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定同志是中国思想理论界的一位巨人。今当他诞生九十周年纪念,我谨以后辈的名义向他表示诚挚的敬意。 我生也晚,对冯定同志毕生的文章事业了解不多。在年轻的时候,我还来不及像许多同时代的青年一样从冯定同志的通俗哲学著作中吸取人生的智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9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定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 ,并出版了由数十位学者的文章汇集而成的《平凡的真理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将会议发言和文章中对冯定学术理论贡献的评析综述如下 :1 治学和做人兼重的品格与执着追求真理的实事求是精神冯定治学与做人兼重 ,执着追求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其一 ,冯定 1 92 6年入党后不久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 ,即因抵制王明的宗派主义被打成反党分子 ,从此他把深沉地思考人生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纪念冯定诞辰90周年,学习、讨论他的伦理观,特别是关于品德、思想修养方面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 冯定在《平凡的真理》一书最后一章里,着重阐述了修养问题。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修养首先就是克服个人  相似文献   

4.
伦理相对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相对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否认道德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它的论据主要是文化相对主义所描述的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所奉行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风习。然而 ,这些道德规范的差异 ,只能说明道德具有特殊性、相对性、主观性 ;却不能否认道德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客观性。因为一方面 ,这些不同的乃至相反的道德规范所由以推出而为其前提的更高的、最终的道德标准必是完全相同的、绝对的 :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 ,道德的规范虽然都是主观约定、制定的 ,但是 ,这些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或优良性却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 ,道德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伦理相对主义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否定普遍伦理存在的主要理论是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已经在诸多层面上展开 ,但是对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人们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深刻分析和对普遍伦理的深入理解。一、道德相对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在现代 ,人们大多认为 ,道德相对主义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的 ;在它看来 ,信奉任何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都是没有充分理由的 ,也是不需要理由的。相反 ,人们认为 ,启蒙运动以来的道德普遍主义则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 ,康德和启蒙运动思想家所追求的是“普遍理性主义伦理”。但是 ,如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说过,陈云同志曾建议党中央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谈到:“陈云同志说,他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受益很大。”(《邓小平文选》,第267页)学习《陈云文选》,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陈云同志不愧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他强调学习理论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恩想方法“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指导实际工作(见《陈云文选》,  相似文献   

7.
文化相对主义萌芽于18世纪文化哲学思潮兴起的欧洲,其借鉴了当时的历史哲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资源,创造了新的哲学传统,坚持从人的创造活动出发,来构建历史本体论,并开启了与近代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传统。之后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反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思想武器。文化相对主义思想是具有积极性与局限性的“双重”面向。我们在尊重、理解、平等看待各种文化时就要发挥这一思想的积极性,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繁荣。当然,对于一种思想理论而言,难免会有其不足的方面,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以其积极的方面来促进自身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同时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局限性方面我们也要加以批评地吸收,达到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定的“杂货店”里兜售各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货色,其中也贩卖资产阶级心理学。在《平凡的真理》这本书中,他曾经论及某些心理学的问题。冯定为什么抄用心理学呢?因为他知道心理学理论尚未经彻底批判,其中还残存着不少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货色,他正好据此宣扬自己的谬论;想按着他自己安排的所谓生理—心理—社会这一逻辑公式来布置自己的门面。他自己说:“我觉得从具体的思惟器官开始,从生理现象至心理现象再至社会现象,就使读者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接  相似文献   

9.
圣母玛利亚不仅是义人、无罪者的母亲。圣母曾向圣女彼利日大说过:“为一切罪人,只要他愿意改恶迁善,我也是他们的母亲。”一个决心改变过去生活的罪人,一旦投奔到这位仁慈之母的膝下,你将见到她会比任何人间的母亲,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把他紧紧抱在她胸怀中,帮助他、提携他。为此,谁有意进入这位尊严母亲的孩子们的行列中,他首先应当弃绝罪恶。《箴言》31、38告诉我们:“他们站起来了,她的孩子们。”圣老楞佐Richard de Saint Laurent)要我们注意这句话的结构:首先是说“他们站起来了”然后才说:“她的孩子们。”他继续说:这  相似文献   

