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概念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人类发展的进步,等等这样区分以后就会出现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对于其他类型的进步来说,概念进步既非一般必要条件也非一般充分条件。科学的历史展现出了纷繁事件,在有些事件中,这两个范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其他事件中,这两者的联系很薄弱或者它们没有联系。有一种一度很流行的观点认为,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基础科学中概念的发展促成的,而因此产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技术对传统道德哲学破坏,并非由于这一技术实践活动改变了人类生育活动的自然法则,而是因为它在精神和意识的层面突破了传统道德哲学对人和家庭之"自然性"的规定。人类基因技术是在传统道德哲学与伦理精神已经遭到破坏的现代性境遇中才会发生的实践活动,但它在另一方面又构成了精神辩证运动的自我否定性环节。人类基因技术事件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将所有道德理论都还原到它们自身的时间性当中,它因此也给人类赋予了一个重大的机遇,使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最典型、最深刻和最直接的案例,来对道德哲学传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陆月宏 《学海》2006,(6):68-72
诠释学的基本现象是,任何的陈述都应该被理解为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对话中的理解使人类的各种经验不断地被整合,这就形成了人类共同体。人类的所有经验都是在这样的视域移动和扩展中获得、修正和发展的。在这种过程中,人自身也在被获得的诠释学经验改变着。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化上的两朵奇葩。它们之间的冲突达到了何种程度?同时,它们之间的调和达到了何种程度?人们对它们分界的公认意味着什么呢?是要求它们彼此不互相信任呢,还是要求它们共有一个公平一致的空间?如何才能最好地解决使它们产生分歧的大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什么样的不同途径?科学与宗教是否存在一些能够获得协调一致的意见呢?(这些一致的意见可以从他们广阔的哲学共通性上获得力量而又不破坏其根本的不同)。当然,科学与宗教产生分歧的很多问题主要涉及到被称之为有科学思想的怀疑论者和人文主义者。简单地说,有科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葆伟 《哲学动态》2006,8(9):37-45
工程活动是人类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伦理问题。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工世界中。工程和科学一起,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们在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使我们遇到了众多的风险和挑战。工程伦理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我们时代的诸多问题之一。一工程伦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1.工程与伦理作为一个哲学分支,伦理学集中研究人的行为和价值的道德领域。它要回答“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或“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这样的问题。工程活动内在地与伦理相关,或者说,伦理诉求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工程是人类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伦理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着“二律背反”,因此社会进步是否必须以道德牺牲为代价?对这个理论界已争论多年的问题,笔者还感言犹来尽,谨拟此文,是为争鸣。 笔者丝毫也不否认这样的事实:道德进步与历史发展经常呈现不一致,尤其是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然而人类社会全部发展史昭示我们:社会的每一发展进步,都伴随着人的本质的重新改造与个性的新的解放。奴隶社会把人从野蛮与愚昧无知中解脱出来,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分  相似文献   

7.
在 2 1世纪 ,人类将逐渐走向以信息科学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的生存方式将有很大的改变 ,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显出来 ,如环境问题、贫穷问题、精神危机问题、人口膨胀问题 ,强权政治问题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况。而世界的两极分化 ,强权政治的发展 ,贫穷与战争的蔓延 ,使广大的小国的基本生存权问题尤为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墨学就显现出了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第一 ,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新时代第三世界人民争取基本人权与生存权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第二 ,墨子的“非攻”理论 ,是广大弱国抗击强权政治的有力武器。1991年 5月 15…  相似文献   

