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一年来临了,新的一场求职大战也渐渐拉开了帷幕。但是,伴随着这场求职大战的前奏,却常常响起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应届大学生的各种求职病症。问题一:简历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历内容主次不分,不能突出自身竞争力。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意向一栏中写了一连串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让人实在不明白他是什么都能做好的全才,还是什么都做不好,甚至让人怀疑他对应聘单位的诚意。专家建议:简历一定要繁简适度,突出自己的应聘优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用没用全都往上写,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的应聘岗位来设计不同的简历,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的优势,还能让招聘…  相似文献   

2.
心灵的露珠     
十多年前,他从一所普通大学的办公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北京找工作。他居然找到了中关村,居然走到了一家名声很响的电脑程序设计公司的招聘台前。应聘桌前,强手如林的场面可想而知,他的许多对手毕业于名校的对口专业,每一个人都在求职简历上表达了一个意思:“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还公司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他从一所普通大学的办公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北京找工作。他居然找到了中关村,居然走到了一家名声很响的电脑程序设计公司的招聘台前。应聘桌前,强手如林的场面可想而知,他的许多对手毕业于名校的对口专业,每一个人都在求职简历上表达了  相似文献   

4.
才到大四上学期,我们就一头扎进了求职大军中。十二月中旬,市里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毕业生双选会。我们一得到消息就积极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去。准备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准备一份精美的简历。  相似文献   

5.
一、说话类似背书,动作有刻意做作之嫌。面试前作些必要的准备无可厚非,面试时说些常规性“应聘介绍”来强调自己也未尝不可,但这两者必须做得自然贴切。有一位求职者一上来就以背书的口吻说“各位尊敬的考官您好,首先对我占用了你们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感谢你们让我获得这个应聘的机会……。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我叫×××,今年××岁,家中×口人,目前未婚……”等,还辅之以类似作演讲报告的夸张动作,甚至眉眼神态都明显从诸如《怎样求职应聘》等书籍上照搬或事先写就的,酷似那些常来机关办公室推销人寿保险或兜售小商品…  相似文献   

6.
网申成功的六大要素网络求职有其特殊性,如果想要求职成功,我们的求职过程就应该包括这六个要素。要素一针对性不管是递交书面简历还是电子简历,针对性都应该是简历投递的第一要素。针对性可充分表达你的诚意,更重要的是针对性好的简历可以正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大学生们不准备考研充电、不打算自主创业,而是知难而上毅然选择投身职场去求职,那么就要有屡败屡战的心理准备,并要了解摸索掌握一些必要的求职技巧,这样成功率就会高些。“三差一介”时间差、地域差、专业差;亲朋介绍)求职法,就是被学长们实践证明了实用有效的求职方法,大学生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8.
性梦无罪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小陈因为常做性梦而认为自己被“狐狸精”缠身,整天胡思乱想,晚上不敢睡觉,结果导致神经衰弱和严重失眠。 这名23岁的未婚男青年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语,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最近一段时间,小陈经常做性梦,梦见的“情人”都是他身边的邻居、亲  相似文献   

9.
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是指求职者在简历投递过程中,为提升进入下一轮选拔几率,在简历中表现出虚假信念或信息的行为。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的结构,以及大学生求职群体简历作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果表明:(1)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包含迎合招聘企业、篡改个人信息、粉饰关键词句和提升匹配程度四个因素。(2)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可以预测其简历作假行为。(3)大学生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在其简历投递次数以及简历修改次数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时间的圈套     
有一年,一群应聘者去福特公司应聘,他们是经过严格的初选后,才得到了这次宝贵的笔试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次笔试只有一道题:你在福特公司的业务繁忙,时间像金子一般的宝贵,你面对  相似文献   

11.
应朋友之约去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当时朋友的单位是要招聘一名电脑打字员,有许多职专毕业的女孩子前来应聘。和我们同去的人事部刘经理对女孩子们喊:“大家不要挤不要急。都有机会——从这边开始,请按顺序把你们的简历表递上来。”女孩们依次递上自己的简历  相似文献   

