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青年报》2005年1月25日有则新闻,读了后让人如同喉咙扎了鱼刺一样,咽不下,吐不出,总感到有话要说,但很久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现将这则新闻主要内容摘引如下:“今年春节潭柘寺、戒台寺头炷香的进香权将首次实行拍卖。昨天,记者从潭柘戒台风景管理处获悉,拍卖将于本周六上午10时30分在潭柘嘉福饭店进行。”其负责人表示,“此次拍卖实行无底价拍卖方式,除潭柘寺、戒台寺2005年春节头炷香的进香权外,戒台寺古钟大年初一的‘首撞权’也将进行拍卖。头炷香的进香时间定于2月8日(除夕,引者注)晚12时……大年初一的头炷香和第一响钟声被认为…  相似文献   

2.
房山十字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近房山十字寺遗址,古老的银杏树荫下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给人一种神秘感。十字寺初建为佛教寺院,初建名已无可考,最早见于碑文的名称为崇圣院,姑且以崇圣院称之。佛教在西汉末年的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更易为广大民众接受的中国佛教。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这四五百年间,佛教寺院广为建造。现北京地区在两晋时期建造的寺院便有潭柘寺(西晋,公元265—317)、红螺寺(资福寺,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及崇圣院(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正当佛教在东方中国传播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因过去四周山上有“柘树千嶂”,寺后山中有龙潭而得名。曾几何时,这座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刹归于沉寂,游人稀疏,信徒寥寥。如今,“中国佛教第一学府”——中国佛学院将依托这里兴建新校舍,并在2006年底举行了奠基仪式。这座有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6月14日,北京延庆县永宁镇润泽寺举行佛像开光法会暨颁证仪式庆典,近百人出席了这一活动。上午9时,在湖南望城洗心禅寺首座妙华法师的主法下,河北苍州盘古寺方丈果慈法师、北京潭柘寺方丈常道法师、润泽寺住持悟凡法师等十多位大德法师,一同为大雄宝殿、地藏殿圣像举行了开光仪式。  相似文献   

5.
刘国强 《佛学研究》2004,(1):214-217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荆楚古邑,湘东名珠。”佛教传人醴陵始于唐代,雪庵禅师为开山之祖。雪庵俗名李琼,豫章(江西)人。居家习禅并精医术,唐贞观年间(627-649)得道,敕封正一品荣禄大夫,一真明尊大师。奉命从江西前来醴陵选寺址。选定长连冲狮子山建大佛寺。寺高九丈,敕赐三钟七鼓,寺后有七星池、铜钉石等名胜,后寺毁于火而不存。唐代出家为僧,限制很严。  相似文献   

6.
罗什寺位于陕西户县正南8里之罗什堡(堡因寺而名),创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罗什寺记》碑载:“地形雄丽,并于村端,纳圭峰之拱翠,映涝水之□兰。云□深处,有寺一区,题曰罗什寺者,乃鸠摩罗什游锡之所也,因建寺焉。”今考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来到长安,秦主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即今草堂寺)翻译佛经。来华时路经涝水之滨,有倾其履中土而生异木二株的传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王丹炜 《法音》2013,(3):37-43,73,77
一、扎塘寺的历史沿革扎塘寺位于西藏山南扎囊县城内,雅鲁藏布江南岸,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道场之一。该寺由后弘期鲁梅楚臣喜饶的再传弟子格西扎巴俄西所建。关于扎塘寺修建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有说初建于吐蕃时期,也有说兴建于11世纪前后。藏文史料《青史》记载:由(鲁梅派)全体敬仰的格西扎巴俄西所建扎塘寺,其庙堂特别殊胜。在他年届70岁时,岁次辛酉(宋元丰四年,1081年)为扎塘寺奠基,直  相似文献   

8.
承天寺位于泉州市区,为千年古刹,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建寺,初名南禅寺,后又名月台寺,景德四年(1007年)敕名承天。承天寺一世祖为省澄法师,自兹以降,近代有云果、弘一、转尘、转逢、性愿、会泉、宏船、广钦、瑞今等高僧辈出,各具造诣,薪火相  相似文献   

9.
清真寺的名称,一般来说没有在建寺时郑重其事的命名这种做法,往往是清真寺建成后以群众的习惯称呼,而自然形成的寺名,且大都是用设寺地点的地名、街道名;只有个别例外。而乌鲁木齐的清真寺,特别是解放前原有的回族清真寺的寺名,与全国各地相比,却有很大不同。乌鲁木齐清真寺的取名,有以下四种类型:①用清真寺所在地的地名、街名的;②用清真寺在城区的方位的;③用民族的族称的;④用省、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处,有一座被苍松翠柏掩映着的宏丽古刹,它就是名列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的碧山寺。碧山寺亦名普济寺、北山寺、广济茅蓬,创建于北魏,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建成一大丛林。今天,碧山寺仍以建筑宏伟、古迹颇丰、香火旺盛和高僧辈出而著称于五台山。碧山寺之所以能有今日之盛况,皆得力于心系佛法的有为高僧因修和尚的勉力撑持。  相似文献   

11.
袁忻 《法音》2008,(1):62-63
本刊讯2007年9月19日上午,天津大悲禅院隆重举行智如法师升座法会。辽宁楞严寺法主圆山长老,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长老,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正伟法师,吉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澈法师,广西佛教协会副会长镛如法师,北京潭柘寺住持常道法师,天津大悲禅院隆昌长老,天津市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12.
泉州开元寺创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黄守恭的桑园,相传黄因梦感桑树生莲,遂舍园建寺,名莲花寺,由匡护大师住持。长寿元年(692)改称兴教寺,神龙元年(705)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称开元寺至今。开元寺建筑宏伟,闻名中外,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西塔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东塔名镇  相似文献   

