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3年定州汉墓出土竹简《论语》是现今所见最早的《论语》抄本,通过统计对照简文避讳用字,我们认为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当属汉高祖刘邦时期抄本。因为《古论》是汉武帝时期才出现,而《鲁论》与《齐论》的产生年代又晚于《古论》,所以竹简《论语》已经超出了传统已知汉代三论的范围,属汉初今文隶书《论语》。  相似文献   

2.
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汉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对《隶释》残字的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的对勘,可进一步证明汉石经《论语》确为《鲁论》。汉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的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性质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州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发现的《论语》最古抄本。在 将其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论语》郑注本、东汉熹平石经本《论语》对勘的基 础上,我们认为:此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的 《古文论语》也显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从与熹平石经比勘的结果看,它和 汉代有重大影响的《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可能出自不同的师传家法。此本原 本残缺,后来曾据别本补抄。  相似文献   

4.
内圣外王之道:《郭简·老子》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以下简称“《郭简·老子》”或“简本”)收存了郭店楚墓竹简 71支的图版和释文 ,共计 1 74 9字 ,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存简 39支 ,释文 1 0 87字 ,缺1 5字 ,损 1字 ,共计 1 1 0 3字 ;乙组存简 1 8支 ,释文 385字 ,缺 4 6字 ,损 3字 ,空 2字 ,共计 4 46字 ;丙组存简 1 4支 ,释文 2 6 7字 ,缺 1 9字 ,损 2字 ,共计 2 88字 ;《郭简·老子》甲、乙、丙三组释文的总和 (即 1 74 9字 )占传世王弼本《老子》 56 83字的 30 78% ,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 546 7字的 31 99%。共包括王弼本 32章的内…  相似文献   

5.
《论语》结集脞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语》并非研究孔子的唯一可信可据的材料。它的结集、流传、改编、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论语》的原始结集,西汉时的刘向、刘歆、匡衡等已众说不一。当时有《鲁论》、《齐论》、《古论》三种抄本流传,汉元帝时张禹编了《论语章句》(即《张侯论》),逐渐取代三家。后又经过东汉经学家们二度以至三度的改编,直到郑玄时,《论语》的结集才基本定型。在此过程中,空白与混乱交替出现,学派纠葛与政治干预相互作用,愈改编愈失真,不少疑团和问题,仍有待于澄清索解。因此,应当重新清理今本《论语》,第一步是对今本《论语》进行分解式的研究。否则将很难取得对孔子研究的显著突破。  相似文献   

6.
西汉初年,由于政治统治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论语》从诸子升格为"传"、"记"。虽然学界对汉文帝时官方立《论语》博士存在不同看法,但不论文帝是否设置《论语》博士,毫不影响《论语》的传播和接受,其传播的繁荣盛况,可以通过《汉书·艺文志》的记载窥其大略。而《汉书·艺文志》在"六经"之后首排《论语》,足可见证其在当时的地位。《论语》被推尊为与"六经"并列的"七经"之一,从子书升格为经书,大概完成于汉武帝时期。  相似文献   

7.
郑玄校经取向之分析--以郑玄《论语注》"从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鸣 《管子学刊》2006,(2):107-110
以《论语注》“从古”为例分析郑玄校经取向,发现从古形式中不但隐含着古学孔安国本、马融本,而且隐含着今学包咸本。在其取舍中,郑玄似乎并不关注今古学之间的对立,甚至有意无意地抹杀二者之间的差异,他关注的仅仅是以往文本,不论其为今文本还是古文本,与通行本鲁读之间的差异。为消除这种差异,他回到《论语》语景中,以孔子的原创思想为参照,以经义为尺度,进行取舍,展示出郑玄以经义为取向兼采今古学的校经倾向。  相似文献   

8.
郑玄是汉代重要的《论语》注家之一。有关郑注的性质,文献记载不太一致。通过郑注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可以看出,郑注是杂糅汉代三种《论语》而成的,并不单纯属于某一《论》。郑玄的注释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汉代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再现历史上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9.
《尚书 .益稷》对《韶》的记载 ,完全定位于虞舜时期 ,是破绽百出的 :其一 ,所载《韶》的礼仪性等级色彩不符合虞舜的时代特征 ;其二 ,从所载乐舞的结构上看 ,也并非舜时所能具备的 ;其三 ,所载《韶》的乐器也多带有后世烙印。究其原因 ,当是众儒士出于崇拜孔子学说 ,张冠李戴所致。因此 ,《尚书 .益稷》关于舜《韶》的记载 ,是作者远借上古传说 ,近采孔子所闻齐《韶》,附会而成的一个假古董  相似文献   

