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们常常需要形成概念。假定在我们面前有些必要的信息,通过概括,我们就有可能运用某些策略去尝试掌握概念。当然,每一策略均有长处和短处。在此,我们将对其中的一些策略作些介绍。策略的理想选择及其好处这一章我们将集中讨论合取概念,将所有的选例按图1排列呈现给被试,每一张都代表着4种特征(attribution)和3个值(valure)之间的各种结合,它们在形状、数目、颜色和边框数上都有不同。合取概念是指一些卡片共同具有某个规定的概念特征,例如:“所有包含红方块并有2个边框的卡片”。作为练习,要求被试出示某个预定概念  相似文献   

2.
两数相差概念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掌握这概念的关键在于儿童对两数相比的认识,为此,我们设计了由易到难对数进行比较的三组试题测试儿童。结果得知,两数相差概念的获得,首先要建立两数“同样多”的概念。同时知道儿童掌握两差概念的发展过程是由具体外表到抽象认识;从被动直观到能主动操作;从直接认知到间接认知。  相似文献   

3.
陈英和  刘玉新 《心理学报》1996,29(4):367-374
采用明确要求、策略讲授、讨论比较、练习巩固的方法,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策略进行训练,结果发现: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并在相关的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一个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母小勇  张莉华 《心理科学》2000,23(5):620-621
1 前言  由L .Bouthilet所首创的假设检验模型 (TheHy pothesistestingmodel)认为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概念的学习者作为一个问题的积极解决者出现。学习者不断地产生和检验假设 ,这些假设都是关于确定概念属性的规则和方式 ,每一个成功的假设都通过运用它把事物分为可以作为概念的例子或不可作为概念的例子两类而得到检验。无论何时 ,一个不能成功分类的假设就会被抛弃 ,而一个新的假设就会产生 ,直到正确的假设被发现为止。多年来 ,这种假设检验模型已被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所支持。科学概念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儿童合取概念的形成及其与元认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个别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共48名儿童合取概念的形成及其元认知的发展。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能力发展既具有渐进性,又有不均衡性;其元认知知识水平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发展均呈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各年级的元认知能力与形成合取概念的步数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1,24(6):734-735
在个体获得概念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中,就发现被试所采取的策略有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等策略。成人绝大多数会采用聚焦策略获取概念,但儿童就未必如此。有人曾采用这一经典实验方法研究儿童的合取人工概念的策略,发现了在小学五年级,采用扫描策略的学生还占一半以上.六年级学生只有半数能采用聚焦策略,但是,采用有效性愈  相似文献   

7.
引言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的产生是认识过程的质变。由于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因而研究概念的形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研究概念的研成,有助于从理论上揭示思维的规律;同时,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又多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家麟 《心理学报》1987,20(4):27-32
本文用汉字假设测验模型研究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汉字假设测验模型是研究概念形成的较好形式;概念的难度能影响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为一突变线;被试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及其知识经验能影响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概念的形成水平而言,男女被试间并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探讨了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年龄差异及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延续作用。结果表明,Stroop效应无论在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均是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中青年人的色一词干扰效应比起儿童及老年人低,老年人与儿童的Stroop效应更明显。Stroop效应在同一个字词中存在,而即使不是同一个字词,而Stroop效应也会由于反应定势(或定型)的作用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3,26(4):587-589
采用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实验范式,以9s为目标时距,采用加工深度作业,考察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年老组比年轻组显著高估目标时距,而加工深度作业并没有影响时距估计作业。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可能与年老被试较慢的加工速度或更快的遗忘率有关,其原因可能在于年老被试加工资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四个对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小勇 《心理科学》2002,25(5):569-572
以一组非人工的、自然的科学概念(“反作用力”、“机械能守恒”、“熵”和“场”)为学习内容,分别以成人和中学生为被试,实验研究成人和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异同。结论如下:(1)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均分为振荡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2)成人的振荡渐进期较长;中学生的振荡渐进期较短且振荡特征比较明显。(3)成人的高原期出现较晚,但持续较长;中学生的高原期出现较早,但持续较短。(4)中学生的突变期的跨度随概念的抽象程度提高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3项系统实验探讨了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视野、掌握和应用“零”概念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对“零”概念的理解、应用“零”进行加减运算、乘除运算的能力都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对于把“零”作为除数或被除数的理解要落后于将其作为乘数或被乘数使用的理解。最后,综合三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体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不同认知方式(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询不同认知方式概念形成的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场独立概念形成的趋势是渐进——突变;场依存概念形成是渐进式的。同时揭示了人工概念形成过程和真实的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借助假设检验模型对学生在习得条件下生物学概念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1、学生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存在高起点、缓增长、平台振荡的特点,没有突破现象;2、探究教学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尤其利于发掘学生后程的学习潜力;3、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可能存在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阈值,相同条件下探究教学比讲授法较更利于学生达到该阈值.  相似文献   

