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海金 《学海》2006,(1):204-205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54页阿哈德·哈姆是著名的犹太政论家,“精神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他提出的精神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从一个方面塑造了现代犹太精神,并对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和现代犹太人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高乔克教授是美国希伯来联合学院前院长,当代犹太教改革派领袖,同时也是研究阿哈德·哈姆的专家和学者。徐新等人把这本研究精神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显然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位著名的犹太学者及其思想,同时由于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共同特质以及面临的一些同…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5,(6):185-192
大卫·弗里德兰德作为门德尔松之后德国犹太启蒙运动的代言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门德尔松的启蒙思想;在争取柏林犹太社区解放的背景下,弗里德兰德批判了传统犹太教的形式主义,提出了按照理性宗教和自然宗教的要求,对犹太教律法和仪式进行彻底变革的主张,从而将犹太启蒙运动引向激进化的道路。在当时条件下,弗里德兰德的犹太教改革思想因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而不为基督教社会所接受,又因过于激进也没有得到犹太社区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3.
胡浩 《宗教学研究》2013,(1):263-267
出于对犹太启蒙运动造成的激进同化倾向的抵制,19世纪初,现代犹太史中开始出现一种新观念,要求以科学方式重新定义和解释犹太教.聪茨和沃尔夫提出并阐释了“犹太教科学”的观念并推动了犹太教科学研究的发展.犹太科学文化协会成为早期科学运动的实践机制.科学观念还影响了诸如约斯特、格列茨、盖格尔、弗兰克尔等一大批犹太学者,对犹太史学和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3):183-19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频繁发生与犹太教相关的暴力活动,或有犹太宗教背景,或由极端的犹太教徒实施,通常与以色列的领土政策有关,具有明确的政治目地。现代犹太宗教暴力,是犹太宗教观念在中东激烈的民族、宗教和领土冲突的背景下被重新诠释的结果,也受到世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暴力色彩的影响,并与本地区其他宗教的暴力活动互相作用。现代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质、多党制、政教分离不彻底、以及对犹太教宽容的社会风气,都为犹太宗教暴力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代犹太哈西德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状况进行历史性的考察,认为该运动之产生是东欧犹太社区对其生存境况恶化而做出的反应,其发展一方面与整个东欧犹太社区所面临问题的共性有关,亦与该运动独特的内部结构与发展方式有关;本文还分析了该运动独特的宗教主张,分析其在犹太教神秘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及宗教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现代性日益发展的今天,哈西德运动的存在本身具有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应当得到主流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6.
一些学者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基督教倾向。H.柯亨在这一问题上最为激进,他说斯宾诺莎是一位基督教哲学家或者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犹太教的哲学家。L.施特劳斯同意柯亨对斯宾诺莎的一些批评,但是他认为斯宾诺莎是通过批判犹太教来批判基督新教。通过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看到,斯宾诺莎的宗教哲学是基于时代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准对《圣经》作出的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它既非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对犹太教的批判,也不只是针对基督新教的批判,而是通过剖析《圣经》对所有建制性宗教进行批判,因此斯宾诺莎不能被视为一个基督教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全国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该会由山东大学哲学系主办。现将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犹太神学 山东大学傅有德主持的“犹太文化研究所”近年来集中研究犹太教及其相关的文化问题,译介了部分重要著作,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傅有德认为,古代犹太教的经典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信仰和想象力的产物,因而不是哲学作品,犹太人是从斐罗开始走向哲学思考的。傅有德拓展了J·古德曼和A·海曼对犹太哲学的界定,认为犹太哲学不应当仅仅指对犹太教的哲学探讨,而应当包括犹太哲…  相似文献   

