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主义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主义有多种,并且不同的作者把相对主义与实在论、客观主义、基础主义、理性主义、绝对主义、普遍主义做各种各样的对比。本文区分有关相对主义的语义学概念和认识论概念,考察了跨文化的相对主义和跨理论的相对主义的各种主张,对局部合理性和全局合理性观点做了比较研究,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出发,为温和的相对主义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道德相对主义可以分为描述的相对主义、规范的相对主义和元伦理的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中包含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群的道德相对性或多样性的描述,因此是一种描述的相对主义。它否认个人或者社群的意志能够决定什么是道德上的"正确"或者"错误",并且事实上也对资本主义展开过道德批判,就此而言,这不是一种规范的相对主义。它虽然否认在不同道德主体之间存在普遍有效的、超历史的道德标准来解决道德分歧的问题,但是又认为道德分歧可以通过物质手段得以解决,同时它还承认一种"道德进步"的观念,因此在其究竟是否是元伦理的相对主义的问题上,答案应该也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道德相对主义既非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亦非某一时代的道德思潮,而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出现的一种思想倾向。学者们围绕道德相对主义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充满敌意、对立和冲突中推动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众多的道德理论。当代学者不再拘泥于知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研究,而是转向发掘道德相对主义的多样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进而重视道德相对主义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伦理相对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相对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否认道德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它的论据主要是文化相对主义所描述的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所奉行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风习。然而 ,这些道德规范的差异 ,只能说明道德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 ;却不能否认道德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 ,这些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规范所由以推出而为其前提的更高的、最终的道德标准必是完全相同的、绝对的 :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 ,道德的规范虽然都是主观约定、制定的 ,但是 ,这些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却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 ,道德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伦理相对主义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道德相对主义又称伦理相对主义,它既是人类道德认识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现象,又是现实的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方式或实践。道德相对主义的存在具有多重合理性,包括社会(实践的、生活的)层面的存在合理性和认识论层面的存在合理性以及价值合理性。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道德相对主义所面对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外部的道德绝对主义的挑战,一个是来自其内部的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道德相对主义在道德多元与道德一元的关系问题、道德工具论与道德目的论的关系问题、道德策略灵活性与道德原则坚定性的关系问题上将激励我们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西方伦理相对主义的层次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倾向.它具有多个层次和多种类型.其形成原因也非常复杂.西方伦理相对主义在理论思维上的经验教训能够促进我们的伦理学研究,它在实践上既具有消极的意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伦理分歧无法得到客观解决。人们因此会认为,这时我们对伦理分歧只能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但两相冲突的伦理样貌并非当下就是相对主义的。当两种不同的样貌实际发生对抗,相对主义将无法充分满足反思的需要;惟当两造之间的冲突不具现实性,相对主义才适用。威廉斯把这种相对主义称为"距离相对主义",它要求对相关社会进行现实而具体的反思,它相容于我们当下的伦理样貌,因为后者也是反思性的。固然,反思摧毁伦理知识,但在这种失去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并非一无所得。过上一种值得过的生活所必需的伦理信念并非知识,而是信心。  相似文献   

9.
一.需要克服文化相对主义意识形态冲突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政治上打着不同政治旗号的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简言之,即民族主义已经取代了以前“带普遍性的”意识形态,并且遍布于世界。面对这些趋势,人们已经越来越迫切地觉得有必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从哲学的意义说,人们已经在主张并且坚持形形色色的文化多元论和文化相对主义。自从虚无主义在欧洲思想史上兴起之后,几乎所有沿着传统承袭下来的普遍道德准则已经被人们所否定,所有那些可能曾经对于不同文化世界之间发展共识有所贡献的先验思想,已经被人们认为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扼要考察相对主义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批评之后,概括了语义学相对主义的基本动机和技术手段。我们将麦克法兰式的激进相对主义语义学框架与卡普兰式二维语义方案进行比较之后,通过麦克法兰的论述解释如何从哲学上为相对主义的真概念提供实质性的说明。最后我们亦简要分析和回应了语义学相对主义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相对主义是伦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75年,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 Harman)提出了相对主义的一个辩护,论证了内部道德判断的道德相对主义。此后,这个辩护招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论证了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它能够应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论文的前两个部分,笔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完整地论述了哈曼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论证;论文的后两个部分,笔者重新解读了哈曼的相对主义论证,指出哈曼的相对主义理论不完全是一种内部主义的道德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研究了对哈曼道德立场的两个反驳,指出它们都不令人信服。最后,笔者指出哈曼道德相对主义的道德立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得到自然主义论证支持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道德不是迷信和幻影,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确定性代表着规范、秩序和价值。然在现代话语中,确定性似乎已不可能。解构“形而上学”成了现代哲学的基本态度。好象我们真的进入了“什么都行”的多元化世界。确定性陷入了相对主义的困局。的确,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现代性社会。但是,相对主义是一个问题,而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一种相对主义的语义学试图通过诉诸其在解释无错分歧现象上的竞争优势,来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辩护,这构成了相对主义的无错分歧论证。本文认为这一论证在两种意义上是可质疑的。一方面,相对主义在解释无错性特征和分歧要素时遇到了难以调和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诉诸一种认知无错性概念,一种更为可行的无错分歧解释是可能的。这一论证的失败促使当代的新相对主义者们积极寻求和勾画新的相对主义理解形式。  相似文献   

