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时空的量度与时空观的发展 人类对时间、空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态的认识日益扩展和深入,相应地,对于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也获得“同步”的发展。一般说,对物质及其运动形式认识到什么程度,对时间空间的认识也就达到什么程度;同时也只有对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的时空形式有了正确的观念,也才能真正把握这一层次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这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没有明确地提出地质的运动形式,这是因为当时的地质学“还没有超出矿物学的胚胎阶段”。(《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从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到今天,地质学经历了很大的发展,从对地层、古生物等少数几个学科的描述,发展到今天已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科学发展证明地质运动形式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从理论和事实上都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一近来有人专论意识、思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或五种基本运动形式之外的第六种运动形式。其理论根据是恩格斯的下述两段话:“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  相似文献   

4.
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甲:我想我们应该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来了。乙: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和物质以及物质的运动分不开的。有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就有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做了详尽的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已有的材料,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将物质运动概括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五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前四种运动形式及其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唯独对于社会运动——这一最高级的基本运动形式中的能量规律,至今未有涉足。笔者认为,在社会运动中,不仅包含着特有的能量转化形式和规律,而且社会的运动发展状态也与之直接相关,因此,有从理论上首先加以定性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关于简单的位置移动的理论,即天体和地上物体的力学。随后是关于分子运动的理论,即物理学。紧跟着它,几乎和它同时而且有些地方还先于它发展起来的是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即化学。只有在这些关于统治着非生物界的运动形式的不同的知识部门达到高度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效地阐明各种显示生命过程的运动过程。”现代生物学的发展里程,充分说明恩格斯预言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苏峻 《世界哲学》2023,(1):48-56+161
在《形而上学》Θ6的1048b18-35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运动和现实,认为同一项活动不可能既是运动又是“严格意义的现实”。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区分的内涵。通过考察“观看”这一典型例子,可以发现一项活动是运动还是“严格意义的现实”,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视角。从动力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现实都是运动;而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些运动,因其在形式上具有完备性,而成为“严格意义的现实”。因此,“观看”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活动可以同时被称为运动和“严格意义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郭月争、曹满生同志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载《哲学研究》1982年第10期。以下简称“郭文”),根据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研究中的成就和哲学理论的发展,探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  相似文献   

9.
刘卫 《天风》2006,(17):34-38
本文以处境神学为切入点,阐述了作者对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和神学思想建设的认识。作者作为“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青年基督徒认为,今天的青年基督徒在对“三自爱国运动”缺乏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的情况下,除了从历史课本中认识“三自爱国运动”之外,更需要从神学的层面来认识和理解“三自爱国运动”。作者运用处境神学的方法分析了教会史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并得出结论认为,“三自爱国运动”的思路与处境神学的思路是一致的,“三自爱国运动”的产生是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发展的结果,它是中国基督徒面对新处境的新思考,带来的新行动;同时,作者认为,“神学思想建设”作为“三自爱国运动”的延续,是中国教会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将要跨进90年代的科学与“五四”时期的科学有很大不同。“五四”时期是传统科学、应用科学占上风,它是研究自然界、社会的物质本质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今天科学的特点是软科学占有重要地位,它研究有形实体之间的关系及各门科学间的关系,重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目的是控制、协调发挥最优效能。现代科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大科学,其特点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交叉、渗透、影响。从大科学的观点看,我们现在对社会  相似文献   

