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2.
引言宫观,是当今道教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道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人们要了解道教,信仰道教,甚或学道、修道,往往先从接触宫观开始。因此,宫观是人们了解道教、认识道教的主要窗口。宫观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道教的前途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锐 《中国道教》2010,(1):15-18
一、道教宫观的内涵和外延道教的宫观是道教神圣宗教理念的屋化空间,集中反映了道教的神学思维和理念;它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可以这样说,宫观是道教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也是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斌 《中国宗教》2018,(8):74-75
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除了要增强宗教文物保护管理意识、依法依规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掌握文物保护管理的知识技能之外,充分发挥宗教文物的文化功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本身有传承道教文化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只有加以充分挖掘、研究,才能真正诠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除了要增强宗教文物保护管理意识、依法依规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掌握文物保护管理的知识技能之外,充分发挥宗教文物的文化功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本身有传承道教文化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只有加以充分挖掘、研究,才能真正诠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教有许多积极的教义精神和内容,都是通过宫观展示和发挥出来的。依托宫观,道教在历史的过程中进步发展,展现了道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特有的精神风貌,许多著名的高道也是在各个历史的时代中依赖宫观环境发  相似文献   

7.
汤慧 《中国宗教》2023,(1):66-67
<正>“宫观造像”是指道教宫观殿堂中供奉的神像。(陈耀庭:《道教礼仪》、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不同于个人以造功德为目的的造像,宫观造像的制作通常遵照官方规定的形制,因此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程式化的特点。道教宫观造像是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具有相对清晰、系统的发展脉络,因此成为研究道教艺术的优秀样本。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学品种,而宫观楹联是道教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语句精炼、内涵深刻,劝世扬善、耐人寻味,借景喻世、发人深省,融入生活、流传久远。道教宫观大都建于名山大川或风景闹市,它不仅是道教信徒过宗教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广大游人观光览胜之...  相似文献   

9.
<正>宋词中有大量与道教活动、道教宫观相关的内容。宋代文人喜欢前往宫观拜谒道士,感受道教文化。图为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雪景。一在宋代,道教被历代帝王所尊崇,在宋朝社会上层出现了"崇道"现象。早在北宋时就产生了"宫观官"制度,由朝廷的文官充任宫观官,并且参与道教事务;甚至在科举考试中,道教经典也成为考试命题的来源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宋代文人必然与道教文化发生广泛关涉,道教  相似文献   

10.
道教治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生 《中国道教》2001,(3):18-22
宫观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宫观为核心的教团组织是合理化的正统道教的基本组织方式 ,它以信仰者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方式 ,取代了原始道教时期思想芜杂、人人称教、缺乏合理组织与教团规范的、民间化的散漫状态。宫观组织代表一个信守正统道教思想的教团 ,与社会各层人士和政治组织发生正常接触和交流 ,它已成为道教教团内部、教团与政治组织、社会民众进行交流和接触的重要媒介。基于宫观组织 ,道教教团与社会和政治之间 ,建立起信用关系 ,在这种信用关系中 ,宫观成为一种信用象征。基于这种信用关系 ,宫观成为道教教育信众、教…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还没有出家时,也曾到过几所道教宫观参观游览。当走进殿堂、见到那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神像、威严庄重、道气凛然的值殿道士,便油然产生一种既好奇又神秘的感觉,好似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而现在,我也成了一名终日出入庙观的道士。在专修班学习时期,到白云观殿堂值殿,每次都要接待很多香客、游客以及港澳同胞和外宾,慢慢地懂得了值殿是道教宫观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搞好宫观开放的重要环节,从这里可以反映出中国道教的面貌。因此,要求值殿道教徒不但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道教知识,随时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自己的仪表言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道教,  相似文献   

