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亮是高中生.他学习一贯优秀,各科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十拿九稳,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雅号“秀才”。帮助同学,助人为乐同样是申亮的“强项”,特别是班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找他帮忙.他毫无保留的给同学讲题、解题。为这经常放学回家很晚,从无怨言,还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2.
等车来接     
年轻时的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狂热地迷恋着电影明星,在心底他也开始萌发了做明星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费尽周折进入艺校夜班学习。进艺校后,还是没有导演看上他,他还只能“跑龙套”。在老版的《射雕英雄传》中,他在里面有1分钟的戏份儿,没有台词——他先后饰演一个无名兵卒和一个囚犯。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不幸的是她竟患上了骨癌,为了保住生命,被迫锯掉了右脚。厄运的降临没有使她放弃心中的梦想,她一直都告诫自己:“我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决不放弃,要向逆境挑战!”她以顽强的斗志和无比的勇气,排除万难,终于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包括夺取了1988年冬奥会的滑雪冠军,  相似文献   

4.
自信须适度     
自信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但过度自信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为什么过度的自信会导致不良的恶果呢? 首先,过度自信将使自我封闭,不再吸取外界的精华和他人的意见,在本该接受的时候而拒绝,这样将使自己逐渐孤立起来,丧失与外界的正常而有益的交往与联系。希特勒极度“自信”,梦想有一天主宰整个世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大转折”,本该使他意识到人力的有限。但他依旧挣扎,不肯放弃称霸世界的野心,因为他自信自我的超人力量。甚至到了与他“可爱”的情妇夏娃走投无路时还未醒悟,而归罪于“天亡我”的客观原因。所以他采取了自杀去结束…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寻《中庸》文本的内容,逐节读懂它的哲学意义。作者按“自己”与“他者” 的关系,对“天命之谓性”提出了一种看法,把“性”理解为万物(包括人)在宇宙、世界中的“位置”, 是在“他者”的关系中开显出来的“自己”,因而“自己”不受抑象的,“中”和“庸”也都有各自的具体 含义。从这个基本的角度,文章探讨了《中庸》中的“率性”、“忠孝”、“诚”等概念的意思,力求在哲 学理论上有一个贯通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苹果情缘     
麦克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新西兰一个偏远的小镇,今年已经20岁的他做梦都想走出小镇,去见识一下外面的大千世界。他认定小镇是个一无是处的穷地方,只能耽误自己实现梦想的脚步,他想去惠灵顿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过上电视里那种开名车喝名酒的风光生活。  相似文献   

7.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8.
与谁同行     
李愚 《思维与智慧》2009,(10):41-41
我读中师时,每每读到历代文学大家著述的名篇巨著,心中总是痒痒的,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发表作品,使自己“名扬天下、名垂青史”。因此,中师两年,我的其他学科都很一般,尤其是数学,补考才得以通过。唯写作独领风骚,下的功夫也深。  相似文献   

9.
晚唐时期的沙陀部落酋长李克用,出生时即瞎了一只眼睛。他生性残暴,人称“独眼龙”。他两次让画家给自己画像,结果将这两个画家都杀掉了,因为“独眼龙”的形象使他感到实在没有面子。  相似文献   

10.
一、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什么时候都应自己赚钱今年35岁的马修·德尔是美国芝加哥的不动产大王塞缪尔的儿子。塞缪尔虽然拥有14.6亿美元的资产,但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他一直都认为,“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什么时候都应该自己赚钱。”他不想让马修坐享其成,而是鼓励他自己创业。1988年,马修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塞缪尔并没有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而是让他到社会上去自谋职业。马修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干了15个月,赚到了4000美元。然后,他用这4000美元做本钱,成立了普罗米修斯科技公司,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教育重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引入梦想这一理念,把自己梦想从事的职业以名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便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我们最初的梦想无外乎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名片可以作为了解他的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名片设计能够在方寸之间体现创造力的价值,体现设计的诸多要素,而我的一堂名片设计课又再次触发了学生的心灵和梦想。  相似文献   