10.
伍德、米勒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遵循历史唯物主义 的立场,无法确立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规定”,最终必定会走向“道德相对主义”,进而否 定对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进行道德评价的合法性。实际上,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描述了 道德相对性现象,并且反对道德普遍主义,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语境中,非常明确地 给出了各式各样的道德判断,且把生产力作为道德标准的共同尺度,并内含着一种“道德进 步”的信念。因而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规范性的道德相对主义”,也不是“元道德的相对主 义”,更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批判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四、关于相对主义的讨论庄子哲学是不是相对主义?这在六十年代曾发生过争执。冯友兰在《三论庄子》中说:《齐物论》认为是非都是一偏之见,这是它的相对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秋水篇》发挥了这种理论,片面地夸张了对立面互相转化这一辩证法的普遍原则,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彼得·伯格同时在德国和美国出版《现代化的多种祭坛:多元主义时代的宗教研究新范式刍议》,该书可以视为伯格关于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最新探索,当然也可以说是晚年定论。伯格试图在“世俗化”和“去世俗化”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为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提供理论阐释。他认为,现代性必然会导致多元主义的出现且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发展趋势。现代性意味着人类生存境况“从命运到选择”的巨大转变,多元主义是促成这场转变的重要因素。多元主义极大地削弱人们赖以生存的原有世界的确定性,引发普遍的焦虑,基要主义和相对主义是缓解焦虑的两种可能模式。然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既非基要主义者也非相对主义者,对于相对性,他们处于拒、迎之间的中间立场,更多的是以实用的态度应对和处理多元主义的生活难题。伯格将其探索始终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来思考宗教多元主义,并关注了多元主义在个体信仰和宗教组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大跃进的高潮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史教研室的全体同志,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写出了批判冯友兰哲学思想的论文八篇,共计约十万字。这些文章比较全面地批判了冯友兰在解放前后所发表的主要哲学著作和文章,而且批判冯友兰以前的哲学思想都联系到他解放后所散布的修正主义哲学思想,批判他解放后的哲学观点也都追溯到他过去的哲学体系。其中有些文章质量还是较好的。如:杨宪邦同志的“冯友兰的新理学——封建买办王朝的御用哲学”一文,着重揭露和批判“新理学”的阶级根源,揭露冯友兰全部哲学的政治内容是为蒋介石王朝的反动的政治纲领服务的,文章并且深刻地分析了冯友兰如何以他的哲学唯心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来为他的反动  相似文献   

14.
毛特纳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要是亚里士多德说汉语或者达科特语 ,他肯定会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或者肯定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范畴学” (Mautner,S 4 )。这一观点常常被理解为逻辑论证意义上的语言相对主义。毛特纳本人和后来坚持语言学或逻辑 -语言学相对性论点的人也持这一立场。不过 ,这一陈述首先是不够清楚 ,而必须加以澄清的。此外 ,它在某些方面也使人误入歧途。首先 ,我们必须追问 :这一陈述是否涉及印欧语言或欧洲语言规范中的一门具体语言或一个结构族 ?逻辑形式的结构是否受特定的前提如主谓宾结构或者主谓结构 (S是P)的…  相似文献   

15.
(一) 《庄子》中有一则“抱瓮入井”的寓言。说得是子贡去楚国路过汉阴,正遇一老翁浇菜,见他“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告诉他“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畔,用力甚寡而功多,夫子不欲平?”这一老翁是老庄学派的虔诚信徒,他表示宁愿永远抱瓮入井而决不试用这种机械。他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精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相似文献   

16.
张羽佳 《哲学动态》2006,(10):28-31
政治立场是对哲学意义的最佳诠释。德里达关于政治、伦理及宗教的研究表明,解构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文字游戏,解构是严肃的,它回应着过去,也瞩望着未来。在解构的尽头,是对神圣性与绝对他者的守卫,是对责任和承诺的呼唤与应答。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中,德里达并没有走向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但却走向了“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这使得他总能以一种超政治的观点去谈政治、以超伦理的观点去谈伦理,从而构成其政治与伦理学说所特有的风格。在《马克思的幽灵们》中,德里达正是以一种“准宗教”的情怀看待马克思及马克思的精神的。他把对正义…  相似文献   

17.
冯定同志撰著的《平凡的真理》一书,最初写于1948年,全国解放以后,曾几次修改再版,是一册流传非常广泛的哲学普及读物,特别是在青年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本书中,冯定同志通俗地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亲切地解答了青年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哲学问题。这本书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一、战国中叶阴阳五行说的新发展阴阳五行说的起源,至今学术界尚未有定论。对“阴阳”和“五行”概念的产生时期及内涵,曾有众多说法,各有所当,尚无定论。阴阳说和五行说,它们从远古各自独立发展,原来并不属于一个理论系统,这也是大家所公知的。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说的“阴阳五行说”不是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简单地结合的结果,而是一个与已往的阴阳说及五行说不同的、新的理论模式。最近《郭店楚墓竹简》[’」(以下简称“郭店本”)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对它的研究成了一个热点。郭店本中有《五行卜篇,七十年…  相似文献   

19.
屈原没有美学著作传世,也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但是,屈原不仅是一个热情的诗人,还是一个冷静的哲人,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许多既成的事实,历史留下的传说,都要经过他自己的理性加以思考,然后决定取舍扬弃。大胆怀疑,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爱美,追求美,古今中外像他那样为“求美”而殉身的人实在不多。 首先,屈原是主张情感宣泄的。他在《惜诵》中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在《思美人》中说:“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在《离骚》中说:“怀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与人类旨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中,哈贝马斯试图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已经完成了的理论普遍化——通过把他们的“揭露”(unmasking)方案置于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论中。近些年来,哈贝马斯经常批评的一种当代法国思想,却是从怀疑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怀疑怀疑者、怀疑“揭露”开始的。例如,利奥塔(Lyotard)说,他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