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这是举世公认的;孙思邈曾长期隐居于太自山和终南山,被称为处士或隐士,这也没有疑问。但是,孙思邈是否是真人或道士,则有歧疑。不少从事道教理论研究的学者,毫无疑义地把孙思邈列为道教研究对象;而宗教界特别是道教界的一些人则否定孙思邈是真人或道士;中医学界的一些学者,一听有人说孙思邈是真人或道士,就不以为然,似乎认为这是玷污了孙思邈的名声。那么,孙思邈与道教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老庄派的养生论养生术的起源很早,行气导引、房中术和辟谷饵药是古代养生术的三大类。同养生术有关的是养生论,养生论的起源也很早,直可追溯到庄子的时代,战国秦汉之际是它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养生论,我们在《庄子》书中可以看到它的大概轮廓,其特点是强调精神意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服食术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类型,它涉及饮食、服药、服气、服符、辟谷等五方面的内容,经历了由一般饮食到辟谷、由服动植药到服金石丹药、由服外气到服内气、由服灵符到服医药符之演进过程。道教服食术演进的主要动因在于道教服食技术目的与技术功效的矛盾运动,道教服食技术继承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动;社会需求变迁以及科技整体进步对道教服食术也有推进作用。探究道教服食术演进历程及其动因,便于从中理会道教养生术乃至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这是我国技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4.
大型人物雕塑是城市设计、文化旅游景区、人文纪念场所等空间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文章通过六盘水孙思邈药王雕塑介绍大型人物雕塑在设计、制作、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细节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型人物雕塑比例问题的把握,以及锻铜雕塑工艺技术、制作流程、安装手法等具体实施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5.
胎教与成才     
胎教,最早发源于中国,比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提出的胎教学说还要早1千多年。据我国史书记载,周朝的周文王、周成王,都是接受过胎教的。后来历代的医学家、思想家在其著作中,都有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论述和记载。例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十金要方》中就有关于“养胎”的论述。隋唐时代著名医生巢元芳、孙思邈、徐之才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阐明了胎教的内容和方法。使胎教学说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中国古代产生的一种主要的民族宗教。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养生发展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丰厚的文化遗产。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就道教养生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道教养生试作探讨,从其源流、思想、理论、方法和传播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不足之处,望学者诲正。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存有大量的原始科学资料,尤其是金丹黄白术作为实验化学的先驱,一再引起科学史家的注目。它的却病养生术中合理内容,也逐步有所发掘。那么自然而然的是,道教中也应有原始的科学思想,因为正是它们对科学活动的指导,是获得科学成果的必要条件,对它作一番探讨是饶有趣味的。一、神仙思想与经验性实验的结合道教中的科学内容是与宗教神学混杂在一起的,考察一下道教徒对炼丹、养生等内容的论述,给人印象非常深的一点,就是神仙思想与经验性实验的结合。无论哪一位炼丹家,或者道教养生术者,根本的目的是白日飞升,即“御白鹤兮驾龙鳞,游太虚兮谒仙君,录天图兮号真人。”(《周易参同契·鼎器歌》)然而,炼师们的推论又是凭着个人的经验。例  相似文献   

8.
浅议道教养生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源起于春秋战国时代,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后,道教的养生术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道教养生术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医药卫生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传承关系。随着历史的前进与进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教养生术,在人类社会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道教养生目标的实质道教认为,生活在宇宙大自然中的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衡斗争中,是强者,是可以长寿的,是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老子《道德经》中说:“死而不亡者寿”、“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道教的先辈们也不乏通过养生而长寿的人。道教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辟谷养生术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局势、道教信仰、养生实践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类型有服药(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服石辟谷等,各有一套操作规程;拨开道教神学云雾,辟谷养生之精要在于慎重选择食材和适当节制食量。  相似文献   

10.
"服食"新诠     
服食是道教养生术之一,一般认为服食指道教徒服药求长生。本文耙梳大量一手文献,借鉴语言学、逻辑学方法,重新界定服食,认为道教服食之外延可以指药物,也包括气、符、日常膳食及特殊饮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曹操与道教     
曹操与道教,有政治军事的关系,有养生的关系,也有文学的关系。探究曹操与道教的政治军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揭示东汉末及三国的政治史页中一个较晦暗的篇章。而对于曹操与道教养生术的寻踪,也可展现我国古代养生术发展到三国时的水平,有助于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于说曹操的文学创作受道教意象之刺激,更可循此而发见道教与我国古代文学的瓜葛;这正是从前治文学史者所忽略之处。一言以蔽之,从曹操与道教关系之个案的研究切入,可追寻汉末魏初道教与政治军事、科技、文学之一般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体育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武术、养生术、智力游戏和民俗民间体育等方面。同属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思想。对这些传统体育实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养生体育在其形成过程中汲取了道家老庄学派思想的许多智慧,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和文化特征的形成上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国古代传统养生体育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道医.<大医精诚>中有关"大医"之德、术、体、法,体现了道教的基本教义:济世度人,尊道贵德,清静寡欲,和光同尘,戒律精严.道医同源,源出道藏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4.
正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  相似文献   

15.
心灵返朴与生命归真——《道德经》养生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养生术滥觞于《道德经》,其养生思想和方法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古及今注疏《道德经》者对其养生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  相似文献   

16.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同伴冲突的各成分中,冲突解决方式是决定冲突结果的关键因素。以往有关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冲突解决策略的内容、分类、影响因素等方面。在综述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还对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道家、道教的科技成果是多方面的,其中养生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道教养生技术及其相关理论是个颇值得研究的学术课题.在众多的道教养生术中,学术界对外丹术、内丹术、房中术、导引术关注较多,而有道教特色的服食术却鲜有学者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医德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矛盾及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医德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矛盾及其协调郭乡村一、中国传统医德概述我国医德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1.中国传统医德的根本出发点“救人活命”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思想源于生命神圣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在敦煌学研究体系的敦煌藏经洞遗书和石窟艺术的文物中,保存着一些有关五台山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及其佛教圣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对研究五台山乃至山西省的历史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宗教古迹、交通路线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古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西文化、经济交流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研究。自藏经洞发现至今的90年中,中外学者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了有关五台山资料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随着敦煌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对五台山资料的研究范闱也逐渐扩大,对此感兴趣的学者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没有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根据国内外刊布的敦煌遗书目录及缩微胶片的查阅,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高道、医药学家、养生家,对道教医药学、养生学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在医药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孙思邈一生精研道教医药养生学,以享寿142岁的高龄为后人所景仰。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摄生论》、《摄养枕中方》、《存神炼气铭》、《千金要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