12.
尘海明珠     
无论你对梦想如何评价,无可辩驳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暗自期盼的梦想,可以说一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梦想成真! 梦想使你在那一刹那忘记所承受的痛苦的疲惫,鼓舞你继续前进的信心,所以也可以说,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绝境,只要还存有对未来的梦想,就不会失去生存奋斗的勇气! 我们开设“梦想成真”这个栏目,不仅仅是鼓励您展开想象的翅膀,拥有梦想,还希望您把您的梦想告诉我们,通过我们的期刊,使更多的人了解您的梦想,促成您的梦想。佛学中对什么是梦,什么是真,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其实质并不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只讲假,只讲空。赵朴老倡导的人间佛教恰好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于因缘和合。您期盼自己梦想成真,这个美好的梦想就是“因”,也可以称为“发心”;让我们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就有可能得到助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别人也同样全力以赴帮助我们,这就是人间佛教。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一一刊登所有人的梦想,但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如果您是梦想实现一项发明,我们会找有关专家对您的构思进行鉴定,明确您大胆梦想中的合理成份,指出您的设想成与不成的现实原因。如果有成功的可能,我们还会为您寻找愿意投资或投产的工厂、公司,为您申办专利。如果您是希望得到某种具体的帮助,请详细说明您的相关情况,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我们会在核实后给您具体的答复。寄来您的梦想,让我们帮助您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位年轻人用一枚曲别针换别的神话。年轻人叫凯尔,他往博客上说出自己的梦想:他想拥有一套豪宅,但不是通过现金购买,而是用手中的东西交换。那么,他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什么呢?仅仅是一枚红色曲别针。这似乎是个笑话,听来有些离谱。  相似文献   

14.
正1975年,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峰时,还差200米没有登顶,仗着自己“火人”的绰号,他把睡袋让给了自己队友,结果冻掉了膝盖以下的双腿双脚。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41年后的2016年5月,已经65岁的夏伯渝又一次踏上攀登之旅,而这一次,恐怕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登顶珠峰的机会了。但是,就在眼看离珠峰顶尖儿还剩下不足100米时,天气骤变!他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困难的抉择:如果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一生的梦想就会实现;如果  相似文献   

15.
琼斯是一家百货公司的理货员,每次谈论自己时,她都说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总有原因阻止她实现这一梦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她最近的一个原因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  相似文献   

16.
皮尔·卡丹从时装、餐饮到化妆品,构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目前,他在全球98个地区拥有分公司,雇员超过20万人。他曾风趣地说:“我能够喝我自己生产的酒,到我自己的剧院看演出,在我自己的餐馆里就餐,在我自己的旅店里睡觉,穿我自己生产的服装,用我自己品牌的香水……”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的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现,又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的确,从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率先给自己制作的服装印上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都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时装是心灵的外…  相似文献   

17.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3):44-45
现实中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然而若总不切实际幻想,梦想着将来如何,无疑机会会与你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8.
信念无敌     
杰克是一个普通邮差,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并不只是传递信件,他还要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聪明的杰克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话。诸如“享受生命每一天”、“何不笑口常开”、“别再烦恼”、“有你,别人是幸福的”……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把这些留给他们。所以,他走到哪里,就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哪里。因此,大家都喜欢杰克的造访。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位商人看到一些顾客经常为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遗憾,于是他创办了一家规模不大的“买不到”商店.只要顾客说明在一般市场上买不到的商品名称、规格、式样、数量等,他就会想尽办法满足顾客的要求,变“买不到”为“买得到”,变遗憾为感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每一个顾客都变成了他的“活广告”,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生意红的令人眼红。  相似文献   

20.
王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1-202
因为在生活交际中也是采用像画家一样“笨”的表达方式,使得他成为一个和蔼可亲的怪人。其以往创作的作品从连环画到布面重彩再到黑地水墨,他的艺术一直在撤退出与他人相关的世界,关心只属于他自己的技能之神异、投入自己的童年梦想、割除任何被当作现世、趣味时尚的样本,将汉地赋予的性格底蕴与藏区的文化精义熏陶糅合对所创作的艺术进行融合,终走出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