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月和10月,我两次随团访问美国与美国宗教界进行了广泛接触。对美国宗教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以前我们对美国天主教会的情况知之较少,通过参访,我们对美国天主教的情况和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美国是个国民笃信宗教的国家,94%的人是宗教信仰者。新教教徒人数最多,约占全美总人口的60%,其次为罗马天主教徒,约占全美人口的30%。但新教教派林立,教徒分属数百个教派,各派教会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其中十万人以上的教派不足50个,百万人以上的不足20个,超过千万人的只有1个。相比之下,拥有6000多万教徒的美国天主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基督宗教凸显的是信仰和对教会的奉献;道教内丹则更多的关注人的生命内在体验层面.基督宗教灵修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基础的宗教性修炼,以上帝为中心,灵修的目的旨在建立人与天主的关系,是以"爱"为纽带以团体的方式修行,其修行方式外在、被动,忽略了人的主动性地位.这跟道教内丹以人为中心的性命双修以及"我命在我不在天" 的主动修炼有很大差异.对命功的忽视使得基督宗教的灵修在理论上难以提升,在实践上可操作性不高.但事实上,在基督宗教那里,在人与上帝的共融中,很多类似道教内丹修炼的命功体验,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已经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受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关于居家隔离令的影响,包括基督教堂在内的大部分美国宗教场所被迫关闭。各宗教领袖对是否关闭教堂存在异议,但争议是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的,诉诸的话语也是世俗的法律语言,而非圣经语言。面对疫情期间的信仰需求,美国教会及时转型,开展在线崇拜,帮助信徒建构意义之网,并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疫情对美国的"教会形式"造成了冲击,以马鞍峰教会为代表的巨型教会开展线上敬拜和在线捐赠,通过对资源和技术的控制在疫情中影响力倍增。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教会礼仪也被迫进行了改革。宗教因素不可能单独起作用,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攻击迎合了福音派的善恶二元论和极化思维方式,福音派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关系走向让今年的总统竞选和未来的美国社会充满了变数。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13日至18日,应美国基督教国家长老会和洛杉矶恩典教会的邀请,以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顾传勇为团长的江苏省宗教工作交流团一行6人赴美进行工作访问。交流团一行在美国国会大厦与参议院院牧布莱科博士(Rev.Dr.Barry C.Black)进行了工作会谈;与国家长老会、恩典教会和华盛顿传承长老会先后3次开展讨论交流;现场观摩了国家长老会教堂的主日崇拜;参观了洛杉矶水晶大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交流团一行还应邀探访了9个基督教信徒的家庭,与美国普通的基督徒家庭进行了近距离接触。交流团成员根据在美期间的所见所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美国基督教教会工作进行了一些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冠疫情中英国国教(即英格兰教会)的应对举措进行分析。英格兰教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新发展甚至是新变革,同时也遭受了冲击和影响。在"国家-宗教"关系方面,英格兰教会及其他宗教团体与国家机构的互动折射出了英国宗教"硬治理"和"软治理"的深层特征与传统,同时也突出了英格兰教会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美国民众的宗教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精神现象,它对社会与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作者提出:要了解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就不能不研究美国的宗教教育。文章从美国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出发,列举事实说明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教育和官方怎样对民众施加宗教影响。分析教会在给信仰者提供生活意义;在孕育、传播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在把民众整合到一个个相互认同的群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7月21日,美国浸信会森林出教会国际部负责人、美中多宗教交流会总干事傅柏柢先生等一行4人,在国家宗教局外事司司长郭伟陪同下前来中国道教协会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8.
从誓词风波看美国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6日,在加州旧金山的美国第九巡回 法庭就无神论者迈克尔·牛窦(MichaelNewdow) 的诉讼案作出了一项判决:向美国国旗表效忠的誓词中的“在上帝之下”一语违反了宪法;禁止在公立学校中宣读效忠誓词。这一判决传出后,立刻在美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牛窦今年49岁,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作为一个名为普世生命教会(Universal Life Church) 的宗教组织的会员,并于1977年被该教会授予神职。这个宗教组织相信理性的思想而不是上帝。当然,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会承认牛窦的“教会”是一个教会,也不会…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9,(11):F0002-F0002
2009年10月26日下午,以美国中美多宗教交流会执行干事傅柏柢为团长的美国宗教联合代表团一行14人访问基督教全围两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和负责同工们与客人们进行了友好的会谈。高峰牧师致欢迎辞,徐晓鸿牧师、阚保平牧师、包佳源牧师等先后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社会服务等情况并回答提问,客人们也介绍了美国教会的教牧培训、社会关怀等.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无神论》2021,(1):33-38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绕"宗教是否违背科学精神""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发展"和"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进步"三个主题展开激烈争论。论战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强化了"科学"在中国的地位,其影响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