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工程美学的角度,深入探讨机电产品结构造型美学问题、色彩设计问题以及人-机-环境美学问题;追求技术产品和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的统一,追求产品的物美价廉以及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协调性和生产工艺过程的合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机电技术美学研究对于改善劳动环境、改善人类的生活、提高劳动效率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佳 《美与时代》2014,(5):33-34
技术美是室内设计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从室内设计的技术美学入手,对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在功能美、形式美、人文美方面的应用,和现代语境下技术美学在室内设计结构、工艺以及细节设计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希望启发设计者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工艺材料、新的设计元素以及科学的设计方法不断丰富者设计语言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技术美学是研究技术美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技术美学囊括了技术美和功能美,二者相异但又具有一致之处。技术美学笼统地讲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美学所包含的技术美和功能美的两个范畴在具体的室内设计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美学研究会于1983年9月25日在南昌举行“美学与自然科学”专题讨论会。省、市大专院校教师、文艺、宣传工作者以及来自各地区的美学研究会成员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运用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美学的意义;(2)哪些自然科学成果适用于研究美学;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美的创造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物化过程,它把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凝结在人造的环境中,成为文明的外化。城市环境美的创造是技术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统一,而技术美在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中,更直接地关系到美的本质。 技术美学研究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中的美,它把美学的研究从以艺术为中心,转向了现实生活,探求“人——环境”之间更为普遍的审美关系。它不仅从艺术与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关系中寻求美的规律,而且从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即物质产品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形象的外在表象,是人们对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认识途径。同时,它也构成了城市居民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空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从技术美学的角度出发,从形式、结构、材料和技术四个方面探讨技术美学在城市现代景观当中的体现和渗透。  相似文献   

7.
《技术美学》(丛刊)第一集终于同读者见面了。大32开,128页,文章41篇,每篇平均3.2页,以每页780字计,每篇平均仅有2500字。一个戴着美学桂冠的刊物,竟能通体以这样短小的文章问世,实属首见。展读全书,也不难发现那些深入浅出、言之有物、图文并茂、新鲜活泼的优点,一扫一般美学文章那种空泛无物、晦涩难懂、诗云子日、叠床架屋的文风。正如主编在“誓言”中所说,“以中、小稿件为主”,“力戒空泛,力避晦涩”,做到“明白晓畅”。  相似文献   

8.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3届年会于1988年10月7日至11日在北京远郊爱智山庄举行。180余人参加了年会,他们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自治区。年会结束前产生了由45人组成的第3届理事会,会长为王朝闻,副会长为汝信、李泽厚、蒋孔阳、马奇和刘刚纪,秘书长为张瑶均、朱立人、叶朗、徐恒醇和蒋冰海。与会的青年美学工作者同时也成立了中华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筹备会,推举程孟辉和赵士林等12人为委员。年会期间,与会者分别就哲学美学、艺术美学、技术美学、审美教育和中外美学研究中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兹将其中与我国当前美学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技治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上半叶,是在美国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而产生的,提倡通过拥有专业技术的专家来实现对社会高效、和谐的治理,通过技术手段将一切违反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行为进行干预、转移、抵制,达到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效社会。技治主义思想兴起与衰落同样迅速,但其思想上,却存在着相当多的诸如人与技术的统一、技术的合目的之美等技术美学的思想。技治主义这一系列特殊的思想,对于美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潘知水同志在本刊1985年第3期上发表了《“技术美学”评介》一文,从技术美学的内容出发,提出了技术美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同时,联系社会上出现的“恋爱美学”、“旅游美学”等等,指出美学分支学科的设置存在“泛化”倾向。本人感到作者在关于技术美学能否成立的立论中,有些提法似欠酌斟。此外,作者在指出存在某些缺乏科学严肃性的“泛化”时,忽视了美学学科内部也存在“分化”的趋势。作者立论中提到:“只有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才具有美的这种品格……现实的美不过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艺术形式而已”。这涉及美和美感的根源和本质以及艺术美与现实美两者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1月4日至8日,福建省美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和三明美学研究分会首届年会在三明市召开,会议中心议题为文艺美学问题。参加会议者近百人,除省内美学研究者、爱好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美学学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客人。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美学问题展开了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并穿插了省外学者有关戏剧美学、艺术典型、中西美学比较和文艺鉴赏等等问题的报告。会议收到论文53篇,初步展示了福建省文艺美学研究的面貌,有些选题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年会于1987年9月19日至20日召开,重点讨论技术美学问题。与会者所关心的问题,一是建筑美学与城市规划,这个问题涉及现代建筑风格、建筑中的东方特色和中国气派,二是工程机械中的美学,这个问题涉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美学研究会、园林学会、旅游学会(筹)和杭州市园林学会,于1984年11月2日至8日在杭州联合召开山林、园林、建筑景观审美讨论会。省内外4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教学、科研、工程、编辑、旅游工作者和部分风景名胜区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23篇。现把会议提出的景观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建立和发展景观美学的必要性会议认为,在当代社会,环境建设已经从环境保护发展为环境美化。环境美化的实质,就是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技术美学研究的三大误区徐恒醇(天津社会科学院300191)技术是调节和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也成为沟通人与社会的中介。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才成为第一生产力。由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性工具,而且也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讨论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8年5月16日至21日在西安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同北京和陕西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38个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二)关于历史发展中的主客体问题。160多位同志与会,提供论文129篇。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因为本刊对有些问题已发过专文,这里仅就某些有新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牛宏宝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西方美学、中西比较美学、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跨文化语境阐释学、话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以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的审美活动为基点对美学原理进行了原创性表述;(二)从主体曲变和不同话语模式的角度对现代西方美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三)以跨文化语境与中国现代知识的形成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比较美学;(四)开展了美学的"语言转向"与21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设主要问题的研究;(五)持续对康德美学以及整个西方启蒙美学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艺术批评。牛宏宝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参照西方美学思想体系的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创造性地解释了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构建了自己的学术范式,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波恩的康德协会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发起的第十六届国际康德会议,将于1985年9月8日—12日在凯勒尔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全体会议将讨论提供给会议的论文。另外,将按如下几组内容召开(?)组会议:(1)康德批判哲学以前的发展情况;(2)先验论的美学和逻辑分析法;(3)先验的辩证法和方法(?)(4)科学的哲学和数学的哲学;(5)实践理性批判;(6)道德和法的形而上学;(7)目的论判断、人类学、历史和宗教的批判;(8)美学和艺术哲学;(9)康德哲学的影响史。论文要求不超过12页(隔行打印),于1984  相似文献   

18.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