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钱看”和“一切向钱看”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没有!“向钱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在一切领域、一切情况下都以“钱”为目标,但它同样也没有把它限制在某一领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向钱看”,在本质上只能是“一切向钱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使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1983年5月5日发表的一则关于首都个体户青年座谈反对“向钱看”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重视、深思。《中国青年报》8月9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为“钱”正名》的文章,编者按诜“该文就‘向钱看’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不对呢?欢迎大家讨论。”之后,“‘向钱看’对不对?”问题的讨论,趋向热烈和深入。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怎样看待“钱”的社会作用?要不要“向钱看”?  相似文献   

3.
据不久前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八大城市的统计,在受理的离婚案件中,有“第三者”插足的约占40%至50%。第三者问题已日益为社会所瞩目。法学界、社会学界、伦理学界都曾对此进行过热烈讨论,由于在婚姻关系中“第三者”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至今认识不统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的能动性问题是理论宣传和研究经常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但对于人的能动性的含义和形式等基本理论问题,理论界并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人的能动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才有了进展,但就已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些研究还是初步的。  相似文献   

5.
198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这一论断提出的根据、基本含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创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如何建立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广大群众的密切注视。近来,一些报刊相继发表文章或开辟专栏,展开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知识经济的哲学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 ,我们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深刻转变中。我国理论界正热烈地进行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讨论 ,《哲学动态》19 99年第 7期已发表了一篇概述文章 ,这里再根据一些新的材料作些补充。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一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人文杂志》编辑部和《陕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于1983年1月17日在西安联合召开第一次“关学”讨论会。西安地区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学和科研的专业工作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指出:自北宋张载(1020—1077)创立“关学”学派以后,关中地区“理学盖昌”,即从研释张载著作而论,如明代吕楠之《张子钞释》、韩邦奇之《正蒙解》、刘玑之《正蒙会稿》、清初李元春之《张子释要》等,几乎代代相传,“道脉不绝”。但是,运用  相似文献   

9.
“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钱看。”这个似是而非的口号,经过理论加工,似乎成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远大社会理想和现实经济利益关系的生动而警辟的概括。它出现于报刊、流行于社会,在思想认识上造成了混乱,因此,颇有辨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自然会对哲学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进行反思。近几年来,在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在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  相似文献   

11.
利益问题引起哲学工作者们的关注,毫无疑问是与改革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本义拟将近年来有关利益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关于利益定义 什么是利益?一种观点认为,利益是处在生产力和需要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人们个体生存与社会活动的客观条件。其主要特性是客观性、历史性、集合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利益就是人的需要。对此,第三种观点提出异议,指出把需要作为利益,就会得出人们奋斗所争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全球化问题”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1979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朱先生为此书写了一篇《序论》,在《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哲学界在对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进行广泛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针对我们目前的一些教材和专著对于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阐述方面的缺点,提出了要专门而系统地研究唯物辩证法的体系问题。但对唯物辩证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安排,存有较大的分歧。现将几种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关于构成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原则问题参加讨论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构成唯物辩证法体系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1)逻辑和历史的一致;(2)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智能模拟机的出现和运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从哲学上加以概括和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1980年以来,在《哲学研究》、《东岳论丛》、《复旦学报》、《学术论坛》等刊物上,陆续载文,就认识论研究的对象、认识的主体、是否存在“人工认识主体”等问题,开展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歧看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伦理学会1984年年会于5月28日至31日在蚌埠市举行。会上除交流关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外,重点讨论了“改革与道德”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伦理学工作者在当前我国进行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历史性变革中,应当满腔热情地注意和研究改革中在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对改革中涌现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17.
由《人民日报》理论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学与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委党校、《中州学刊》等单位发起召开的“改革开放与人生价值观”讨论会,于1993年5月4日至8日在郑州召开。30余人出席会议。这是继全国人生价值观多次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讨论会。会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人生价值观产生的变化。在充分肯定积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会议讨论了“人本主义价值论”或“需要价值论”问题。有的同志提出以满足人的需要界定价值是错误的。它将使用价值看成价值,有用即有价值。而价值指的不  相似文献   

18.
“检验实践的标准”是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中提出的一个问题。1980年至1981年,全国各报刊展开过讨论。1988年以来,随着人们对改革实践的反思和生产力标准讨论的深入,这个问题被重新提出,并展开讨论。下面就两次讨论作一综述。一、“检验实践”的含义有五种理解:(1)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它只有成功失败之分,没有正、误之别,“检验实践”就是检验实践的成功与否。(2)人类实践活动同人的其他主客观活动一样,在其性质上都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检验实践”必然涵括着检验实践的正确与错误。(3)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有所谓事实与价值之分。对实践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如何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是哲学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对儒家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是演变为儒教(宗教)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任继愈同志在《论儒教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和《儒教的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等文中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直接继承殷周奴隶制时期的天命神学和祖宗崇拜的宗教思想发展而来的,本身就具有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第三者”问题 首先,对“第三者”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凡与已婚夫妇一方谈情说爱,或进而发生性行为的人,都是“第三者”。另一种意见认为,凡与已婚夫妇的一方有通奸关系或无通奸行为而有暖昧关系,并导致对方离婚,造成某家庭破裂的,才是”第三者”。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当事人与配偶的一方,必须有通奸行为,又有达到与其结合为明确的目标,才认定为第三者,除此之外,一概不能称作为第三者。究竟何谓“第三者”尚无一个较为统一的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