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满耕 《法音》2003,(8):37-40
最早接触《金刚经》是在15年前,记得那时候每周必到香港佛教青年协会参加经论研讨班,聆听畅怀法师讲说《金刚经》。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师在解释经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后,我仍然是懵懵懂懂,一头雾水,但这并未减少我对《金刚经》的热爱程度。此后我将《金刚经》作为日课之一,希望藉由每日的持诵,熟能生巧,渐渐了解《金刚经》的真义。不久,我在台湾聆听沈家桢居士讲述他与《金刚经》的一段深厚因缘,接着承蒙同窗挚友、曾任西来寺监院的满兆兄馈赠赵孟瞓手书的《金刚经》复印本于我,这个因缘再次燃起我对《金刚经》一…  相似文献   

2.
编后语     
《法音》1991,(9)
在我国汉地佛教界流传最广,读诵最多的大乘经典当首推《金刚经》。可以说,这部经代表了大乘佛法的思想核心。这部经为我们学佛人提示了一个至为切要的问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法是心地法门,吾人成佛作祖、流转生死,无不因此心地之造作,那么作为一个佛弟子应如何改造自心,圆成菩提呢?这正是《金刚经》的宗趣所在。正因为如此,此经历代备受推崇,代代讲说、注解不断。然因此经文字艰深、义理玄奥,虽有历代注疏,初学恐亦难握其要。有鉴于此,陈明晖居士在《<金刚经)宗要释沦》一文中,将自己研读《金刚经》的心得体会,钩玄提要,用现代知识加以阐述。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使更多的学人研习《企刚经》,增长般若智慧。  相似文献   

3.
佛州小草     
《法音》1991,(8)
《金刚经》虔诵七七遍,以资四弟子鸿冥福,四弟为地理学之佼佼者,穗教育界隆重其丧,临终前入吾梦哭别,萦怀往昔,挥泪自省,时庚午仲秋。先是沈家桢居士在纽约电台讲《金刚经》,共广福田。了了身犹泡影同,幻华水月一场空。是心调摄如禅息,调伏妄心日用中。  相似文献   

4.
妙觉 《佛教文化》1994,(1):46-47
看过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又看见孙玺龙先生《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一文,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二者所表达对金刚经的解释,虽然言辞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并无大区别。倒是不太清楚孙先生要“遥祈南老先生慈谅法正”之处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5.
外婆有部《金刚经》,是一种石版繁体的经书。这经书如同她的命,谁也不敢去摸一摸,碰一碰。其实全家压根就没有谁想去动一动它,只是外婆将书看得如此重罢了。全家跟随父亲的调动,从湖南到贵州,一路上外婆把《金刚经》捂在心口上,颠颠簸簸又是汽车又是火车,从不曾掉以轻心。外婆的珍宝唯独我可以随意动一动,例如她那几块光洋,就唯独我见过,还有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及玛瑙之类,也只有我开过眼界。即使是那本在她看来比命还贵重的《金刚经》,我也可以翻翻。外婆若看见我翻经书,脸上即刻露出少有的笑容:“翻一翻也好,那是要长功德的。”倘若家里其他人动。  相似文献   

6.
《金刚经》乃佛学大乘之经典,其言小旨大,内蕴丰厚。如《金刚经》在语言背后所展示出佛之平实、自然的生活境界;《金刚经》透射出"当下见性"、直至人心的"空慧"之智;《金刚经》"空"慧所蕴藏着圆融无碍、闪烁辩证光辉的"中道"思想乃至其以"心灵教育"普度苍生的大乘境界,仍旧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国世界佛教青年会是一个不拘形式的佛学座谈会。1982年7月15日,由何国梁及加州吴季汉二位居士发起,假世界佛教居士林场座成立。同年10月,因世界佛教居士林场地费用昂贵,无法支持,遂由赵守仁居士接办,迁往纽约皇后区森林小丘赵居士住宅。五年来,由大觉寺沈家桢居士及美国佛教会行愿基金组多方赞助,尤以佛学书籍流通供应,使教材源源不断。这个佛学讲座的特色是以问题讨论方式进行的。已讨论研究经典计有:龙树《中观论颂》、《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除每周四座谈外,还恭请仁俊法师、净空法师等宣讲开示。周四座谈时间为下午7时到8时半,会后静坐共修约30分  相似文献   