12.
求职故事:刘娜是某大学的毕业生,找到一家知名外企,在送上自己的文字材料后,向那个戴金丝跟镜的人力部经理提出:“我应聘做办公室的实习文员,前三个月不要工资,免费打工。”人力部经理听了,好生纳闷,在招聘中,他遇到的更多是谈待遇、条件,询问工作环境的,自愿“零报酬”的人今天算是头一回碰上。他感到不解,伸长脖子问:“免费打工?你这是什么意思?”刘娜微微一笑:“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谈报酬、签合同,不合时宜,也不符合我的做人习惯。  相似文献   

13.
17、做抓住机遇的有心人。也许在与友人的偶尔交谈中,对方已向你提供了择业的信息。如果你面对几个可供选择的工作,优柔寡断会使你错失良机,面对众多的对手,自暴自弃定会败下阵来,不顾自身的条件,好高骛远、过于理想化,也无成功的希望。18、收集求职信息四关键。一是“早”。求职者收集信息要及时,早准备,避免出现“一叶障目”的错误;二是“广”。收集信息面要宽,减少盲目性;三是“实”。收集的信息要具体;四是“准。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信息要准确无误。19、求职求助于多种媒体。在一般情况下,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收…  相似文献   

14.
世相二题     
应聘 小刘被通知到某物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准备参加该公司招聘一名人事部主管的最后一关考试——面试。接待他的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吴总经理,彼此寒暄后,他突然惊呼起来:“哎呀,原来是你,那位救过我女儿不留姓名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5.
求职应聘,许多人认为机遇总是属于那些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因此,他们往往还未应聘心理上就已落聘! 美国UTstarcom(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海外归国留学生吴鹰,1986年曾应聘一位著名教授的助教。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收入丰厚,又不影响学习,还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资讯。但当吴鹰赶到报名处时,那里己挤满了人。经过筛选,取得报考资格的各国学者就有30多人,成功希望实在渺茫。考试前几天,几位中国留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打探起主考官的情况来。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弄清内幕——主持这次考核的教授曾在朝鲜战场上当过中国人的俘虏! 中国留学生们这下全死心了,“把时间花在不可能的事情上,再愚蠢不过了!”他们纷纷宣告退出。吴鹰要好的一位朋友也劝道:“算了吧!把精力  相似文献   

16.
求职妙则     
求职,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种推销,它推销的不是产品而是自我,即自己的知识、才华、职业理念等。因此,采用巧妙的方法引起用人的单位的注意,是致胜之道。 ●引起注意。如何引起招聘单位的注意,是求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引起注意,要根据所应聘的岗位和用人单位的用人习惯来决定。美国职业指导家卡耐基认为,如果你是应聘车间  相似文献   

17.
品学兼优的小A中专毕业后去外地求职。一年后,到处碰壁未找到工作的小A回到老家,一改往日的风风火火,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常常独自唉声叹气。父母让他在本地继续找工作,小A连连摇摇头:“我没用,我无能……。”小A真的是“无能”、“无用”吗?不,在校时小A是学生会干部,常参加各种竞赛并得奖,可以说是一个能力很强的男孩,只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求职过程中,学会了“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是学来的?!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一群自愿者(被试)依次进到一间  相似文献   

18.
路上的车辙     
新闻说,三月份是职场人跳槽求职应聘的高峰期,最近还将有38场招聘会是为应届毕业生举办的。也经常听一些老板说:“每年发了年终奖以后是一段很麻烦的时期,这时候会有一些因为报酬与自己预期不一样的员工要辞职。”据网上资料显示,有那么一些人,总是热衷于跳槽,在哪个地方都干不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时间的圈套     
有一年,一群应聘者去福特公司应聘,他们是经过严格的初选后,才得到了这次宝贵的笔试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次笔试只有一道题:  相似文献   

20.
正朋友阿东是一家大型机械销售公司的人事主管,经他手选聘的人才有很多。这中间不乏有大学刚刚毕业、初入职场、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年轻人。一天,阿东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一个大男孩敲门进来,说他是来应聘销售业务员的。阿东看了他的简历——南开大学金融系的本科生。阿东有些狐疑,金融专业的为何来应聘销售员?但似乎因为男孩的帅气吸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