15.
成年期自我概念的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许淑莲  吴志平 《心理科学》1997,20(4):289-293
自编了《自我概念问卷》(SCQ),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04名20-94岁成年人进行了年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SCQ信度和效度基本合格。以因素分析法将问卷归结为(1)自我意识(SC)、(2)自觉精神状态(MS)、(3)自制与自尊(CN与SE)、(4)自我力量(ES)、(5)自觉能力(CA)五个分量表。2.CN与SE随增龄显著增强,CA随年老明显降低,MS各年龄组间无区别。SC中年组高于两老年组,  相似文献   

16.
成年人某些个性特征的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NEO—FFI简式对593名20至94岁成年人进行了个性特征的年龄差异研究。被试分为青年(20~39岁)、中年(40~59岁)、老年(60~74岁)和老老年(75岁及以上)4组,文化程度均初中以上。结果表明:问卷表再测信度合格,自评与亲友评定间有显著相关;除开放性特征(O)随增龄下降,即青年组较年长三组更加开放外,神经质(N)、内外向(E)、和谐性(A)和认真负责(C)量表分均无明显年龄差异;两性个性特点比较,女性N分及A分均明显高于男性;除年龄和性别因素外,健康善对N、E、C分,文化程度对N和O分,职业对E分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概念形成渐进—突变过程的实验性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治良 《心理学报》1986,19(4):41-48
本研究用汉字笔划和英文字母组成假设检验模型,以72名中国大学生和72名美国大学生为被试,探索概念形成的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制作文生曲线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概念形成过程的总趋势是一个渐进—突变过程,即先渐进,后突变,无明显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负启动范式的说明,从年龄发展的角度对分心抑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假说,包括抑制衰退理论、多样化抑制系统模型和最佳测试时间假说;并从工作记忆能量与分心抑制的关系上探讨了基于年龄发展的资源依赖抑制模型和抑制控制假说。  相似文献   

19.
分心对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分心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分心条件是在判断简单算术题正误的同时,识记指向记忆和故事。结果:1.在上述分心条件下,老年组记忆作业受损比青年人更为严重;分心扩大了记忆的年龄差异。2.相对分心消耗值显然受刺激条件的影响,属片断记忆的故事分节分,分心消耗最大,类似语义记忆的故事意义分,分心消耗最小,介乎两者之间的指向记忆分,分心消耗居中。3.分心对上述记忆的影响有适应现象,两组的第二次分心测试成绩均较第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20.
吴志平 《心理学报》1988,21(2):40-48
本研究对24名老年人(平均65岁)和24名青年人(平均24岁)进行短时记忆搜索实验,同时记录了休息及作业过程中被试的心率、指端血容和皮电的变化,以探讨搜索时间的年龄差异和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搜索反应时均随搜索项目的增多而增加,老年被试的搜索反应时明显慢于青年被试。在作业条件下,老年被试的心率、血容与皮电的反应性明显低于青年被试,表现为唤醒水平较低和适应较快的倾向。在血容、皮电反应性与搜索反应时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这表明老年人唤醒水平较低可能是其搜索反应较慢的原因之一,也可能二者均由某一共同的中枢因素的年老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