12.
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宋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历代帝王对道教的推崇,极大影响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道教文化的态度,这也生动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当中。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与道士群体交往密切,创作的作品涉及道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抒发仰慕神仙、崇尚清虚的道教感情,赞颂神仙高道的功业事迹,记述与道士隐逸的交往、与道教徒的诗歌唱和,描写道教的各类活动,对名山宫观的题咏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道教的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大尊、道德天尊等神尊。因此,道教几乎所有的“十方丛林”和著名宫观均供奉有上述神尊,如果没有供奉“三清”、“玉皇”等主神,似乎该道观不为丛林,或格局正待完整,不然为小庙(即子孙庙)。这种情形亦成为道教丛林宫观一种习惯或说是道教丛林一种规范和模式。在湖南的一些庙宇中,除祀奉一般道教神明外,还有一些庙宇供奉着地方神祗。这些庙宇将人们自发的信仰观念及民俗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反映道教功德成神的特质。现将主要的和有一定影响的这一类的庙宇简介如下,以便分析它与道教…  相似文献   

14.
江西樟树市是驰名中外的“药都”,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在这个城市里,有一座曾焕发出耀眼光辉的道教宫观——三皇宫。该宫是樟树药都的纪念碑,是樟树药文化和道教文化的载体,也是医道同源、药道同源的最好见证。此宫坐落在樟树市密如蛛网的街巷深处,它既有道观的庄严,又带有世俗的繁华。它曾经是樟  相似文献   

15.
<正>道教素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在古代社会里,它与儒、释合称三教,是中国文化的支柱之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格局大变。及于现代,中国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格局,原来所谓三教的地位也随之大变。那么在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道教的文化地位应当如何看待,道教本身又应当承担起什么样的文化责任,可以有什么样的作为呢?当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意义。对于道教来说,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道教学定义为以道教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指出其任务是系统地描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现象和文化而存在的道教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追溯其历史,分析其特点,判断其价值,揭示其本质及发展规律。本文还介绍了道教经典、道教史、道教思想、道教科仪、道教文学、道教宫观名山、道教音乐、道教外丹术、道教内丹术、道教医学等方面,认为这些是道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认为,道教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上层建筑的其它领域,与国外,都发生了或疏或密的联系,这些联系也属于道教学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冀中南地区即是太平道的发祥地。1直到近现代,冀中南地区仍有众多的道教宫观遗迹。据统计,民国以前河北省道教宫观有347处,冀中南则多达222处,约占全省道教宫观的63.97%。2位于冀东南的广宗县,它的道教及斋醮始自太平道,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且历久弥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市场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市场”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文化”是借助意识和语言而存在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不能进入买卖市场而构成“文化市场”的。可以进入市场而具有商品属性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的物化载体和物化形式。因此,如果要说有什么“文化市场”的话,那只能是“文化物化产品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用货币交换的主要不是这个文化物化产品的文化价值,而是它在物化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和成本。可以花同样的货币买到一套黑格尔的《美学》或一套庸俗消遣小说,但两者的文化价值可能相距十万八千里。有人认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文化价值,因…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道教文化之旅》大型系列丛书以100所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为对象,每册介绍一个宫观。向社会人群提供优秀的道教文化"产品",有利于提升道教形象、扩大道教影响。为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满足信教群众及道教文化爱好者需求,中国道协研究室以道教宫观为研究对象,推出《中国道教文化发现之旅》大型系列丛书,并在近日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向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系列优秀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元五世纪初产生的几部有代表性的上清派道教经典中,似乎可以找到对于理解道教的形成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东西。其中,《真诰》无疑是最重要的。《真诰》仙真世界的营构有其内在的理路与法则,这就是,它表现出基于宗教的视域统摄自然、人文及历史的努力。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乃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其根本含义是,在伦理性人文诠释系统遭受严重危机之际试图确立一新的人文诠释系统也即宗教性人文诠释系统。这一人文型态的迁化是与道学向道教的演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道教的成立也就是主流文化由单一的伦理型向伦理与宗教二元型的嬗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