8.
1.行动时刻正如我不断重复的,一切都表明,人类体系已进入一个巨大的变革和转折的时期。从人类的黎明开始,危机和混乱在以前就发生过许多次了,虽然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大的规模,其影响也不能同目前人类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相比。但是,既然目前所发生的转折是史无前例的,因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能预言实际上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而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尽管人类陷入困境只能责怪自己,但它只有一个可以接受的拯救自己的抉择——勇敢地和客观地估量自己全面的处境,然后集中全力去寻找一个全新的行动方向,从而在今后能够支配自己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关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为了能生活下去,并且要生活得愈来愈美好,就得不断征服客观世界,使之为人佣服务。在未认识并征服客观世界的时候,客观方面限制着我们主观方面,因而是和我们主观方面对立的;等到我们征服了客观世界,使之为我们服务,这就使得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主客观双方统一起来了。这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间的对立而使之获得统一的历史。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愈多地克服主观与客观间的对立,我们主观方面所获得的自由也就愈大。这样来看,我们平常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向着自由进步的历史,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克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潮流,作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正从总体上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烦恼的社会弊病,如环境污染、军备竞赛、恐怖主义、人性堕落等等。由于这些“副作用”的存在,西方学者在关于人类未来的问题上便截然分为两大学派,即“悲观主义”学派和“乐观主义”学派。他们都总体或部分地否定了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价值,这样或那样地抹煞了新技术革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文化传播的新纪元——大众传播时代恩格斯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见人类进步的历史,也就是人类社会文化进步的历史。人类正是依  相似文献   

12.
美的本质     
<正>人类文明走过了几万年的历史,有文字的历史也有了几千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将向哪里去?这样一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中国著名启蒙主义学者梁启超先生对历史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他说我们过去的旧史学是"只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只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的空名之学"。因此,他提出史学革命,就是要"叙人类文明之进步"。如果我们要叙人类文明之进步,就必须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上升到历史科学的高度。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审美的历程"使艺术在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后,人类文  相似文献   

13.
社会悖论起源于如何利用公共资源的研究,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研究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矛盾的社会问题。所谓人类面临的两难困境,就是这种社会悖论。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多生育的愿望、利用与开发资源的动机、抛弃废物的行为,增加军备的冲动等都是理智的,但是它们却使群体甚至整个人类遭受了损害,最终也损害了个体本身。为什么个体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损害群体的共同利益,并最终也损害个体本身利益的行为呢?这正是社会悖论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悖论的类型、特征、性质、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与人的意识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的每一进步和成果的取得都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不开,都是意识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物化。由此出发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反思”的存在,即各自都不能游离于对方而孤立存在。脱离社会意识的“存在”不能称为“社会”的存在,脱离社会存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对漫画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纵观国内关于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研究,我们看到成果很多。诸如给字词概念下定义、给字词概念分类、算术运算、理解寓言比喻词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存在,并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作了大体划分。但也看到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讨。首先,关于思维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以什么作为指标。我们知道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思维表现的某一方面着手,这样就会使人产生疑问,它们反映的是同一的问题吗?即它们是否都反映了思维的本质呢?由于  相似文献   

16.
赵景海 《美与时代》2006,(12):35-37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渐进和不断变化的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人类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构成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双足,它们在体量上保持着对称与均衡,在运动中体现着协调与一致。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9,(1)
编者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居于“地球村”的人类从未象今天这样重视生态环境、关注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渴望世界和平。不由使我们想起由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居士作画,著名书法家弘一大师配文说明的《护生画集》。年前本刊收到张...  相似文献   

18.
人类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人类的知识所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原始到现代的逐渐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人类自身的创造力分不开的。从远古的茹毛饮血到现代的煎烤蒸焖;从原始的树穴洞居到当今的摩天大楼;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作业;从牛车到航天飞船……。这一切无不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哲学对主体的思考,并非从现代开始。中国传统哲学在不断观察客观世界的同时,很早就注意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因而历代哲学家都这样那样地接触到主体问题。船山哲学十分博大,他关于人之作为主体或人的主体性的观念,虽其理论形式带有历史的特征,但其思想内容不但总结了这方面的优秀成果,而且作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对于现代哲学如何把握主体也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与人类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道德体系化之先的一个问题以下我们将不再考察那些学说和体系,而是去考察人类行为本身和我们在生活中采取的态度与之有关联的一些最一般的抉择了。但是这些考察仍然间接地和我们在本书中检查过的种种哲学论旨有联系;的确,任何伟大的道德体系事实上都是这样的一种努力,那就是要求人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这样或那样的程度上,无论如何要超脱自己的自然处境。但是,要末这些伟大的哲学学说不肯自承在作上面所说的这种努力,要末它们听凭这种努力所涉及的问题留在完全含而不露的状况之中。相反,我们认为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