考论,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研究,区域道教的历史、仪式与传播研究等七个议题进行阐发。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和专家发言提纲33篇,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艺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广大乡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生存环境也逐渐恶化并面临诸多困境。民众的思想不断开放,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被瓦解,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正日益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吞噬和同化,失去了原生性,它的活态传承势在必然,传承就必须创新,以创新促进文化生产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市场消费,以创新带动传统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成为当下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