13.
常妙 《法音》2005,(4):40-40
本刊讯座落于北京海淀区凤凰岭的千年古刹龙泉寺,日前经北京市宗教事务局批准、国家宗教事务局同意,正式恢复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4月11日上午11时,举行恢复龙泉寺佛教活动场所颁证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泉寺住持学诚法师从海淀区副区长吴亚梅手中接过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李荻生、李宝浚、吴亚梅、周京生、侯晓明、刘希英等北京市、海淀区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市佛协会长传印法师、秘书长孔祥均居士,市道协会长黄信阳道长等北京市各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广化寺、戒台寺、潭柘寺、通教寺、雍和宫等北京各大寺院代表,龙泉寺…  相似文献   

14.
正高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相传其创建于隋代。据《清朝通志》记载:顺治三年,皇帝加封运河之神为"廷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吴惟华"以时致祭"。顺治八年(1651)吴惟华在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名曰"天中塔"。塔成后,吴惟华又在塔边增建了三进的梵刹,称为"塔庙"。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他从汉王逸赋《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句中撷出高、旻二字,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写下《高旻寺碑记》,高旻寺一名由此得来。高旻寺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吴威沙拉法师 ,缅历1250年 (公元1888年 )1月23日出生于缅甸的奥钦敦 (今望赖 )县羌吴市甘嫩村。父亲吴巴是寺庙的大施主 ,母亲名杜侧腊。法师幼名貌拉觉。小时候曾在因那村吴森帝玛法师的寺院学习并剃度 ,当了4年沙弥 ,还俗后与瑞累村的梅娘结婚 ,生有一女玛玻丁。又与小时候的情人玛德棉结婚 ,再育一女 ,名玛暖。23岁时到苗镇区阿基波法师处出家 ,由于品行端正 ,又是星期三出的家 ,故被授为“吴威沙拉”的法号。此后法师在彬文那市的甘吴寺、曼德勒市的瑞耶桑寺和帕科库市摩诃维都达雅玛阿瑙寺学习 ,又赴印度留学2年 ,努力…  相似文献   

16.
肖伊绯 《法音》2019,(3):75-77
正据考,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南北各地纷纷奉诏建寺,苏州、泉州、扬州等地创建的开元寺,香火尤盛,有些至今犹存。原本归辖于益州(今四川成都)的"汉州"(今四川广汉),亦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创建开元寺。不过,此寺于元代毁于兵变。据清代嘉庆年间(1760-1820)撰修《汉州志》记,有州人周文彬提及此寺重建境况,文曰:"广汉城内有开元寺者古道场地。国朝定鼎以  相似文献   

17.
到苏州,千万不要错过位于苏州古城北隅的报恩寺,俗称北寺。热心的苏州人,会骄傲地告诉你,那座高峻雄伟的北寺塔,与虎丘的云岩寺塔同被视为苏州古城的标志。古刹报恩寺乃苏州璀璨之明珠,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据梁简文帝《吴郡浮海石象铭》称,该寺始名通玄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至十三年(公元252年)。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玄宗诏命天下各大郡置寺,以年号为寺名。苏州地方官绅应诏,将通玄寺易名为“开元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端阳节,报恩寺迎请佛牙舍利,徽宗赵…  相似文献   

18.
日前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的佛学硕士宗性法师,经文殊院全体僧众推举,宗教事务部门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在成都文殊院出任该寺第十八代方丈。宗性大和尚是目前四川各大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宗性大和尚住持之职上承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为宽霖老和尚。宽老已予1999年夏圆寂。文殊道场今日欣得法主。 文殊院始建于南朝,迄今有1300余年历史,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川西重要的文殊道场和著名佛教寺院。其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火。清时因寺中夜见红光,红光中有文殊菩萨显像,故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庙宇后,寺称文殊院。康熙曾为该寺题“空林”二字,又赐御印一方,御笔墨迹至今犹存。文殊院坐北朝南,占地90余亩。院内多藏珍宝,中以玄奘顶骨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9.
真如寺散记     
上海不少古镇,都是因寺而名,因寺而兴,其发展与兴旺均不开佛寺。例如:南翔寺——南翔镇;七宝教寺——七宝镇;法华寺——法华镇;龙华丰——龙华镇;真如寺——真如镇……可以说,有寺必有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千百年来,有的寺镇均不存;有的寺毁而镇存;而不少古镇在历经沧桑之后,寺在镇亦在,且寺镇均在繁荣发展,非昔日所能比。其中,龙华寺香火延续至今,规模之大,自不必说它。以前其貌不畅的真如寺,于1993年初重新开放后,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风气,已日渐兴隆,令人刮目相看。真如寺是江南仅存的两处元代建筑之一,它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寺院历史南山禅寺原名石泉寺,为山东龙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寺庙。据史书记载:佛教在唐代时传入龙口,自唐至清,佛教兴盛,全县800余村,均建有庙宇,境内著名寺观有三观八寺之称,石泉寺位居八寺之首。寺名原称昭庆寺,唐代贞观元年(627)初建,宋建隆、明万历、清雍正、光绪年间屡经重修。鼎盛时,庙容金碧辉煌,为邑内一大胜景。寺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