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见过自己的背影吗?很多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那么,你知道谁最熟悉你的背影吗?谁在守候着你的背影?这个问题有个心酸又温暖的答案。朋友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他上大学时,每一次刚上火车找到座位坐下,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提醒他注意看好身旁的行李,提醒他十多个小时的路途中要记得吃掉母亲带去的饭菜,那些饭  相似文献   

2.
大声地生活     
那天,我领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伸到兜里掏钱,突然碰到一只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地一下转身离开了,留给我一个穿黑色皮夹衣的背影。女儿在旁边连忙问:“妈妈,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我曾经有过一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初恋,虽然美丽如水的女孩与我擦肩而过,但却使我得到了最为宝贵的人生经验。 记得当初与女孩谋面时,生性懒散的我着了件宽松的运动服,一头恣肆的乱发,略微有些惺忪的睡眼,女孩同我一照面就怔了一下,幸亏有介绍人在场,不然的话,女孩会立即抽身而去,留给我一个消失在风里的背影。 女孩不语,低着头仔细地绞着她手中的长辫,  相似文献   

4.
    
黄勇明 《天风》1994,(12):24-25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随着歌声深沉缠绵的旋律,我又一次进入了回忆。像许多朋友一样,我有过漂泊流离的日子,也有过太多的创伤与寂寞。 那是我充满苦涩的童年——当时我刚能够记事,祖母为把所有的财产留给叔父。  相似文献   

5.
江南岸     
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绵绵诗意,把岸这一稚拙的江南风物,深深地烙进人们的心里。江南文人王安石对“绿”字的斟酌,历来为人颂扬。无心插柳的闲来之笔,不经意间,把江南岸的美名四下里传播了开来。  相似文献   

6.
海与岸     
我是海 你是岸 是你的宽大包容 成就了我的安然浩瀚 我是海 你是岸 是你的呵护守卫 孕育了我的清澈碧蓝 我是海 你是岸 是你的默默支撑 成全了我的惊涛拍岸 当别人的赞赏与惊叹 频响在我的耳畔 我却把感谢的目光 投向你的身边 何处有这样一种忠诚 能超过岸对海的依恋 (编辑仕居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个人听完耶稣的回答以后,忧忧愁愁地走了。留下个背影。满有怜悯的主耶稣有何感受呢?他会对自己的服事结果满意吗?他会轻易让一个灵魂更加孤寂和漂泊吗? 这很难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背影。比起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8.
正夏天到了,忙里偷闲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这里有我魂牵梦绕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强烈的思念刻骨铭心。记得父母在世的时候,每当我推开熟悉的大门,还未迈进门坎,妈妈总是惊喜地从屋里快步走出来,把女儿迎进家中,而老父亲熟悉的背影总在窗前出现。而如今我站在早已推开的大门前,却再也看不到妈妈慈祥的面容和爹爹熟悉的背影了。不由得怆然泪下……看到如今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焕然一新的面貌不由的感慨万千,当年的土坯房早  相似文献   

9.
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与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盈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决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背影     
袁华玲 《天风》2004,(6):48-48
礼拜的时间刚过,我独自站在学校门口,看着一个个远去的背影,眼前浮现了爸爸那模糊的背影…… 印象中的爸爸是一个不善言谈,属沉默型的性格,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交谈,但这掩饰不住他那深沉的父爱。就在去年开学之际,由于来学校带的东西太多,故棉衣服没有带来,谁知在刚踏入冬季不久,一场大雪便悄然而至。晚上,爸爸打电话给我,说明天来学校给我送衣服,我听后既感动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死海古卷》——“现代最重要的古文献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7年春天,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第伯的贝都因牧童,在死海西北岸犹大沙漠的库姆兰地区寻找迷失的山羊时,无意中走进了一个久无人至的古洞,发现了一些带盖的陶罐,里面存放着七轴古卷。 牧童把古卷带到伯利恒出售,有人又将它们带到耶路撒  相似文献   

12.
波光粼粼的濠河被誉为南通“明珠项链”,在它的两岸,耸峙着鳞次栉比的楼厦、房舍。最近又有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古典建筑在濠河北岸兀立。这就是南通市习家井的南通市清  相似文献   

13.
磨剑与磨锥     
从前,有一个老铁匠,临死的时候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打了一辈子铁,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有两块上等的好铁……话还没说完,老铁匠就咽了气。  相似文献   

14.
灵魂的锚     
王嘉玮 《天风》2008,(20):10-12
这时微微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意。就起了锚,贴近克里特行去。不多几时,狂风从岛上扑下来。那风名叫友拉革罗。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贴着一个小岛的背风岸奔行。那岛名叫高大,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第二天,众人就把货物抛在海里。到第三天,他们又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  相似文献   

15.
爱何必百分     
有个神话般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动,让我难忘。解放前夕的福州,一对海哲山盟的恋人,由于女孩随父亲逃往台湾而不得不分离。临行前,男孩答应女孩一定会等她回来,女孩交给男孩一个精美的小盒子,说她把爱全都放进了盒子里不带走。泪水没有能阻挡住时间的流逝,女孩的背影终  相似文献   

16.
朱汉民  刘觅知 《中国哲学史》2012,(3):101-108,129
王船山以毕生精力从事学术研究,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既有深厚中国文化传统、又有超前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体系。湖湘知识群体通过对船山思想的多元性诠释而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重新建构,船山思想也为不断演变发展的湖湘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雕刻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漂浮甚久,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和延伸,如何把雕刻变成一门艺术呢?就是把艺术融入到雕刻中,把雕刻贯彻到艺术中。雕刻不仅需要技术的熟练,更需要灵魂的注入,只有有灵魂的作品,才是最最最有魅力的,把艺术和雕刻结合,把南北文化融合,在作品中完美呈现,让艺术的魅力把灵魂彰显,留给人们难以忘怀的感官冲击。在雕刻的道路上需要不停地探索如何能够把艺术更好地融入到雕刻中去,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作品中来,成立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几何人生     
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一条射线。呱呱坠地是起点,第一声啼哭,吹响了我们行进的号角。鼓角声中,我们一步一尺,执著前行,丈量人生之路,描绘人生的线条。即便生命结束了,我们可以让思想繁衍,让精神留传——就像屈原,用水浇灭生命,把高洁留给了我们;就像拿破仑,其生命被孤独吞噬,却把执著留给我们。人生,真的可以没有尽头。  相似文献   

19.
爱的血     
爱的血是鲜红的, 爱的血是温暖的, 爱是高悬天空的太阳。 爱的血浇灌大地, 大地生机盎然, 耶稣在十字架上流尽了宝血。 他死了, 他把永生留给了我们。 他复活了,升天了, 他把他的爱撒满人间。 血管里流淌着主的爱, 能使生命缤纷光彩。 我们血管里有爱, 因为我们心里有  相似文献   

20.
周琼华 《美与时代》2013,(11):87-87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学课本的经典名篇。文章只记叙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在车站送行时的“背影”。就是这在特定环境、特定的场合下的背影,无不在读者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致潸然泪下。如何把握父爱的主题,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