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医”现象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神医”并非罕见,他们常施展浑身解数,或给自己戴上自制的各种“高帽”、“大帽”、什么“国标抗癌协会主席;或假借名人、甚或政界要人的提携,多少沾点余光;或让身世充满着曲折离奇的迷露,对于“神医”的泛滥,当务 急是对全民进行破除迷信、崇尚宾教育,提高全慢旗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宋瑾 《美与时代》2014,(7):45-46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繁忙机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丢失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忽略了很多内心的感受,慢慢放弃了对生活质感的体验。因此“慢设计”开始在设计领域产生影响。慢设计强调内涵,在实现设计的功能性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体验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作品能够带来新的身体感受和精神感受,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摧”与“催”、“寥”与“廖”是两组容易混淆的词,它们因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发生差错。先说“摧”与“催”。“摧”有两种读音:一种是“cuī”,含有毁坏、破坏、折断、挫败、讥刺、伤等意思,如摧残、摧折、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等;另一种是(“cuò”错),通“莝”,锄草。“催”只有一种读音:“cuī”,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催促”(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如“催他来信”、“催你回家”等;另一种是“促,  相似文献   

4.
“是”、“是者”、“此是”与“真”──理解海德格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哲学中,“是”(Sein,being)与“真”(Wahrheit,truth)是形而上学的两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自巴门尼德以来,历代哲学家,特别是大哲学家,包括亚里土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都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我们对“Sein”和“being”的翻译多种多样,主要有“存在”、“在”、“有”、“是”,等等,其中尤其绝对以“存在”和“在”为多。我认为,以“存在”(“在”和“存在”区别不大)来翻译和理解“Sein”和“being”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十分严重,因为它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对西方人所探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前,我觉得堂堂大学生,干一个公司的文秘,应该绰绰有余。正好我们几个大学生毕业前到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安排我们做文秘。 在培训时,总经理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大学生要从倒水、泡茶开始学起,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一是态度问题,倒水、泡茶就是要有服务他人、服务老板的意识;二是技术问题,先例与后倒,多倒与少倒,快倒与慢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胡晓光 《法音》2001,(2):17-20
在一般佛典中,“唯识”与“唯心”这两个概念是不作分别的,如“万法唯心”与“万法唯识”实际就是同义语。有时“心”与“识”组成一词--“心识”或“识心”,都是把“心”与“识”当成同一范畴。“心”与“识”虽在概念内涵方面有共通部分,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名相,其词义与使用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汉译佛典中的“心”,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一是“质多”(citta),二是“汗栗驮”(hrd)或“干栗驮耶”(hrdaya)。“质多”之心是指意识活动的心,而“汗栗驮”或“干栗驮耶”之心则是指肉团心和树心、核心、心要。肉团心即心脏…  相似文献   

7.
先秦德法等学派都是在春秋战国“周文疲弊”背景下应时而起的“务为治”的政治学说。其中孔子的核心概念是“仁”,政治理想是“仁政”;孟子侧重的概念是“义”,政治理想是“王政”;荀子侧重的概念是“礼”,政治理想是“礼制”;韩非的核心概念是“法”,政治理想是“法治”。“仁”“义”“礼”“法”的变化来源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调整。孔孟荀韩四人的具体主张虽然不同,但都坚持人道实践原则一点是一致的。在此原则下“义”、“礼”特别是“法”对于前者表现出的恰是一种合理的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创造发明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刚开始某一项发明创造时,进度较快,而后就可能渐渐地慢下来,特别是在达到某一水平后,进展慢到觉察不出,仿佛“停滞”在一点上似的。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随着创造的深入,所碰到的新问题越来越多,而新问题是不能一下子...  相似文献   

9.
一阶逻辑里有两个基本的量词,即:全称量词“所有”和存在量词“有的”。在引进等词后,可以定义出“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个”,“恰好有n个”(n≥1)这些数量量词。传统逻辑也讨论过“多数”,“少数”,“几乎所有”等词项的含义。这些词项也可以在带等词的一阶逻辑中得到表达和处理。传统逻辑一般认为“多数S是P”蕴涵“少数S不是P”,“少数S是P”蕴涵“多数S不是P”。“所有S是P”不蕴涵“多数S是P”。“没有S是P”不蕴涵“少数S不是P”。“多数S是P”不蕴涵“少数S是P”等等。这种理解的关键在于“所有S是P,并且有S”不算“多数S是P”。上述这种理解并不能完全解释自然语言里使用“多数”和“少数”的情况。在投票  相似文献   

