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儒家经学,上接汉、魏,下启宋、明,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现仅就唐人研治《易》学在继承和发展上略作一些比较的分析和研究。唐人研治《易》学,主要集中体现在三部著作里,一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二是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三是史徵的《周易口诀义》。这三部著作反映研治《易》学的三种方法,也代表研治《易》学的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李守力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是密切相关的两部著作:前者以重建《周易》经学为宗旨,继承传统的经学注疏路径,融汇《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的易类著作以及近代名儒的易学著作共1500余种,逐卦逐爻、逐字逐句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后者则是学习前者的辅助参考著作,主要内容是论证"观象系辞"体例  相似文献   

3.
刘大钧教授著,四川巴蜀书社1999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421页。该书曾于1986年初由齐鲁书社初版,旋于1988年元月再版,是年6月又予加印,是建国后第一部正面肯定象数易学并对其进行简要系统诠释的著作,对于人们了解易学的本来面目,恢复象数易学的学术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书中,作者以《〈周易〉泛说》和《关于〈周易大传〉》为题,对“周易”一词的内涵,《周易》一书的性质、结构,《易大传》的称谓、著作年代、学术思想归属以及六十四卦排列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探析。在《关于<易>象》一节…  相似文献   

4.
郭或先生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5月出版发行,全书 22万字,243页。刘大钧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李申教授为之作序。《周易》是一象数义理合一的模式,历代以象数解《易》的著作有之,但以易图系统解释《周易》卦爻辞的著作却并不多见,为此作者系统摘录了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即宋郑东卿《周易疑难图解》、明刘定之《易经图释》、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中的有关资料,并附按语略加解说,读者由此可对以图释经的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此为该书卷一之内容,题为《易经》六十四卦象解”。前人(特别是宋人)为解说《…  相似文献   

5.
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著易学著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先从读《周易》原典开始。他治学态度诚实,虽然对《周易》本义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但是面对学生提问,常作"不可晓"的回应。但他执着于《周易》本是占筮书、卦爻辞本为占筮所用的观念,在释读有些爻辞时难免为其牵累,反而有违文王本意。这是朱熹在《周易》研究中的一个失误。  相似文献   

6.
《易笺》是一部研究阐发《周易》的哲学专著,成书于清初乾隆年间,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陈法手著。书中全面分析了易学研究中象数派、义理派、训诂派的理论得失,把程朱的义理易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是继王夫之《周易外传》之后又一篇有影响的易学著作。陈法(1691—1764)字世垂、圣泉,晚年号定斋,贵州安平(今平埧县)人。历任河北顺德府、山东登州府知府,河东运河道,及江南卢风道、淮阴道、河北大名道道台。乾隆十一年黄  相似文献   

7.
一、《周易图象几表》系方以智著作方以智著《周易图象几表》是有史料根据的。最早的记载是康熙年间所修《桐城县志》;尔后《安徽通志》卷二百十八《儒林》于方以智条目内也载方氏“著有《周易图象几表》”;待到嘉庆年间陈忠裕编其诗集时,于一首诗的题下按语中又说以智“所著  相似文献   

8.
关于《周易》的性质, 学界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周易》是一部筮书; 《周易》是一部史书; 《周易》是一部伦理书; 《周易》是一部哲学书; 《周易》是一部管理书等。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差别, 一方面取决于《周易》所包含的内容。《周易》内容包罗万象,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 “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随着社会发展和历代学者对《周易》的解释, 《周易》的内容和性质也在发生变化, 这为确认《周易》的性质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周易》,是人类历史上完整地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著作,中国人的类比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在对这部经典的阅读和阐释中得以训练和提升。所以,它被尊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最近二十多年,上海学术界在周易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版有专著十多部、论文数十篇,近十位资深教授、研究员,是我国考古易、考据易、美学易、逻辑易、科学易的开拓者或研究骨干,上海已  相似文献   

10.
《易之道》     
苗孝元、姜在生著,齐鲁书社2002年9月第1版。全书20万字,259页。本书是一部关于《周易》数理探原性质的著作,作者对某些易图、卦序、卦位以及大衍之数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周易》是中国古代贤哲依据生命现象创造的一个用严密的数理逻辑语言表  相似文献   

11.
寻微探幽古树重华──喜读《周易述论》崔波刘太恒先生的《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性强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易源奥义》一书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源奥义》作者保巴(《元史》为保八),字普庵,号公孟,元初人,蒙古族(一说色目人),居于洛阳。曾任太中大夫、黄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等职,终于尚书省右丞。著作除《易源奥义》一卷外,尚存《周易原旨》八卷,《周易尚占》等著佚。 《易源奥义》是一部研究《周易》的著作,全书三千余字,并附“河图’、“洛书”、“八卦”等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范谔昌曾从李处约受易学,传陈抟《周易》象学,为陈抟易学南支重要传人。其后学有刘牧、黄晞、陈纯臣等。范谔昌《易》著作有《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周易证义疏》等。其易学引入了汉易纳甲、纳音之法和道教"五子归庚"之说,较陈抟更进一步。其《易证坠简》在校勘《周易》经传方面有一定成就,而辨《系辞》命名及《易传》周、孔述作次序,开后世怀疑《易传》非孔子所作之风。《周易证义疏》一书则可能是在《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的基础上阐发河图、洛书象数之说的义疏体著作。  相似文献   

15.
陈重 《周易研究》2013,(1):17-24
陈襄在其著《易讲义》中对大有、谦、豫、随、师等五个卦作了详细的讲论,是宋初较早采用"义理解《易》"方法诠释《周易》的儒者。陈襄以"即天道以明人事"的方法解释《周易》;引用儒家典籍与《周易》文本互释从而证明之;诠解人生、议论时政进而应用《周易》。无论在解释方法还是应用手段上,陈襄都对《周易》及其思想进行了开新式的探讨,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陈襄解释、证明、应用《周易》,对之抱有深厚的情感,《周易》也成了陈襄心灵寄托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新书架《周易折中》由清康熙皇帝御纂,大学士李光地总裁的《周易折中》,虽称以朱熹《本义》为主,《程传》次之,但广采汉、晋、唐、宋、元、明共218家易学名著之精华,是一部集历代象数易与义理易之大成的易学巨著。该书经刘大钧教授精心校点整理,由四川巴蜀书社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一股研究《周易》的热潮。研究《周易》的人逐渐多起来了,队伍扩大了;研究《周易》的著作和文章也多起来了。其中有的是探讨《周易》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有的是企图从《周易》的思维方式中寻觅智慧、索求启迪,去管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易卦与趣味数学欧阳维诚近年来,不少易学爱好者将《周易》与数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少读者都希望了解,《周易》与数学之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笔者曾著《周易的数学原理》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对《周易》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书,然而它更是一部系统的人格理论著作,因为该书在向问卦者历示吉凶祸福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解决问题等方面应取何种人枯,应遵循何种行为方式,《周易》的这个性质,《周易大传·系辞下》曾以...  相似文献   

20.
正孙福万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全书55万字,628页。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周易》和《论语》是非常重要的两部著作。《周易》为五经之首,又是三玄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而《论语》则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为四书之一,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把《周易》和《论语》联系起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