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说半     
读明人洪应叫的《菜根谭》,至“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陶,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不觉其逆干心,于是想说说这个“半”字。  相似文献   

2.
健美的欢悦     
“没有一种财富,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悦”(德30:16)近些年来,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生活中、报刊上,都在议论这个问题。归纳议论现代人生病的起因,大致有两方面,一个是饮食,一个是心理。饮食导致的病因,一般好理解,即所谓“富贵病”,就是喜食肥甘,摄取无度,嗜好烟酒,缠绵情懒。另一个心理导致的病因,恐怕知之者甚少。其实现下成年人疾病的一大半起因,来自于心理,医学术语称为情志。圣经说:“不要使你的心灵深陷在忧愁里,也不要因无谓的思虑,而自寻苦恼……因为忧愁害死了许多人,忧愁对…  相似文献   

3.
正"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养护民众良心是社会的大事,是国家的职责,同时养心又是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做人欲望不多,良心即使有所丧失,也丧失得很少;做人欲望很多,良心即使有所保存,也保存得很少。关键词是"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食欲关乎生命维持,色欲  相似文献   

4.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玄”字在老子著《道德经》七章中出现了十二次(包括重复出现的章次)。如:第一章:“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略去与第五十一章重复的一次。)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与第十章重复出现。)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六十五章:“常知稽(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  相似文献   

5.
心之善恶论     
心为何物?西医认为心是血液循环中类似水泵的加压器。中医理论以为“心为君主之官而其华在面、主神明,乃智慧之穴。”《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孟子又将“心”超越到社会性的高度来认识,提出所  相似文献   

6.
以生养心度老年刘喜珍,曾钊新生,乃生活。心,指道德精神。以生养心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恰养道德精神,在道德内化中求长寿的活动。它是老年人幸福度过晚年的一剂良方。中国古代儒者“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善,如佩兰惠”,强调“仁者寿”(《...  相似文献   

7.
儒学具有心学传统,以为人处世作为立论基础,其方法论"反求诸己"。儒家心学伦理以心为本体,以中庸为德性,通过养心、治心求得放心而建构起内在的主体性和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 黄宗羲于《明儒学案》卷四八,介绍崔铣的著作《松?寤言》时,一共引了四条资料,其中三条均有错误,全文是: 夫正物之谓格,至理之谓物,今之异言也,则心当何正?而至善有别名乎?孟子曰“良知良能”,知能心之用也, 爱敬性之实也,本诸天,故曰良。今取以证其异,删良能而不攀,非霸儒欤? 孟子曰:“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条目不具,奚以求心?故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门如见  相似文献   

9.
往昔     
正读到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突然泪流满面。往昔,心微微蹙动,奈何情已远,人已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往日已不可追。张爱玲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忆往昔,如梦寐。往事是尘封已久的旧事,重拾起,却如梦般若隐若现,似轻纱,让人忍不住欲要  相似文献   

10.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3,854(4):31-34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心之虚矣,纯白自生”表现了对虚静的审美心境的重视,“乐饵非久”的文艺观也反映出道教尚恬淡的美学趣味、而从其神仙传记中体现出的道教生-美观与善-美观的结合,不仅具有鲜明的宗教伦理美学的特点,同时也是十分值得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12.
台湾把对青少年的伦理教育,贯穿在历届中小学课程中。小学设立“生活与伦理”课程,中学设立“公民与道德”课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一为修己,二为善群。 修己即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包括下列诸要素:1.养心:格勿、致知、诚意、正心。2.养  相似文献   

13.
一剪梅     
靳飞 《佛教文化》1993,(1):22-22
和尚问石天外言:“以子聪明,何不出家?”天外曰:“我出家久矣。尔等和尚,何不出家?”余闻言有感于心,因作长短句以和天外。  相似文献   

14.
保巴作为元代易学家代表之一,在认同程朱易学前提下,以“照着讲”兼“接着讲”的形式,对《周易》经传所内蕴的符号、意义世界进行了一定诠释.通过研究发现,在这种创造性不足的形式下,其易学还有着“自己讲”的创造性诠释的内容,他的以“心”为根基解读圣人作《易》、四圣《易》道与《易》之符号、意义世界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圣人的洁静精微之心在建构《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洗心、养心的重要功能.按照其“以心会心”的思想,我们只有能够契会圣人之心,才能更好地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也只有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才能更好地契会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15.
黄震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思想家。他既是程、朱思想的继承者,又是修正者。其心理学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人性论问题上,他推崇“性相近”、“性即理”说;在认识问题上。他继承了程、朱的“人心有知”、“心具从理”、“格物致知”、“居敬穷理”的观点,但反对“圣人生而知之”和静坐养心说。强调“学而知”,并十分重视躬行。  相似文献   

16.
冬天的北京,寒风阵阵,但挡不住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向往。2009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常委联席扩大会议在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养怡山庄举行。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国家宗教局二司副司长赵忠海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是继齐桓公之后,在中原地区出现的又一个声名显赫的霸主。晋文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他在当公子时,长期流亡各国,政治经验丰富。他的争霸对手楚成王说他“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并称他“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果然,晋文公只用三四年时间,使疲弱之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迅速振兴,而后精心运筹,城濮一战,大败楚军,遂霸天下。历史家常常以“齐桓晋文’讲称,可见其霸业之盛,影响之大。孔子在其史学和教学活动中,多侧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忧愁之美     
假如人生是一列永远向前的火车,快乐和忧愁就是车下的两条铁轨,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快乐人人希冀,忧愁人人厌弃,然而换一种角度,品味忧愁,你会发现,忧愁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19.
忧愁之美     
假如人生是一列永远向前的火车,快乐和忧愁就是车下的两条铁轨,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快乐人人希冀,忧愁人人厌弃,然而换一种角度,品味忧愁,你会发现,忧愁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20.
谭明冉 《哲学研究》2023,(4):52-61+127
如何理解《孟子·离娄下》的性、故、智的关系和《孟子·公孙丑上》的言、心、气的关系,历来注疏争讼纷纭。本文根据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即同时代的作品必有共同的用语、话题和写作风格,以《庄子》中的思想对以上两段重新做一诠释。结果发现,《离娄下》中的“故”是有心、有意,甚或奸诈之心,这样与“智”就合理地衔接了。《公孙丑上》中“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同于《庄子·天地》“得其所谓,謷然不顾”“失其所谓,傥然不受”之境界。孟子的“不动心”是集义而生的浩然之气,是大无畏精神,而不是庄子“心斋”之后的是非两忘的淡泊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