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学是关于事物显现的(现象的)显现方式的学问。在诸多显现方式中,视觉方式在现象学的直观原则中具有优先地位。因此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首先是对"视觉"的研究。事物在现象学的"直观"中显现为"可视之物"和视觉的图像,显现为一定"视觉"范围内的图像之物和视觉现象。视觉总是伴随着能动的"视觉场",即视觉活动的"游戏场",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视域"。视觉现象总是一定"视域"内的图像,现象学体现为一定"视域"内的、关于"视觉图像"的"视觉图像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关于视域和视觉图像的思考以及对视觉现象的关注,为将现象学理解为"视觉图像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总之,从"视域"概念和视觉现象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构造出一种"视觉图像现象学"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
张振华 《美与时代》2004,(11):11-12
当代艺术文化正在渐渐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这不仅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阅读经验与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这种视觉文化时代特征,在艺苑文坛的一个明显标志,便是把摄影与文学纳入同一有机整体的摄影文学之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区分了两类数学应用题: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采用数学测验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视觉空间表征。结果表明:图式表征在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上都极大地促进了问题解决,图像表征妨碍非视觉化题目的解决但与视觉化题目的解决无关,并提出图式表征和图像表征在两类题目上有不同的含义。六年级学生的解题成绩及图式表征有显著的提高,但图像表征与年级因素无关。差生的图式表征能力很差,而在视觉化题目上使用图像表征显著地多于优生及中等生。在非视觉化题目的非视觉空间表征与图式表征之间的转换灵活性上,优生表现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将视觉文化推向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图像建筑正是我们所处视觉时代的真实反馈,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实验。文章试图从视觉文化的多个方面分析,发现图像建筑的生成规律,为日后创作图像建筑、评价图像建筑、传播图像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神经网络的黑白图形视觉识别机制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刺激引起视觉系统的生理反应.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而形成视觉。现有多种模型从不同角度对视觉机制进行模拟。该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黑白图形识别的视觉机制加以模拟,构建了一个两层BP(back-propagatbn)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所建网络对一幅目标和背景灰度分布曲线有重叠的图像进行了成功识别.对大脑视觉加工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研究从"语言转向"过渡到向以影像为代表的视觉文化研究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作为创作者,需要研究图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视觉图像来传达意义、思想等问题;作为受众,则需要了解视觉艺术创作者是如何编码的,以便能更好地解码,理解其中的含义。在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中,再现原理、传播模式、图-意互换、象征意义等语义生成方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只有梳理清楚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受众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图像创作景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由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视觉图像,由此出现了图像转向。图像转向的命题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类的欲求衍生出了图像转向,另一方面人类对自己的衍生物的力量又心存忧虑。本文就是要通过对艺术文化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方式的矛盾分析来解释这个悖论的逻辑的、历史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所创作出来的非物质实态的图像,正给予以世界之窗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人造微缩景观或模拟景观带来巨大冲击。文章主要结合图像和社交摄影的理论和相关研究,以及现代艺术从观念走向传播的视觉文化洞察,而不是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的营造和经营管理等实用商科的角度,试图理解旅游业从真实景观,到微缩景观,再到图像景观所呈现出来的日益无形化和非物质化的趋势,以及在这个趋势中走向幻灭并诞生出新的历时性遗产价值和共时性镜像价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女书图案元素是体现瑶族民族形态认知,审美意象的视觉化载体,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状态与情形、民族心理特质、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中得可视、可感知的形象化的形态展现。图形符号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样式体现。这使得女书文化图像学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具有巨大、独特的方法学优势。通过从女书文化的共构性入手,以视觉审美,隐喻内涵的文化特征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对女书文化图案元素的特质得以解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经历了视觉化图像对世界的把握,图像学作为学科得以建立,具有时间性的动态图像也得以生成与发展。而进入21世纪"图像时代"开始正视"图像转折"。西方现代图像的生成,有其遥远的历史根源与延续至今的逻辑。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视觉的高贵、"看的图式"与对模仿现实的强调,促成了西方图像用视觉追求真实的内在冲动,压抑了创作的手的痕迹,其结果便是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再现体系的理论化与现当代的图像视觉化。而在20世纪,对图像的反思及新艺术形式、新技术的变革,也让"图像时代"内在孕育新的、富有创造性的造型图式。图像的构成与阐释逻辑一直并行不悖,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张力,真正绘制了西方图像学如今的问题域与视野。  相似文献   

11.