10.
冯契教授主编的《哲学大辞典》是上海市“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其逻辑卷由傅季重教授主编、彭漪涟教授副主编,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本卷收词目二千余条,涉及传统逻辑、数理逻辑、中外逻辑史、辩证逻辑及因明诸学科。正文六十万字。另附录有“逻辑学名词外汉对照表”、“符号表”等十万字。本辞典特点是收词多而不滥;释文科学、准确,朴实简炼,使用辞书的规范文体。注意从现代逻辑着眼,释文有新义。现选登数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44.1万字,464页,是张立文先生参以新的易学出土文献资料对其撰于1985年的《帛书周易注译》所作的进一步修订。该书一方面参照王明钦整理的秦简《归藏》作补正,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濮茅左先生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勘所作的释文。该书从  相似文献   

12.
1992年5月出版的《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发表了帛书《系辞》的照片及其陈松长先生的释文。针对释文的一些问题,我撰写了《帛书<系辞>释文校补》一文,参加了1992年8月底在长沙举行的“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讨论会”。后来,又读到《周易研究》1992年第4期上刊布的黄沛荣先生的大作《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校读》及其所附释文。黄先生的释文较陈先生之作,有许多进步,可谓“后出转精”。但细察照片,觉得仍还存在许多尚待改正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同意:《论语》是在汉代成为经的。但是,最近有论者把《论语》成为经的时间定于宋代甚至元代。这种新鲜的看法事实上反映了他们贬低孔子地位的“非圣”心态。汉代七经之说早已确切无疑地显示《论语》是经。《汉书》的有关记载和汉代教育中《论语》的特殊地位等,也为《论语》在那时属经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大量鸟兽草木,其中许多被后世本草书籍收录,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诗经》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也不乏对药用动植物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治疗疾病等各方面详细记载。而《诗经》中所记载的动植物的药用价值,从后世其他典籍中也能得到验证,甚至《诗经》中某些药用动植物的出现,就是因为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或药用价值,借其进行比兴,用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但由于《诗经》其本身诗集属性,使有些关于药物学知识的记载模糊,甚至会有偏差。  相似文献   

15.
《尚书&#183;益稷》对《韶》的记载,完全定位于虞舜时期,是破绽百出的:其一,所载《韶》的礼仪性等级色彩不符合虞舜的时代特征;其二,从所载乐舞的结构上看,也并非舜时所能具备的;其三,所载《韶》的乐器也多带有后世烙印。究其原因.当是众儒士出于崇拜孔子学说,张冠李戴所致。因此,《尚书&#183;益稷》关于舜《韶》的记载,是作者远借上古传说,近采孔子所闻齐《韶》,附会而成的一个假古董。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凡例(1)本释文是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全文的释文,由《要》篇的“经文”“训读”和“注”构成。所用底本是笔者借到的“马王堆汉墓《周易》帛书”的影印件。使用的文字,虽将影印件...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最为原始和基本的文明记录及承传形式,先秦时期所见种种以流行性为核心限定的旧"谚"新"语"正是其后世的见证和延续。《论语》即条理化的孔门"语"。同作为言体与文体的"语"相比,"论"字更能体现《论语》的编纂过程及内容特点,因而在汉代即被采为《论语》的简称用字。以"《语》"相称属于后起,较之于"《论》"亦欠合适。  相似文献   

18.
马倩倩 《周易研究》2011,(2):F0003-F0003
张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44.1万字,464页,是张立文先生参以新的易学出土文献资料对其撰于1985年的《帛书周易注译》所作的进一步修订。该书一方面参照王明钦整理的秦简《归藏》作补正,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濮茅左先生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勘所作的释文。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与古人的名和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与古人的名和字宋开玉“古代贵族的男子和女子,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①据《礼记·内则》记载:孩子生下三个月后,“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而字则要到一定年龄才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弃而字”,②“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③并且对...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一种可能的情感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面对三代经礼文化日益衰颓的社会情势时,孔子开始向人之内在情感领域发掘道德实践的理据。这种发掘,一方面使他实现了对传统礼乐的改造,一方面则凿通了经由内在真实情感的抉发而走向儒家性情论伦理思想的义理道路。这种人本主义的情感关怀和情感诉求,渗透于孔子诠释道德要目与道德行为、论《诗》、论乐的诸多言论之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论语》是一部未言“情”字(“情感”义)而又处处关“情”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