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净法师是著名的医僧,他翻译的众多佛经,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疗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等,以及著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述了很多佛教医学的内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佛教就攻击道教抄录佛经。甄鸾《笑道论》说,所谓《妙真偈》,即抄自《法华经》,只是将“佛智”改为“道智”,《灵宝妙经天文大字》也是抄自《法华经》。北朝道安《二教论》也说:“《黄庭》、《元阳》,採撮《法华》,以道换佛,改用尤拙。”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说:“京师五通观道士辅慧详,三年不言,改《涅槃经》为《长安经》”。说明这种活动到唐代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3.
陈坚 《周易研究》2003,(5):55-6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地中国化,至宋明以后,中国化的佛教便完全成熟。作为成熟的中国化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佛教僧人将中国本土经典“佛经化”,以佛教的道理来诠释中国本土经典,形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个新运动,作为这一新运动的一个典型实例,晚明时期的高僧真可将《易经》“佛经化”,用佛理来诠释《易经》。通过这种诠释,真可不但从总的方面论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佛理,更是深入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具体卦例中去探索佛理,向人们昭示了《易经》的卦爻逻辑在表达佛理方面所具的特有功能,并使人们得以借助易理来通晓佛理。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本书以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所出西夏文《无量寿经》为研究对象,首先厘清了俄国学者在西夏佛典目录中著录为《无量寿经》的五个编号实际上有汉、藏两种不同的来源,并非同一部佛经。其中инв.№2309转译自曹魏康僧铠所译《佛说无量寿经》,инв.№812、953、697和6943译自藏文本,经题《大乘圣无量寿经》,这一佛经的西夏本与现存的汉、藏文本皆不能完全勘同,其翻译所据底本今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市面上解释佛经寓言的书籍,越来越多。我读过几本学者编的佛经寓言故事集,多有学者评语,令我感到吃惊,因为那些学者对佛经寓言的评语大背佛理。佛陀说:“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人解,皆名访法。”理解佛经寓言必须从佛教教理本身去理解,因为佛阳讲这些故事不是为取悦于人,而是为宣扬佛理,指导修行。这一点被许多佛教文化学者忽视了。比如对《出耀经》中“大海三鱼喻”的理解:寓言说:南海突然涨潮,有三条鱼被潮水冲到了沙滩上,鱼儿们商量说:“我们处境很危险,应当趁潮水未退,力争逆潮而上,返回大海。”但前面有条…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3)
“九品往生”与“净业三福”,出《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是净土宗正依三经之一。佛在经中开示十六种观法,教行人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因此也称《十六观经》。善导大师曾对此经作疏四卷,称《四帖疏》。大师在经疏中把全经义理开为“定善”、“散善”二义:定善义解释十六观中前十三种观法,这就是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观、像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  相似文献   

7.
胡晓光 《法音》2002,(1):23-31
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则,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质,佛法就是以此作为立说大本。如《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云:“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又如《了本生死经》云:“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又如《佛说稻竿经》云:“见十…  相似文献   

8.
吴勇 《宗教学研究》2007,1(2):68-73
《高僧传》、《祐录》等佛教文献记载佛法初传历史,依据的是《牟子理惑论》。《牟子理惑论》甚至影响了在南方翻译的佛经。汉末交州,社会安定,儒学盛行,学术自由,与海外交往密切,从而为佛教传播提供了条件,但也抑制了佛教传播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这是《牟子理惑论》创作的历史背景。《牟子理惑论》首先译Buddha为“佛”,并在中国南方介绍了佛“相好”制。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疾疫流行时,也是佛教信仰纾解人心并加速传播之时。大理元明时期白族墓志所刻《佛说命终已后不历冥间观音菩萨经》就反映了疾疫下民众的佛教信仰和风俗,其源头可上溯到敦煌所出《新菩萨经》《劝善经》《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具有重要文献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首罗比丘经》《高王观世音经》《弥勒成佛伏魔经》《普贤菩萨说证明经》等谶记类疑伪经,在形成之初都与政治事件没有太多关联,佛教信众造作这些伪经的初衷,是想利用本土文化因素来简化或比附深奥的佛经原典,为普通民众提供通俗易懂且便于实践的经文。在北朝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这些在民众中影响广泛的伪经,多次被利用成谋取政权或聚众反叛的舆论工具,由此附带上了谶记功能。从经本演变和思想内容发展的角度来看,北朝佛教谶记类疑伪经的造作,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从翻译佛典到民众通俗经本、再到舆论工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星宿纪日是一种使用星宿标记日期,并根据星宿决定每日行事吉凶的纪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秦汉时期的"朔宿法"、隋唐时期的"二十七宿纪日法"以及南宋以后的"七元甲子术"三个阶段。本文详细梳理了隋唐时期佛道文献中有关星宿纪日的记载,认为汉译佛经中的《宿曜经》等文献中的星宿直日属于"二十七宿纪日法",《大方等大集经》中的星宿直日则属于"朔宿法";对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沐浴日"的分析表明,道教仪轨的择日文献直到北周还在沿用秦汉《日书》以降的"朔宿法";同属道藏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所载星宿纪日内容则为"二十七宿纪日法",这表明此篇文献应抄自佛经,既体现出星宿纪日在当时的影响,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道两教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相似文献   

