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这篇文章是讨论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矛盾规律的关系问题的。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于形而上学地否认辩证逻辑,也不在于诡辩论地抛弃形式逻辑,更不在于两种逻辑之折衷主义的混合,而是在于两种逻辑的相互过渡。作者认为,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上,我们描述本质的各个表现形式并把它们中的每一个归结为抽象的同一性,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且充分的;在第二个阶段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本质,认识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依据对本质所作的辩证分析,从本质推演出各式各样的现象,这时不矛盾律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作者认为,反映现象的内在同一性的思维必须按照不矛盾律来进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的思维则必须按照辩证逻辑规律来进行。辩证逻辑规律包含了形式逻辑规律,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从属环节,正如相对论力学规律包含了古典力学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包含了价值规律一样。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是阐明不矛盾律过渡到辩证矛盾规律的联结性环节,正如洛仑茨转换是阐明古典力学规律过渡到相对论力学规律、劳动力的二重性是阐明价值规律过渡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的联结性环节一样。切尔尼克批评了一些修正主义哲学家(沙夫、巴特斯、柯尔曼)在“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面前退却”,他们“责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某些场合使用了‘逻辑矛盾的’陈述”。作者讨论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中的三个辩证逻辑矛盾的表述方式,说明在思维中有两类逻辑矛盾,一类是正确思维中不应有的形式逻辑矛盾,一类是反映客观矛盾的辩证逻辑矛盾,而这类逻辑矛盾在正确的思维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于真理的思维的必要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确答案     
正作协副主席老赵给老刘打电话,老刘啊,你接到通知了吗?今天下午3时在县作协开主席团会议。老刘问,开什么会?我没有接到通知哩。老赵说,是这样的,钱主席说的,一是好像到一个地方采风,二是把老孙提为作协常务执行副主席,还有我记不清楚了,你来了就知道的。  相似文献   

4.
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确问法     
健忘 《思维与智慧》2006,(11):63-63
两名学法学的大学生争论一个重要问题:学习法典时可不可以抽烟。他们各执己见,最后去找拉比裁判。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2,(10):60
据9月4日《网易论坛》报道:新学期伊始,天津、广东、北京及四川,连日发生学生自杀惨剧。其中天津一名十四岁中学男生疑因不想上学,在开学当天跳楼身亡;北京一名初三男生则不堪被老师责骂跳楼。事件引起关注,心理专家指学生面对日益严重的竞争,学业压力愈来愈大,加上人际交流等因素,难免会造成心理问题,呼吁家长和学校给孩童足够关怀,防止惨剧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确解读科学,是捍卫科学尊严的关键。近年来,国外思想界的一个新概念——科学主义传入国内。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回答所有的人类问题,它使科学成为哲学、宗教、习惯方式和道德的替代物”(谷雨《对科学主义新版本的质疑》,《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第3期)。从表面上看,科学主义的这种宣言似乎对科学推崇备至,但在我看来,科学主义实则与科学没有多大联系,科学主义的阐述是对科学的严重曲解,它给了各种反科学思潮以攻击科学的口实。我认为科学的含义清楚明白,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知识存在的科学,这就是科学技术,它是人类智慧的凝结形式,是…  相似文献   

8.
直觉思维与推理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觉思维与推理思维是思维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人通过知觉直接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相关系。比如,熟练工人听到机器运转声音的变化,马上知道机器出了什么毛病;有经验的医生看了病人的气色,立即作出准确的诊断等等,就是靠的直觉思维。推理思维则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已知条件进行必要的推论,才能得出结论、获得对事物的性质、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比如,代数的演算、几何的证明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就需要依靠推理思维。直觉和推理这两种思维方式无疑地都是我们认识客观真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思维心理学中我们却往往篇重于推理思维的研究,而于有意无意问忽视了以直觉思维垢探讨,因此在我们的心理学教材中至今还没有直觉思维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哈佛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在谈到美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时说,这次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人的认知发展和个人的身心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而重点是要解决人的认知发展问题;在我国,涉及到有关思维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题也正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甚至有人提出,中学数学教育也要以思维科学为指导。确实,关于“在人从动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进程中,思维的、认知的发展遵循着何种规律?”的问题,已为全人类所瞩目;而且人们将会带着这个领域去领导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潮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提出了控制性思维及其实践的概念和研究它的必要性;初步研究了它的结构、功能、过程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治思维和道德思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因其异中有同而相通,因其同中有异而互补。在思维的主体上,德治思维的主体往往担当统治者、领导者、管理者的角色,而道德思维的主体则是处在国家、行业、团体中或家庭关系中的个体;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二者互渗性日趋明显。在思维的内容上,德治思维倾向于整体性的"大问题",道德思维倾向于个体性的"小问题";在德治思维框架下往往能更好解决个体的道德问题,注重个体发展的德治思维,也有利于德治目的的实现。在思维过程上,德治思维是一种外向思维,是制度和规则优先;道德思维是一种内我思维,含有较多经验、意志和情感成分;德治思维要求社会伦理回归于人的内心,道德思维要求个体道德品质化为社会伦理,二者具有互补性。在思维的依据和目的上,德治思维追求伦理秩序,伦理精神和规则是其依据;道德思维追求德性和幸福,道德品质是其直接依据。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其目的和依据的一致性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有的来自古代寓言,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前人作品,也有的来自群众口语。一经形成,就不容任意改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非成是的情况是有的,如“莫名其妙”又作“莫明其妙”,“故步自封”又作“固步自封”,“每下愈况”现在多作“每况愈下”之类。但解释起来,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有意改动成语的情况也是有的,如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反应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外表的姿态或动作。所以说一个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通过他的体态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千真万确的——体态语言不仅可以补充语言文字的未尽之意,而且也能从相反的方向抵消虚情假意和违心的部分。比如:一个女子流着泪告诉她的求爱  相似文献   

15.
左脑是长于抽象思维、数字推导、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半球;右脑则是长于形象思维、图形安排、非连续性和直觉性的半球。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活动,乃是这两个各具优势的脑半球之间功能交流或相辅相成的结果。但创造心理学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创造过程,尽管总体说来,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但创新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利导思维也就是光明思维,就是始终着眼于事物的光明面,并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凡事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凡事都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理解,一切情况都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考虑,包括吃亏、倒霉、疾病、死亡,都看成是正常的,无所谓的,是可以改变  相似文献   

17.
求职,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还是蕴含着许多技巧与方法的。一个成功的求职者,必定具备比其他落选者更多的求职智慧。当然这并不是说落选者的技能与业务水平绝对要比成功者差。有时,恰恰相反,可是最终的结局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因此,求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郝文新 《美与时代》2013,(11):21-21
分析几个较为典型的成语典故的使用错误,指出错误现象及形成的原因,详细介绍几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原意、比喻义及正确的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他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作为孩子,结交朋友,本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家长应该给予支持。然而,我们家长还应注意一点,那就是正确引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目的 春游后的第一天,杨明妈妈告诉我,春游时杨明因帮上厕所的同学看看书包,竞挣了一元“看包费”,让我调查一下,把钱还给那个同学。在我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又发现彬彬因买可乐钱不够,向小硕借了三元钱,为了少还小硕一元,把先让小硕喝了第一口作为少还一元钱的理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