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在视觉心理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常常需要测量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的仪器。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指的是,当视觉刺激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的时候,随着断续频率的增加,人就不再感觉到断续的刺激,而看到连续、恆定的刺激。这种现象就叫做闪光融  相似文献   

2.
問題 关于光坪对闪光信号辨认的影响,我们已做过一些研究。在光坪对同时性闪光信号辨认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坪对两个同时性闪光信号的似动现象有消減作用,这就为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两个或更多的同时性闪光信号提供了可能性。为了便于应用,有必要测定在有光坪的条件下两个同时性闪光信号的频率辨別阈限,并寻出当要求辨别准确性达95%以上时两个同时性闪光信号的频率差。  相似文献   

3.
杜维濤 《心理学报》1965,10(2):67-70
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都証明人眼內网膜上的物象是倒的,卽上下顛倒左右换位了的。但是人的视象(卽视知觉的象,以此区別于网膜上的物象),卽所見到的外界景物,为什么又不是倒的而是正的呢?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問題,直到1897年心理学家斯特拉敦(G. M. Stratton)对自己做  相似文献   

4.
周衡  何华  于薇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20,52(7):823-834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 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 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 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 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对于融合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問題 一般闪光都包括亮与黑两个相互交替的吋相。如果在黑时相不是完全黑,而是仍有一定光亮,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闪光。不过这种闪光所包括的是亮与暗两个时相。我们把暗时相叫作“光坪”,亮时相叫作“光峯”,或简称“坪”与“峯”。光坪的強度是可以改变的,它可以降低到零,这就是一般闪光;也可以增加到和光峯的強度相等,这吋闪光就变成了固定灯光。  相似文献   

6.
問題 语言是由一系列的符号(字母或笔画、字或词)组成的过程。其中一个符号的发生依存于先行的符号,表现出一定的概率与讯息结构。近代的通讯理论因此把语言看成为一种概率过程,称为马氏链(Markov chain)。这种概率包含两个变量。一个是分布变量,卽语言中各个符号出现的机会或相对次数不等。例如,汉语中的字的笔画横(一)与竖(丨)的  相似文献   

7.
于薇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17,(2):164-173
听觉主导效应是指多感觉通道信息整合过程中,听觉通道中的信息得到优先加工,从而主导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研究采用经典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注意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实验任务难度,考察了主动注意听觉通道的声音刺激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产生的影响,以及任务难度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裂变错觉会受到注意资源分配程度的影响,但是融合错觉则不然;(2)任务难度既不会影响裂变错觉,也不会影响融合错觉。说明了分散注意能够影响听觉主导效应中的裂变错觉,并且这种主导效应与任务难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在暗适应和在明适应(1×10~(-2)熙提)条件下,对11名正常视觉的男性受试者测定了闪光亮度、闪光时间对闪光盲恢复时间的影响。观察目标为6’视角的蓝道环缺口。结果表明:①在0.45—1.5熙提(暗适应条件)和2—36熙提(明适应条件)范围内,恢复时间与闪光亮度成线性关系。②关系曲线的斜率随闪光时间的加长而增大。③引起同样恢复时间的闪光盲,明适应时所需闪光亮度为暗适应时的3—5倍,实验结果可为防闪光盲护目镜减光倍率的确定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9.
闪光滞后效应(flash-lag effect)是指在与运动物体一致的位置上呈现闪光(flash),知觉上闪光落后于运动物体的视错觉。延迟差异理论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视觉系统加工闪光的速度比加工运动物体慢。根据该理论,作者预测:如采用知觉加工速度更快(或更慢)的客体替代闪光,应能相应地产生更小(或更大)的闪光滞后效应。为了检验该预测,作者以"客体突现"(onset)和"客体消失"(offset)替代闪光滞后实验中的闪光,结果发现,"突现"的知觉滞后大于"消失",但时序判断任务表明"突现"的知觉延迟比"消失"短。该结果并不支持延迟差异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夫四象者,一金翁,二姹女,三婴儿,四黃婆。一金翁者,肺中之唾。问曰:唾属阴,因何名金翁?答曰:为上有还丹金液,神水华池,黃芽和合为阳,为上阳下阴,故名金翁。卽如天上有日,日是纯阳;日中有乌,乌有三足,属西方庚辛金,内阴外阳,卽名金翁。二姹女者,是心中之冗(血)。问曰:冗(血)属南方丙丁火,属阳,中冗(血)亦属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