11.
技术知识论     
技术知识是关于改造物质客体,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形式的知识。它是“人为物”的思想模型和变革物质客体的实践活动的动态思想模型,是认识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技术知识不仅要以自然科学知识作基础,又要以人的需要及与需要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作指导,还要运用数学知识,是一种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结合于自身的带综合性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是通过思维对自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维也纳学派和社会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我将在两种意义上来考虑维也纳学派与社会运动的关系,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第一,我要考虑,维也纳学派,或更确切地说,它的某些领导成员提出,科学的世界观是历史中的一项政治事业,它不仅反对奥地利思想生活中的反动势力,而且也反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反动势力;更具体地说,是对向社会主义社会演变的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项贡献。第二,我要把维也纳学派本身作为社会和历史分析的对象,作为思想运动来考察。也就是说,要把维也纳学派“作为社会运动”来考察,并且也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考察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矛盾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作为杂多的统一,形成了自己运动的多种多样的联系。那么,决定各物质自身运动的基本动力,它的动因、源泉和根据是什么呢?唯心主义在超自然的神的存在中寻求万物运动的终极原因,而唯物辩证法则认为运动着的物质、过程的内在矛盾是规定其运动的基本动力和运动的源泉。因为自己运动是独立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即在其、自身内部包含着根据的运动,其根据不可能是单纯的抽象的同一,相反,必须是统一物的、统一物内部的分化以及(分化了的事物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规定物质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重视和加强运动意识问题的研究。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迄今在我国有关运动心理学的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中,对此没还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阐述,本文仅就“什么是运动意识?”以及“运动意识的特征和作用”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一、什么是运动意识?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在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意识也  相似文献   

15.
“逻辑实证主义”这个词是大约三十年以前创造出的,用以表示一些自称为“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的立场观点。从那以来,这个词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包括分析哲学的其他形式,以致于 B.罗素、G.E.摩尔或 L.维特根斯坦在剑桥的追随者以及当代牛津语言分析运动的成员发现,他们自己也被当成了逻辑实证主义者。这种较为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 ,非洲大陆新兴宗教运动的增多 ,以及个人在信仰中寻求新的意义 ,引起宗教专家们关注。但是 ,对于“宗教热”的意义的这种种解释产生了许多疑问 ,特别是在宗教“创新”的意义和影响问题上。其实大可不必咬文嚼字 ,这种宗教“创新”应该主要从横向的和纵向的两种信仰融合形式来解读 :首先 ,就其横向的形式而言 ,这种宗教创新一方面应看做是非洲各种传统宗教通过同起源于西方或者亚洲的宗教的和平的或者暴力的冲撞 ,所产生的不断革新 ;正是这样的冲撞导致了形形色色的新传统主义、先知主义和独立教会的诞生。我们将从一些先知派宗教的…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当然也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然而,社会运动的时间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仿佛“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实质上就是时间节约的规律.它显示了作为社会存在形式的时间同社会内容的密不可分性.时间节约规律是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的观点出发揭示出的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要创造历史,首先就要生存,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任何历史时代的人都必须这样做.因此,人类历史活动的时间首先就是劳动时间.纵观社会历史,人类用于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早期经验对人一生存在有重要、持久,而且是无意识的影响,婴儿期的生活(广义)情况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发展,左右他们接受、应答外界刺激水平的高低,就中,多进行活动量适中、形式得体的运动,对婴儿的发展极有裨益.物质都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从无机体到人的生命无不如此,进化史上,最原始的动物即有了运  相似文献   

19.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物质和运动不灭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甲:前一时期,你写了两篇有关宇宙论哲学问题的论文(参见《有关宇宙论的哲学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论所谓物理的第一推动》,载《科学》39卷2期)。你论证宇宙无限的重要理由,是认为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运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但是,有关物质和运动不灭的问题,近来也有些异议。所以,有关宇宙的无限性问题,在论证上还是有缺陷的。除非这两个“不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不断演进,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在自然科学中的方法论地位越来越受到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重视。科学隐喻不仅以一种“超逻辑形式”的科学语言被广泛使用,而且以一种“超逻辑思维”的研究方法处处可见,所以,可以说科学隐喻是科学语言和研究方法的高度统一,是语言形式和思维形式的高度融合,是一种“超逻辑形式”的科学凝集。本文探讨隐喻在自然科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表现形态,从方法论和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科学隐喻的显著特征,是对“科学隐喻”的进一步补充和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