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这才组成了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可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如果个性太强,就会缺少安全感,所以便去跟风,和自己相似的人越多,自己越觉得人生和生活会越保险,因此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周围的这种跟风太多了:有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大学时偏偏扎堆于所谓热门的专业;现在大学生创业很流行,有的孩子原本适合走科研的道路,可是他向父母一伸手就是几十万的“创业基金”,非要当什么CEO;  相似文献   

2.
赌牌     
一个人好打纸牌赌博,不论是两人玩三人玩四人玩多人玩,逢赌必输。他很是气恼,发誓不再赌了。一天,他上山放牛,将牛拴在树枝上让它吃草,自己坐在草丛中想着以前赌牌的事,越想越气,愈想愈不服气,于是摸出随身携带的牌,对自己说:“四人打是输,三人打也是输,两人打还是输,我就不信,一人打也会输?”他就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听得身后有人高声叫骂,他凑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惊叹于某些预言的神奇,殊不知,创造奇迹的就是你自己。谨以此文献给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人。英国作家查理斯出生贫寒,他自幼酷爱文学,也写了不少文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艺术天才,不表现于我们目前所讨论的文学,而表现于建筑及其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当时的哥特式教堂,如果不能使一个近代人觉得自己的渺小,至少也可以打击他的傲慢,使他不敢对他的中世纪祖先采取鄙视的态度。——约翰·麦茜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可是,他只读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读书很用功,但做事过于拘泥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得知语文老师对他评定的缺点后,认为这种不适应文学的缺点用在化学上也许很适合,便建议他改学化学,他高兴地答应了。他的改行,  相似文献   

6.
船的事情     
《思维与智慧》2007,(17):23
有一个人,他叫二柱子,行舟于河上,风生浪起,天昏地暗,二柱子有点紧张。这时,上游一只船直冲过来。二柱子大喊,让对方改变方向。船不管,越行越近,相撞。二柱子的船侥幸没被撞翻,他不禁大骂对方船主:你瞎了眼了吗?再定睛看,船上无人,缆绳断了,是漂来的空舟。二柱子不禁大笑。  相似文献   

7.
正回族作家冶生福来自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地处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回族、汉族、藏族、土族等众多民族的人们安居于此。他在一些散文随笔中反复提及自己的故乡,这里不但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文学得以真实存在的"精神原乡"。冶生福书写的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回族人的日常,那些真实可感的人与物支撑起了他的文学空间。在冶生福身上看不到任何盛气凌人、矫揉造作的东西,相反,你感受到的,是谦  相似文献   

8.
陈某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单位平时很少与人交往,经常是独来独往。单位同志间一些人情上的礼尚往来,他从不参加,当然,自己的事也不要人家参与,这样的日子倒也过得自在。 可陈某万万没有想到,跟自己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妻子竟会突然弃他而去,投入另一位男子的怀抱。这使他感到莫大的愤怒与屈辱。但他想,“家丑不可外扬”,于是,就决定把这种情感深深地压在心里。哪知,他越想隐瞒,越  相似文献   

9.
李菁 《中国道教》2002,(2):54-56
文学是一个宽泛的范畴,简言之,即人学。特定时期的文学反映的是那一时期人的所有 外在活动状态和内在心路历程。对这一范畴越细致地分类剖析,便越能真实地再现那一时期人的本真,对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的研究即是如此。它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笼统概念,以更深入更细密的划分和研究,为读者揭开了一个通常为文学史忽略的领域,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南宋金元人的活动画卷,这当是詹石窗先生所著之《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的选题意义之一。承担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并不简单,作者面临的是大量繁杂的原始文本,要经过耐心地…  相似文献   

10.
回族作家冶生福来自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地处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回族、汉族、藏族、土族等众多民族的人们安居于此.他在一些散文随笔中反复提及自己的故乡,这里不但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文学得以真实存在的"精神原乡".冶生福书写的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回族人的日常,那些真实可感的人与物支撑起了他的文学空间.在冶生福身上看不到任何盛气凌人、矫揉造作的东西,相反,你感受到的,是谦虚而亲切的态度、真诚而善良的情思.  相似文献   

11.
李菁 《宗教学研究》2001,(4):135-138
文学是一个宽泛的范畴,简言之,即人学。特定时期的文学反映的是那一时期人的所有外在活动状态和内在心路历程。对这一范畴越细致的分类剖析,便越能真实地再现那一时期人的本质,对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的研究即是如此。它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笼统概念,以更深入更细密的划分和研究,为读者揭开了一个通常为文学史忽略的领域,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南宋金元人的活动画卷,这当是詹石窗先生所著之《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的选题意义之一。承担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并不简单,作者面临的是大量繁杂的原始文本,要经过耐心地考…  相似文献   