12.
《大乘起信论》,是佛灭度后印度开始中兴大乘佛法的马鸣菩萨所作。据《摩耶经》说:如来灭后六百岁已,诸外道等,邪见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相传马鸣比丘为八地菩萨示现)。这说明马鸣是释迦佛于六百年前在《摩耶经》中悬记的,我们信仰佛教的人,对佛悬记的马鸣所作《大乘起信论》,是无疑义的。据说,我国唐代玄奘法师应当时印度佛教徒的要求,曾将印度失传的《大乘起信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智净土思想之研究》(上、下)王孺童著邮购价55.00元本书系对智有关净土四篇论述之研究,即阿弥陀经义记、五方便念佛门、净土十疑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心经奥义》觉云居士著邮购价17.00元自古以来,诵读心经的人可谓无量无数,《心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心经》真正法义何在?一切都可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4.
佛救自汉代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佛经的翻译既多,讲经、著述的风气盛极一时。那时讲经的法师,因各家师承的见解不一,怎样判摄佛陀一代所说的教法,也有各种不同的见解,最著名的共有十家,通称“南三北七”。南方三家比较单纯,大都从顿、渐、不定三类来判教,北方七家比较复杂,从主张佛说一音教至六宗的判释,异说纷陈。智者创立天台宗时,对“南三北七”的判教都不满意,遂以《法华经》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佛教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佛教作品本身就是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如古代用来解释佛经音义的《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等。中国古代的《一切经音义》有两部,均成书于唐代。一部是初唐僧人玄应所撰,又称《玄应音义》,共25 卷,解释佛经音义,详注反切。另一部为中唐僧人慧琳所撰,又称《慧琳音义》或《大藏音义》,100卷,博引古代韵书、字书以解释佛经的音义,并录玄应、慧苑各家音义编纂而成。辽朝也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部关于《药师经》的佛学专著──《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终得出版问世了。它受到四众弟于及佛学爱好者的欢迎。《药师经法研究》全书共分四辑:七佛药师经释义、七佛药师经师经讲记、七佛药师经法随笔及七佛药师经法杂钞。现已出版的是第一、二辑的合编本。第一辑“释义”是对《药师琉璃光七佛愿功德经》的注释。第二辑“讲记”则是吴立民先生于1992年、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举行药师法会期间(一周)讲药师经的记录(据现场录音整理)。这部书的著述者吴立民先生,号吴明,法名信如…  相似文献   

17.
泰山的历史文化含蕴丰富 ,博大精深 ,历来就有“东方文化宝库”的美称。所以 ,泰山之尊 ,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巍峨雄壮的山形地势 ,更在于它传承、记载着中国厚重而丰赡的历史文化。如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摩崖刻石 ,就是其中的精典。自从佛教在汉魏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后 ,其经典便被不断地翻译成汉文。佛经的保存与传播途径除手抄经卷与印刷成书外 ,另一个渠道便是刻石 ,即直接将佛经摩刻在山崖上。北朝时期 ,于山崖摩刻佛经在齐鲁一代蔚成风气 ;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就摩刻于此时。经石峪的摩崖刻经在佛经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8.
目录学苑一奇葩——佛经目录学探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经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学苑的一束奇葩 ,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曹魏时朱士行的《汉录》 ,到清代智旭的《阅藏知津》 ,佛经目录源远流长 ,数量众多 ,蔚为大观。梁启超所著《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统计的佛经目录为45种 ,我国著名目录学家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统计到的佛经目录多达75种 ,实际上佛经目录还远远不止这个数。佛经目录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的朱士行的《汉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宗教篇 :“第一部总录 ,殆为魏僧朱士行之《汉录》矣。”目录学界认为 ,汉初杨朴的《兵录》为我国专科目录之源头。《…  相似文献   

19.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晋唐时期,河西佛经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河西两大译经集团,河西僧侣多人多次担任佛经主译,译经风格以直译为主要特征,所译佛经几乎囊括了佛教各部类基本经典。河西佛经翻译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