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精典——《周易》阴阳互补思想的角度来阐释其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即:《周易》太极图中黑白相间的S型线条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中的线条之间如何联系;论述《周易》阴阳互补思想在书法创作中的思想碰撞;学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书法在王羲之、王献之以后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崇尚自然。在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着"自然"的理念,并且逐步扩展其所指的范围,蕴含着本与末、人品与书品等范畴以及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任自适状态。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李雪峰 《美与时代》2023,(1):120-122
陈衡恪的绘画成就极高,而其书法成就似乎被画名所掩,其实他的书法作品同样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风格鲜明,极具个人特色。陈衡恪精于书法、篆刻,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浓烈的金石意味,可以从中窥得其“以印入书”的个人特征,以及追求古朴苍茫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重点研究苏轼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尚意"风格与整个宋代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了解苏轼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主张对宋代书风的影响。在研究的方法与素材上,主要采用书法理论研究常用的作品分析、对比、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考察,对苏轼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思想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以求对苏轼书风的整体框架及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有一个较完整、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是北宋"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书法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从黄庭坚书法被后世所接受的具体过程来看,自南宋直到元明清,却是或扬或抑,演绎变化的。文章对黄庭坚书法在明代不同时期的接受状况作现象分析,重点分析黄庭坚书法在晚明被重新接受的原因。一方面为我们认识黄庭坚书法的历史影响提供一个比较新的观察角度,另一方面分析明代书家在所处时代独特的背景之下对前人书法扬弃的成因,从多方面描画书法演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书法艺术风格就是他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张大千书法信息化传承路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书法专业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张大千书法特质并将其信息化处理,数字化拟合开发张大千书法字库、书法作品库,通过多媒体视频、网络、微信等信息科技路径,填补当前电子设备无张大千书法字体的空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传播张大千的书法文化,让张大千书法在网络环境中为人类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使张大千书法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发展,树立文化自信,走文化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书写的形式传承、弘扬着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近四十年来的书法热潮,使书法受众人群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创作的热情不断高涨,书坛中新生力量纷纷崛起,各种创新形式的书法作品使人眼花缭乱。新时期书法艺术逐步走向繁荣的同时,对书法作品的品评标准,更是值得我们反思。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欧阳中石先生在论及创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体系中所提出的“来有所出,去见其才”八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道家学说深刻全面地影响了中国书法创作。其道法自然的思想,指导书家师法自然,倡导真情流露;其辩证法思想成为书家创作的指南;心斋、坐忘说成为书家的修身之道;大美思想指导着书家创作走向至境;浪漫主义书风始于唐宋,延及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代书家学黄草书书风明显呈现出风格面貌趋同、取法范本相对固定、重视觉冲击力、图像制作意味浓的特征,而其成因则是对黄庭坚"文字禅"思想的忽视、迫切需要依托于黄家草书基础之上的自我风格、展览书风的影响及当下书法展示方式的变革。此类书风的优劣之处皆有,学黄草书书家当首要从文化思想观念上把握黄庭坚"援禅入书"的思想,而重视楷书、行楷、小草的学习以及尝试与其他草书书风的融合则是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邱艳敏 《美与时代》2023,(3):135-137
颜真卿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书法界贯古通今的楷模。在继承前人创作精髓的基础上,颜真卿还独创了自己端庄宏大、雄伟浑厚的书法风格,展示出其豪迈大气的思想情感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代表作《裴将军诗帖》更是被誉为颜真卿的怪诞创新之作,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一致好评。阐释颜真卿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裴将军诗帖》的艺术风格,探索《裴将军诗帖》及颜真卿书法的审美价值,旨在推动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颜真卿作为尽忠之臣,以儒立身,佛道兼修。其书法一生凡三变,最终确立了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典范。对颜真卿的书风演变和思想变化进行探究,并着重强调其书风及书风风格形成原因,论述了其在书法创作上的开拓性贡献,对于当今书法创作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文学与书法相辅相成,汉语言文学是书法家必修课。在书法作品中要呈现文章的意境美,书法艺术中文章意境美与书法线条美相契合,形成书法作品的神采美。书法家的技法学习、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等因素形成其个性书法风格,彰显出不同的文学韵味与书法神采气象。一、文学是“土壤”,书法是“花朵”,土肥花艳古往今来,书法家的成长与文学的熏染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文学修养,就谈不上书法的造诣。孙过庭《书谱》论道:“书之妙道,  相似文献   

14.
书法音乐的创作其实就是作曲家将从书法作品的心理体验积聚的创作情绪,由量变到质变,即脑中构建出的"蓝图般的原始音乐线"或称之为"音乐模型",这是一种依靠直觉和想象力获得的下意识的内心听觉中的"模型".这里仍要强调的是,它和一般音乐作品不同,对书法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深度、广度决定了书法音乐这种创作情绪的浓淡.  相似文献   

15.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具有表现力、最富艺术性的书体。草书是最能够抒发书写者性情的书体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书体,北宋时期的黄庭坚是草书技艺高超的主要人物。对黄庭坚草书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梳理,认为其"论悟""论韵胜""以禅喻书""字中有笔,得妙于心"的学书思想,对草书奇逸洒脱的风格有很大影响作用。黄庭坚的社会背景、生活境遇和治学态度是影响其草书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使其草书在"宋四家"中别具一格,从而奠定了黄庭坚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书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我国珍贵的传统艺术,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和继承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又要树立创新理念,融入现代设计意识,丰富书法作品的构成和表现形式,推动书法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书法创作设计不是机械性地将书法艺术与设计手段结合起来,而是要深刻体会书法内涵和设计理念,找准两者的共同点,为实现设计意识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和体现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彰显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们时代历史的发展,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古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现代的隶书作品欣赏和创作来说,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而是从古代书法的发展阶段中获取精华,在书体、风格、书法的品类、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上等方面的丰富变化和独特追求让当代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当代我们所写的隶书创作有什么特点,与古代隶书对现代隶书技法的创作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我们的不断临摹和实践来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清玄"是魏晋书坛中以葛洪、杨羲、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道徒书家为代表人物所引领的一种书法风格。此时的道教向上层化发展,帝王、士族多有道教信仰或崇道倾向,因此,魏晋时期的道徒书家在书坛中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一般书家创作风格的群体。对这类书家的研究必须要注意到道教信仰对其书法风格的影响。他们书法中所呈现出的崇尚自然、超然仙趣、注重人格修养、主张存思之气的运用和"恬淡无欲"的"清玄"书风,实则是对"至道-至美"的道教美学在书法中的具体实践。这种"清玄"风格在自然美的追求、书法品鉴的标准、书法创作的心态,以及道教写经书法的传承等方面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在书法作品中,“情调”通常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的氛围和情感状态。观米芾《蜀素帖》,其笔墨端庄整齐,气势磅礴而不失秀丽,用笔潇洒细腻,这不仅展现了米芾深厚的书法思想和文化底蕴,还体现了米芾别样的书法情调,给观者带来了特有的审美艺术感受。米芾的书法思想内蕴,启迪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基于此,通过《蜀素帖》研究米芾体现的书法情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