12.
生活哲思     
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懦弱与卑琐。 我觉得,有些东西不用去装,也不值得去装。人类的身上,包裹了多重的画皮,已经够累,够沉重。一个人,活得越虚荣,就会越疲惫。所以,我脱掉它,这样,好在裸露的灵魂中,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13.
让智慧带路     
一个人要成就某种事业需要许多外在条件,比如环境、所受教育、家庭背景等等,但没有哪种条件的重要性可以与一个人拥有的智慧相比。智慧就像神话中的一块魔布,它不经意间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我的表弟远从初中起就是一个文学发烧族,而且作文写得特棒,他立志长大之后一定要考中文系。表叔是一个作家,因为写作,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他怕自己的悲剧再落到儿子身上,坚决反对远搞文学。为了让远对文学彻底死心,他考大学时,表叔  相似文献   

14.
正人的自虐往往胜于他虐。被别人打了一拳,可能打的人忘了,看到的人也忘了,自己却忘不了。一遍遍地回忆,就是一遍遍地把自己重新打过。也就是说,别人打了你一次,你打了自己无数次。无力去战胜别人,就无休止地折磨自己。这样的人往往懦弱。越是懦弱的人,越渴望英雄主义。只是,所有的英雄主义,不过是自我脑海中的风暴。  相似文献   

15.
不转嫁祸端     
正晋代颍川人庾亮,曾任丞相参军,是晋明帝穆皇后的长兄。他的坐骑是一匹叫的卢的马,当时有一个叫殷浩的,劝他把马卖了,说的卢马是一匹凶马,谁骑它就会给谁带来灾难。庾亮听了之后,反而决定不卖了,他对殷浩说:"我卖马,必然有人买马,谁买了谁就要有灾难,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平安,而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呢?"他越说越感慨:"战国时期有个人叫孙叔敖。他在小的时候碰到过一条两头蛇。他听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首次探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当科目难度与兴趣存在冲突时,个体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而为他人选择高难度高兴趣科目;(2)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程度效应:为近的社会距离他人(朋友)选科时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缩小;(3)预期内疚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中起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己选科,为陌生人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诱发更高的预期内疚,从而降低其为陌生人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的偏好。这些发现拓展了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范畴,对家长、学校和教育咨询公司的选科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的言行举止看似愚笨,实际上他们都是聪明绝顶、深藏不露的智者,著名的“微软杀手”托瓦尔兹就是其中最典型最有名的一人。 芬兰人托瓦尔兹于90年代初发明了操作系统LINUX之后宣布,凡愿意使用该系统软件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LINUX的源代码。周围一些人对他的这种做法疑惑不解,他本可以使自己的软件商业化,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可他根本没有凭借发明得到多少利益。其实,这正是托瓦尔兹的精明之处,他不需要金钱,他的志向是借助一个小小的系统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电脑世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结果,由于他赠送了…  相似文献   

18.
我刚毕业那会儿,正赶上就业困难,像我这样的普通的本科毕业生随处可见,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工作都很费劲,更不要说谋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了。一天,为分配忙得焦头烂额的几个年轻人小聚,一起慨叹起生活中的种种艰难,纷纷抱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我们的机遇太少了。这时,一位已届中年的校友跟我们讲起了自己钓鱼的故事——那会儿,他正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乏味,落寞中时常拎着鱼杆去垂钓,连着去了十多次,换了好多地方,他都是收获寥寥,装鱼的篓子越换越小,最后干脆只拎一把钓竿和少许鱼饵。那天,钓技还不如他的同事老王约他一同去钓鱼…  相似文献   

19.
1.为自己壮一回胆陶陶是我大学校友,高我一届,因为都爱舞文弄墨,所以我们有些交往。俗话说:“文如其人。”可这话对他却一点儿都不适用。他文章虽然写的洒脱大气,性格却很内向,尤其呆在一群不大熟悉的人当中,每每拘谨有余,其状几近遭罪。毕业前夕,陶陶参加了市报的招聘,笔试成绩极佳。在面试之前,我们都替他担心,他那性格,可是先天不足啊'不想面试下来,陶陶竟榜上有名。他如愿以偿了。庆祝宴上,陶陶为我们讲了他为自己壮胆的经历:面试那天,他反复分析了自己性格的弱点,找到了症结,即面对生人会产生本能的不适应,以至于…  相似文献   

20.
爱的拍卖     
一位名叫奥尔特的巴西男子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拍卖信息,引起了巴西网民的关注。奥尔特拍卖的不是别的,而是他自己。他将自己的身高、体重、爱好等在拍卖信息中一一做了介绍,还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照片。只要谁能付出30万雷亚尔(巴西的货币),就可以买走他,只要不违法犯罪,奥尔特愿意为买走他的人做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