8.
斯坦顿为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她不仅领导了19世纪末的妇女解放运动,而且,其著《妇女圣经》,从根源上抨击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传统中的父权制。她指出圣经是造成妇女从属的根本原因,同时,质疑圣经为上帝之"神圣启示与话语"。她激进的个人主义传统与女性主义理论,力透纸背,对后来的宗教、性别与妇女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犹太启蒙运动,首先是从犹太教育领域的变革开始的.以门德尔松和威斯利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倡导语言教育的革新,兴办新型学校和期刊,鼓励犹太入学习德语以接近主流社会和文化,改变单一僵化的宗教教育模式,加强世俗知识和文化的教育,致力于以弘扬人性而非神意为宗旨的道德教育.犹太启蒙运动是走向犹太教育现代化的最初的、重要的一步,培育了具备现代思想和文化的第一批犹太人,对犹太人融入主流社会以及后来的犹太教改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摩西·赫斯是19世纪涌现于普鲁士一批犹太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是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最早提出者、预见20世纪大屠杀可能发生的"先知"、将社会主义与犹太复国思想相结合的理论先驱。赫斯对犹太人问题的评述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他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与法国大革命思想后,对犹太教与犹太历史所进行的重新诠释与展望,以及在此基础上为推动犹太民族意识的觉醒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尽管赫斯关于犹太人问题的思想因其超前性而不为同时代其他犹太知识分子认同,但无论是大屠杀的发生还是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均从某种程度上见证了赫斯思想的前瞻性与正确性。因此对赫斯思想的研究是我们理解犹太文化特别是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时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徐新 《学海》2006,(1):5-12
《塔木德》完成于公元400-500年间,它被认为是继《圣经》正典之后犹太民族编撰的又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编撰《塔木德》的历史是犹太民族“从圣殿崇拜向书本崇拜”过渡的历史,是犹太教“经典时期”步入“拉比犹太教”时期。《塔木德》的出现为犹太文化的千年大厦树立起了中心支柱,由此形成了犹太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并为犹太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希伯来先知是"轴心时代"图景中以色列宗教的代表,其言行和经典对于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犹太传统对待先知的态度和阐释方式不同于基督教,明显地呈现出一种从重视到冷落的转变。先知在早期犹太传统中居于"显耀"地位,然而,经过后世犹太教拉比的刻意处理,最终导致先知在犹太传统中几近消失。犹太传统中长期占据主流的"律法中心主义"是拉比有意采取措施对主张伦理改革的先知进行颠覆和解构的决定性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改革派(Ref or m)是近现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犹太教派别。它的产生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相关。大革命后,西欧犹太人得到解放,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改善。犹太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它最初始于德国的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希伯来文“智慧”、“启蒙”之意),其领袖为摩西·  相似文献   

14.
饶本忠 《学海》2006,(1):206-208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4页我国犹太学研究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出现了如《犹太百科全书》、《犹太文化丛书》、《犹太史》等一批高质量的基础性的专著或译著,但有关拉比犹太教经典《塔木德》及其具体内容的翻译、研究,国  相似文献   

15.
在犹太哲学史上,赫尔曼·柯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运用新康德主义哲学体系改造犹太教思想资源,既为犹太教注入了生机勃勃的西方文化养料,又不放弃或减损犹太宗教的观世角度和民族底色,因而成为上个世纪之交犹太启蒙运动中的学术领袖和最佳代言人。另一方面,柯亨耶—雅综合的理想化解经原则具有明显的历史主义的取向,他削足适履式的六经注我剔除了犹太传统资源中无法与新康德主义契合的神秘主义倾向,因而受到新正统主义神学的有力反拨。廓清柯亨的学术思考,甄别其利弊得失,对我们吸纳西学养料、重塑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门德尔松是犹太启蒙运动的奠基人,也是把犹太民族从传统犹太教的禁锢中带入现代社会的第一人,因而在犹太民族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评析了门德尔松的宗教哲学思想及社会政治思想,肯定了他对犹太教变革及犹太解放运动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他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约翰福音》的序言中,“道”(λóγοζ)一词被用来指称耶稣.关于此词的选用意图和背景,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希腊文化对“道”一词的选用有直接影响,还有一种认为犹太教背景才是理解其意义的关键,另外一些人则把希腊化犹太教视作是影响《约翰福音》的最主要因素.在考察上述三种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犹太教哲学家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对“道”的论述,指出其对“道”的理解对于解释《约翰福音》序言十分重要,作为《约翰福音》序言中“道”的一个可能的选词来源,斐洛的“道”或许是一座连通《约翰福音》序言当中希腊和犹太背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探讨犹耶在中国语境中圣号命名的差异性并分析成因。文章从比较的视角,通过文本分析的路径,分析犹太儒生与天主教传教士圣号汉译的异同,同时以《希伯来圣经》为对读文本,从犹太人对圣经传统承继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圣号汉译承继了《希伯来圣经》中数量多样、形式繁杂的特点,并以多种儒家概念对译圣号,而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圣号命名时则受《希伯来圣经》传统影响较少,他们固定“天主”为主要译名。犹耶圣号命名不同来自犹耶的宗教差异:犹太教是兼容“一神信仰”,而天主教为排异的“一神主义”;犹太教不是外传宗教,天主教有外传使命;犹太儒生在华认同于儒家文化,天主教传教士没有这种认同。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之前,犹太教传统救赎观禁止犹太人通过人为努力返回以色列,其精神内涵与实践方式均局限于纯粹宗教范畴,规避世俗元素。19世纪,在部分正统派信徒的推动下,传统救赎观从奉行原则、精神内涵和实践方式三个维度转向现代,突破移民活动的阻力,吸收民族主义与世俗实践精神,从而同之后出现的犹太复国主义以及以色列社会相对接。  相似文献   

20.
尽管以色列是一个世俗国家,但犹太教在该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犹太教的影响力与犹太民族的历史传统、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质以及多党制的基本政治制度密切相关.近年来以色列国内正统派犹太教势力处于明显上升趋势,宗教党致力于为其成员争取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上的特权.这一切渐渐成为社会矛盾和政治紧张的根源,导致2012年5月执政联盟危机.尽管政治危机暂时解除,但围绕犹太宗教党派拥有的超合理性的影响力以及犹太教徒享有的特权的斗争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