10.
孔子之“兴”有三义:在根柢上是源于“心”的创造力量,在性质上是“善意”不已的冲动,从存在状态看是道德生命的活动。“兴”开启了“诗”与“仁”对接的思想通道,确立了“孔子诗学”的内在依据。“孔子诗学”是孔子儒学的一种哲学形态。“兴”从横向、纵向上撑开了“孔子诗学”的思想体系。“兴观群怨”是一种与“风”“雅”“颂”不同的思想结构,是对儒学人生意义的全幅涵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道德生命的形成与实现历程。“兴”提升了“孔子诗学”的道德理境,赋予了孔子儒学一种诗性智慧,开创了儒家诗学思想又一经典阐释传统,此即“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些报刊文章,谈到提拔使用干部、人才,常常是“启用”、“起用”混用。例如,同是一张《解放日报》,在11月3日的一篇文章题目中,用的是“启用新人”,而在11月12日的文章题目中,用的又是“起用一代新人”。“启用”、“起用”究竟哪一个用得确切?我们不妨先辨析一下它们的词义。启,《说文》的解释是:开也,从户从口。这是一个会意词,现代汉语中一些含有词素“启”的合成词,大多用的启的本义或引申义,如启发、启动等,而且这些动词所支配的对象大多是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启用”这个并列式合成词也是这样,《现代汉  相似文献   

12.
“尔迈力”在我们许多人的概念里是“善行”的意思。其实,它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真正的意思是“工作”、“行为”,如果在该词的后面加上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才具有“善行”的含义。“尔迈力”涵盖人一生的全部行为———无论其善恶。因而,我们不仅把洗大、小净、...  相似文献   

13.
“中”、“中庸”、“中和”平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它是由“中”和“庸”二方面含义构成。“中”是事物的核心,又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与和谐的表现,它贯穿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乃至死亡的全过程。万事万物始于中而又止于中。道从中出,中即道。“庸”为“常”,“中庸”之道就是“中常”之道,也就是说“中”道乃是事物的常道。“中庸”反映了儒家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哲学上本体和认识论范畴。“中和”则是儒家把“中”道用到处理各种实际事物中以求得和谐。“中庸”是就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言,“中和”则主要指人们运用‘“中庸”而达到理想的和谐境界而言。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艺术形象构成的角度看,“兴”与“意境”都是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都由“情”“景”二元构成。不过“兴”之景只是借以引起其情的“物”,而“意境”之“景”则是“处身其境”的“境”,即主体处身于其中借情感体验过程中酝酿、萌生特定情感和独特感受的生活环境,而且“情”与物”、“意”与“境”生成关系的方式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作”是一个很古老的词,在商至西周时代即已广泛使用。在甲骨文、金文里写为“乍”,有建立(如“乍邦”)、兴建(如“乍邑”)、制造(如“乍钟”)等意思。后来加了“人”旁,在先秦典籍里有多种意思和用法,如兴起(《周易·乾卦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创作(《尚书·益稷》:“帝庸作歌”)、振作(《左传·庄公十年》)等。相传产生于帝尧时代的《击壤歌》,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句。根据后句,有人把前句的“作”解释为“起”,也有人解释为劳动、工作;均与兴起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价值的研究能否成为科学,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应当”与“是”的统一。“应当”是人对自身行为的要求、愿望等的表达,“是”则是关于对象世界的本质、规律、状况等的客观描述。前者属于应然判断,后者属于实然判断。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有一句口头语:“人生在世”。译成白话就是,人生在世界之中,借用海德格尔的语言来说,即“在世界之中存在”(In-der-Welt-sein)。所谓“在世界之中”,或简称曰“在之中”(In-Sein),究竟是什么意思?人总归是在世界之中,这是不待言的,问题是如何“在之中”?对于“在之中”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有两种意义的“在之中”:一是指两个现成的东西,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之中”,例如水在杯子“之  相似文献   

18.
“姊妹饭”苗语叫“能敢良”(音译),意思是“欢心的饭”。“姊妹饭”是在特定的日子中,由未婚女青年准备,用来款待未婚男青年的。是由红、黄、白、蓝、黑等色混合而成的“五彩糯米饭”。有的称这一特定的日子为“姊妹饭”节,在“姊妹饭”节日期间,外地来的男青年,到任何一家去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和敬慕,并向她们讨吃“姊妹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款待。通过吃“姊妹饭”,男女青年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终身伴侣,所以“姊妹饭”是“欢心的饭”。吃“姊妹饭”的习俗,在贵州省镇宁六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的施洞保留最为完整。  相似文献   

19.
“有意见”、“没水平”、“是时候”、“不是地方”等等,这些动宾短语在日常的言语交际里其语义内容人们多不会照字面去理解。这里的“有意见”并不等于“有+意见”,而等于“有+(不赞同的或不满意的)意见”,“不是地方”说的是“不是好地方”或“不是合适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名词的语义偏移,说这里的名词“意见”、“地方”等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不再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看法或想法”和“空间”,即它们的语义偏移到了指特定的“意见”和“地方”了。(见《名词在特定环境中的语义偏移现象》《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20.
公司举办了一场文娱活动,其中一个比赛项目是比赛骑自行车。比赛规则规定:不是比谁骑得快,而是比谁骑得慢,谁最慢到达终点谁为胜利者。这个比赛项目非常新颖,吸引了许多员工参加。大家开始以为这很容易,只要将车骑慢就行了。可是,等到实际比赛开始,大家这才觉得要将这车骑慢比骑快更难。骑慢了,车就倒了,骑快了,冲到前面去,就失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