8.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上)济群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金刚经》与禅宗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日常生活中的修行《金刚经》解决什么四相与人生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如何得见如来《金刚经》的信仰如何奉持般若法门如何理解如来实无说法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般若正观无住生心《金刚经》...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许下的一个愿,虽然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人事的沉浮,却因果分明。奥妙的佛法令人信服得五体投地。我一生笃信佛教。最近发生的一桩不可思议的奇事,令我更相信因果感应的丝毫不爽。1987年农历正月初一清晨5时正,我住在佛罗里达州儿子的家里。家中有位仆人要回中国,公司的职员把她送到机场,回来时带来一幅画交给我。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金刚经塔图》,我登时不禁一愣,突然想起了我在20年前许的一个愿。我已经记不得为什么许愿,只记得我曾许愿要念10万卷《金刚经》。10万卷《金刚经》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当年为了什么许下这个心愿?更奇怪的是,  相似文献   

10.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讲述这是一本超越哲学宗教的书!是一本彻底消除宗教界线的书!千余年来,无数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悟道,因金刚经而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为什么?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禅宗为什么提倡金刚经?金刚经的威力是什么?本书解答你一切的疑问……《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讲述圆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讲述这是一本超越哲学宗教的书!是一本彻底消除宗教界线的书!千余年来,无数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悟道,因金刚经而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为什么?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禅宗为什么提倡金刚经?金刚经的威力是什么?本书解答你一切的疑问……《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讲述圆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是指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9)
《请入弥陀愿海》是黄念祖老居士生前最后一部著述《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中《发大誓愿第六》一品的总结。黄老居士晚年大弘净土法门,普愿众生同入弥陀愿海,悲心切愿,令人感佩。为纪念黄念祖居士,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将于今年下半年印行黄老遗著《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上册)。  相似文献   

13.
(39)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两个问题在说法开头的时候空生己经问过了,即所谓善现启请,因而释迦佛陀开始说法,说出这部《金刚经》。《金刚经》的全部内部即是回答空生的住心降心的问题,也即修心修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的叙述方式,是运用边说边扫的方法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表达超越概念和语言的实相;其次说明《金刚经》中菩萨的修行次第,《金刚经》中佛陀教诫诸大菩萨悲智双运,阐发广大的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开显出破除种种执著的般若智慧;最后探讨《金刚经》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作用,理性的大智慧可以提供现代人身心的安顿和喜悦,使人以无所得的心行善,拥有自在洒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2000年11月28日,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居士林召开第三届代表会议,来自福鼎市及所属6个乡镇分林的4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罗一鸣居士主持。与会代表听取了张庆度居士所作的《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T《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章程》和会议决议,选举产生了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第三届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张庆庚居士当选为林长、彭玉娇居士(女)、罗一呜居士、项秀萍居士(女)为副林长,罗一鸣居士兼秘书长。礼请界诠、界让、贤志、世敏、世敬法师为导师,新加坡李本源居士为名誉林长。 福鼎市…  相似文献   

16.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17.
《金刚经》的道德观,具体体现在平等观、慈悲观、福德观、功德观诸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刚经》义理就是人生道德学说。《金刚经》诸道德观都受般若智慧统摄,都是建立在《金刚经》所宣扬的“无住生心”、“空有不二”等宗教义理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19.
《国图》所见另一种《金刚经》"三十二分本"实为失传已久的十二分本。菩提留支依据《金刚仙论》将《金刚经》科判为十二分,形成留支译十二分本,如北敦920号、北敦2465号。流通过程中,罗什译本受留支译本影响,套用留支译十二分本的科分标题与科分起止,又形成罗什译十二分本,如北敦1225号。罗什译和留支译《金刚经》十二分本的重新发现,对我们了解罗什译本与留支译本的相互关系以及《金刚经》不同分本的文本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莉雅 《法音》2022,(12):46-51
<正>憨山德清(1546-1623)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吕澂曾经评价其为四高僧中最为出色者,因为他,“由台贤所代表的中国义学在此时又来了个回光返照”[1]。憨山一生著述丰富,其中他的《金刚经决疑》在众多关于《金刚经》的注疏中是较为特别的一部。其特别在于,一方面,他不再延续过去逐字逐句地注解经文的方式,而是以高度融合与概括性的思想来论述《金刚经》的主旨,这其实也是宋明以后的许多《金刚经》注疏不同于唐及以前对此经的注疏之处;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