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云:奇文须得江山助。因而,一介文人,要想有大成就,写出好作品,平生一定要去这几个地方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神交古人。  相似文献   

2.
学会宽容     
一个人要有肚量和涵量,即宽容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缺乏宽容之心呢?个性小器者。古人云:“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意志拘守一隅。”试想一个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这也看不惯,那也容不得,到处与人结怨,哪能有“坦荡荡”的胸怀?私欲太高者。古人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多欲是万恶之源。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去满足和肯定别人,甚至还把别人当作自己发展途中的“假想敌”,那么他只配做一个“长戚戚”的小人。志短狂傲者。古人云:“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  相似文献   

3.
宁静的等待     
每当闲暇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我喜欢手拿一卷线装的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写下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4.
巫剑 《美与时代》2005,(12):57-59
要学好中国的山水画,既应懂得古人之理法,又要懂得自然之理法.在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临摹可以掌握古人之理法,写生能够掌握自然之理法,而临摹和写生不仅是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还是山水画家培养艺术创造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的精神状态要具有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用最纯粹的心态对待艺术。然而在当今的艺术领域中,很多人都忽略理论的重要性,只是熟练的掌握了绘画技巧。学古人之法,述古人之道,用发展创新态度,要深刻的认识到艺术不是纯粹的绘画那么简单,要结合一定的艺术理论,同自己的对绘画态度,认识加以创新,充分的汲取古人之法,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6.
快乐的家园     
我经常和友人讨论占代人与现代人的不同,最后的结论是:古人似乎都比今人快乐。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呢?很简单,随便翻阅占籍,古人自状其乐境的文字散漫无涯,大有炫示于后人之意:尔等或可灯红酒绿,却不能逍遥称意,怎如我们适意畅怀?  相似文献   

7.
刘行 《天风》2014,(6):I0001-I0001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古人提倡‘学贵有疑’,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从有疑到不疑,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意思就是说,话不在多,而在贴切与恰当。  相似文献   

10.
优雅的等待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手拿一卷线装的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写下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古人没有钟表和手表,古人没有电视和电话,古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不过,古人的生活节奏也不似当今这样的快速,古人的生活节奏是舒缓而闲适的,古人的民风是质朴而醇厚的。而且,古人有着优雅的等  相似文献   

11.
饥饿、性与母性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96级博士生(210097)郭永玉一、饥饿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人要维持生命,就要吃饭,而吃饭是因为饥饿。饿了想吃,吃了就不饿,饥饿动机或饥饿驱力(hungerdrive)是进食的原因,似乎是常识。但仍有几个问题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2.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好像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典所表达的思想并不那么深奥,也不是人们想的那么难。无论如何,现代人的知识要比古人丰富;现代人的思维能力要比古人强。古人能够想到、提出的理论与观点,现代人都应当,而且完全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佛典那么难读呢?其实,佛典之难,不是难在它的内容不好懂,而是难在其他方面。 首先,佛典的规模实在太大,数量实在太多。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作为立教依据的最主要的典籍只有二部,那就是《旧约》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力地反对把古人现代化达种非历史主义倾向,划清下面两条界限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分析、评论古人同把古人现代化的界限;(二)用现代的科学概念和术语解释古人思想同把古人现代化的界限。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这刚骨就是尊严。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而尊严跟心灵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充满真、善、美,从一定意义来说,就取决于他是否有尊严以及能否守护好它。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可以理解为,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古人意在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只顾现在,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在“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盛行的今天,远虑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事实上,考虑未来,在大脑中进行一段跨度适当的“时间旅行”,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幸福的当下。  相似文献   

16.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17.
刘蔚青 《管子学刊》2011,(4):92-95,10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本文系统阐述古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的意义及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即具有什么品质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8.
自责的魅力     
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世上矛盾纷争,十有八九源于只知一味指责对方,而不能反观、审视自身。  相似文献   

19.
鲤鱼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是一种淡水鱼,体扁鳞大,嘴边有触须二对,背苍黑,腹淡黄,尾赤红。由于它颜色美丽,体肥味美,古人极为喜欢它。《诗经·陈风·衡门》就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说: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里的鲤鱼?难道娶妻一定要娶宋国子姓贵族的姑娘?从这里我们知道,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吃鱼有一种风气,以黄河里的鲤鱼为最好。后来,鲤鱼一直是人们酒宴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人们送礼的珍贵礼品。《家语》就记载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  相似文献   

20.
乱翻书     
一直很欣赏一副对联: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工作之余,既无福享受河旁溪畔的垂钓之乐,也无心参与那所谓的“经济半小时”,更不能像古人那样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那么只有乱翻书了。在每个独处的清晨或深夜翻翻书,也并不见得要做什么大学问,但却可以给心灵提供一个平静而清幽的港湾。翻得多了,大脑中偶有灵光一现,随笔记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