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时儿童戏剧教育的现有组织形式进行了梳理,并且分析了这几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的利弊,最后提出三点关于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的设想:剧本来自儿童生活,由儿童与教师共同创编;将剧本分解为多个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积累表演经验;以剧场表演的形式整合儿童戏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保尔·克洛代尔是法国近代颇负盛名的戏剧家,在中发文化的交流发展史上他曾书写过重要的一页。作为一位与中国有着深切渊源的法国作家,他的许多戏剧作品都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欣赏,同时也形成了其本土戏剧文化与中国戏剧文化在互动行为下的“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3.
回顾20世纪西方戏剧艺术,反理性原则一直贯穿其中.无论是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荒诞派等都表现出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对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戏剧进行全面反叛:首先是对常规的舞台表现手段的反叛,其次是对近乎平面化的表现内容的反叛.戏剧的表现视角也从关注生活的浅层真实走向生活的主体--人所具有的内心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4.
安晓飞 《美与时代》2013,(12):131-131
数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体现的非常重要,我们每天几乎都面对生活中的戏剧,而我们本身自己就是戏剧中的主角,我们通过对数字的控制来实现我们生活中一些不能完成或者是不能讲的故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不同的戏剧化冲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满生机,让我们对于生活多一些细节的观察,生活对于每个人本来就是一种戏剧,而我们就是导演,我们如何用数字的手段去导演我们的戏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钱志中 《学海》2011,(2):178-182
清朝奢华铺张的宫廷戏剧演出活动与耗资巨大的皇家经济投入密不可分。本文从宫廷戏剧演出的专门组织机构设置、宫廷戏剧演出的经济支出结构以及皇家投资修筑戏台戏楼、置备戏班行头切末的经济投入等三个方面,考察了清代宫廷戏剧演出活动,评价了皇家经济投入所引致的示范效应对清代戏剧市场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戏剧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查阅文献和阅读书籍了解了戏剧艺术,体会了其中的精髓,本研究主要研究幼儿园中的戏剧活动对幼儿产生的影响,选择适合幼儿的戏剧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立松 《美与时代》2014,(3):155-155
众多学者和表演爱好者一直以来的争论和探讨的焦点就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它们存在很多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在创作原则,还是表演方法上。这也决定了影视演员可以参加戏剧表演,戏剧演员也可到影视界去寻找表演机会。然而,它们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特点和美学原则不同,决定了影视剧和戏剧的不同。理解和掌握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无论是在影视领域还是在戏剧领域都能成功塑造人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艳 《中国道教》2005,(2):23-25
奇幻多端的道教法术是戏剧浪漫、诡谲和传奇的重要表现手段,滋养了戏剧创作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戏剧作品又可以了解道教法术的奇幻特色。虽然正式的道教法术仪式是为某一宗教理念而展示的,与戏剧舞台上为增强戏剧性或体现审美而点染的道教法术动作表演不同,但总体上看,道教法术  相似文献   

9.
韩旭 《学海》2004,(6):123-126
莎士比亚戏剧生动具体地展示了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商业图景,尤其是海上贸易的迅速扩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并行,并以人文主义理想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商人形象。莎士比亚戏剧商业视野的核心是重视商业贸易,追求利润同时讲究信用和仁慈;坚持契约自由和保证契约兑现,同时“把慈悲调剂着公道”。  相似文献   

10.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王金汉 《美与时代》2014,(5):118-118
近年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戏剧大赛。大赛闭幕,评出各种不同的奖项,在获奖作品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优秀剧目,其中也不乏精品,这确实值得戏剧艺术家们自豪。特别是一旦有新剧目上演,各种赞扬之声便不绝于耳,再加上编剧、导演、舞台美术、演员等方面获奖,更是喜上加喜,锦上添花,各级领导接见,各种会议表彰,一时间,就好像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然而,风头过后,便无声无息、冷落萧条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把中国戏曲称为中国古代戏剧.戏曲作为中国国粹,的确是符合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定义,但与西方戏剧理论体系比较而言,中国戏曲的反戏剧性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明清传奇戏.传奇无论是在叙事策略还是在时空环境营造上,都有着与戏剧不相符的自我特色,虽不如西方话剧拥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有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研究明清传奇的反戏剧性,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了解,更能把传奇戏中的特色元素运用于话剧中.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卢昂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戏剧导演,国家京剧院领导看中了他的才华和创新精神,邀请他去国家京剧院执导一台重要剧目。  相似文献   

15.
在戏剧这种综合艺术中,通过对不同戏剧学习成就者的音乐和语言感知能力进行比较,以高低学习成就的话剧和音乐剧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音符钢琴和弦、有意义普通话三音节词分别作为音乐音调与语言声调实验材料,探究对音调和语调变化的感知特点及其关系。结果发现:高水平的戏剧学习者,对单一或复合材料中的音乐音调和语言声调的加工能力均高于低水平戏剧学习者,高水平的戏剧学习者对音乐音调和语言声调的加工能力没有差异。结果表明音乐和语言感知能力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可以相互支持与迁移;并对戏剧人才的选拔培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一、沿革之路 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戏曲脱胎于原始的劳动戏舞,而西方戏剧起源则追溯到希腊悲剧.它们在发展中各自都分化出了纷繁的流派.中国戏曲最早隐现在先秦、形成在中唐,在宋金元时期逐步成熟,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7.
亨迪卡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他将“我思”论证同戏剧作类比,指出“我思故我在”中的两个“我”属于不同的辨别系统.这种跨越不同辨别系统的推理并不一定能成立,因而笛卡尔的论证中有潜在的问题.但借助电视里真人扮演自己的现象以及命名关系这一“概念事实”,亨迪卡论证了“勒内”可以证明“笛卡尔”的存在.亨迪卡最后指出,这种戏剧类比理解之下的笛卡尔论证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陈晨 《美与时代》2014,(1):89-89
动画片中的戏剧效果,是分别借助破坏有价值的事物,使观众产生难舍的强烈情绪或刻意引发观众愉悦情绪,使欣赏过程在笑声中度过,从而间接地表述并使观众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馨 《美与时代》2014,(10):14-14
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只有文化才能突显城市特色。个旧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戏剧文化是个旧地方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一块,也最能彰显个旧城市的品质。戏曲文化是一种文化的软实力,通过这种软实力的发展,对个旧城市品质的提升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