14.
否定普遍伦理存在的主要理论是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已经在诸多层面上展开 ,但是对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人们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深刻分析和对普遍伦理的深入理解。一、道德相对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在现代 ,人们大多认为 ,道德相对主义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的 ;在它看来 ,信奉任何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都是没有充分理由的 ,也是不需要理由的。相反 ,人们认为 ,启蒙运动以来的道德普遍主义则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 ,康德和启蒙运动思想家所追求的是“普遍理性主义伦理”。但是 ,如果…  相似文献   

15.
古代犬儒主义不相信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原则,主张随遇而安的、抛却个人各种欲望的生活方式。当代犬儒主义既表现为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也表现为委曲求全、接受现实。当代社会的犬儒主义显现出大众化、普遍化的趋向。犬儒主义在现实道德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是放弃道德价值、互不信任和精致的利己主义。当代犬儒主义的本质是道德相对主义,犬儒主义病态道德文化的盛行将导致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  相似文献   

16.
道德相对主义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德原则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理性能否认知道德原则、道德原则能否摆脱道德实践上的冲突.先秦儒学理清了作为普遍、必然的道德原则的仁与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的礼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澄清了道德相对主义因混淆两者而带来的混乱;先秦儒学并未像道德相对主义那样认为道德原则无法通过理性证明因而不存在,而是认为道德原则是明证的,其落实依旧需要理性的认知;在实践上先秦儒家主张行权返经,强调在道德原则统摄下所作的变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仁道,从而有效避免了道德纷争.先秦儒学智慧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的对话诠释学由于强调理解者的处境性和差异性而提出“不同地理解”的诠释学方案,这使得它在学界通常面临某种相对主义指责。从对话的具体实行方式亦即问答逻辑出发,可以针对相对主义指责为伽达默尔辩护。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中,问题源于文本自身,并激发着阐释者提出自己的问题。语言作为原初发问者,构成了文本诠释学和对话诠释学的媒介,并保证了理解活动的公共性和普遍性,从而有效地防御理解活动中的相对主义。尽管如此,作为公共之物的语言并不会妨碍回答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使得理解既是开放的又并非任意的。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3):126-136
1989年,福山认为历史的终点是自由主义,而施特劳斯却指出自由主义危在旦夕。2016年川普当选美国总统,恰恰暴露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危机,从而印证了施特劳斯的担忧。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权利理论与价值中立学说,前者以绝对主义为基础,而后者蕴含着相对主义。因此,现代自由主义陷于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然而,施特劳斯认为,现代自由主义选择相对主义的结果是,相对主义既摧毁了自然权利,又滋长了极权主义。因此,现代自由主义走出危机的起点是从相对主义转向绝对主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相对性表现为道德准则规范具有具体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相对性中渗透了道德绝对性即存在普遍的、共同的、不变的道德价值.道德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相对性而否定了绝对性.但道德相对主义基于道德相对性的某些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正确理解道德相对性在道德实践中有重要意义.个体道德自主性的提高,既要把握绝对的道德价值观念,同时需要把握道德的相对性以提高具体情境中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四、关于相对主义的讨论庄子哲学是不是相对主义?这在六十年代曾发生过争执。冯友兰在《三论庄子》中说:《齐物论》认为是非都是一偏之见,这是它的相对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秋水篇》发挥了这种理论,片面地夸张了对立面互相转化这一辩证法的普遍原则,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