谭亮 《美与时代》2013,(7):73-75
随着艺术和科学的交叉发展,图像与声音这两种媒介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声音视觉化是将声音、图像、动画合理综合运用的结果,能充分发挥多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势,综合了多个感官的感受,增强了观众的艺术体验。当声音的空间与视觉的空间互相交错,水乳交融时,它们会为受众呈现出从听觉到视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从而实现声音视觉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视觉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形式来规划和处理信息、表达相关主题的设计活动。视觉符号必须通过媒介传播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大众传媒形态的变革和传媒转型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觉传播的领域,也改变了视觉传播的形式,从而促进了视觉图像的制作和生产,导致视觉化符号在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中具有相当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实验1对静态和限制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检验视觉搜索的无记忆模型; 实验2通过比较限制动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 考察了图像记忆在动态搜索中对注意的引导作用; 实验3考察了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对搜索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 视觉搜索中均有记忆参与, 但两种条件下的搜索模式不同; (2) 在动态搜索中, 每当画面变化时被试可依据图像记忆将注意指向可能出现目标的新位置, 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3) 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不显著, 这提示搜索过程中的注意指向主要受图像记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PET/CT将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CT(计算机X线断层显像)整合在一台机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两种图像优势互补,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分期和分级上体现了巨大优势.本文就应用PET/CT诊断肺癌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影像技术发达的情况下,电影和各种动态影像已经成为人们视觉文化中的主餐,摄影和绘画等这些静态的艺术形式,好像已成为影像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性的产物,在大众文化中已失去其以往所具有的价值.其实,人们需要相对静止的物象状态,去感知现象,理解其质.静态图像因失去了空间与时间上的前后联系,而可以被赋予多重意义,更能体现文艺作品的召唤性结构.静态图像图像也最好地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减法"原则.因此静态图像仍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俞国良  曾盼盼 《心理学报》2003,35(5):643-648
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考察了30名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和31名一般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策略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发现:图式表征能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图像表征则起妨碍作用;空间视觉化能力与解题正确率及图式表征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征策略有显著负相关。MD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以及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解题正确率和图式表征策略这两个变量上,MD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年级发展趋势相同,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在图像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一般儿童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MD儿童却没有下降的趋势。两类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图像已然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佛堂图像作为藏族独特的集体表象,在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中起着标识作用。本文尝试用视觉文化理论和人类学的田野观察法双重视角,客观呈现藏族家庭佛堂图像体系的构成,阐释藏族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深奥的佛堂图像,如何以主体的身份建构出一套独特的视觉范式,并在对图像的多样化、差异化的解读中,如何塑造自己的社会行动和宗教经验,从而丰富民族性、视觉性的宗教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时间的脚步迈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知识信息大聚集、大融合的时代,我们传统的生活观念、审美意识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所需要的精神愉悦和视觉愉悦也开始追求多元化,传统绘画形式已无法满足我们全部的审美需要,这就把传统的中国绘画推到了创新和变革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葛小燕 《美与时代》2015,(1):111-112
植入式广告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像视觉符号、文字视觉符号和色彩视觉符号等具体形态出现的。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使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苗图"的视觉范式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关联,其图像与文字的空间组织与建构基于各少数民族族群的"集体无意识"和其原生的族源情感,同时又受到清帝国处理"苗疆"边务和文明进程的影响,最终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文化意义指向。这种"图文互译"的视觉范式是18至19世纪中国南方(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图像再现与视觉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