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借用与妙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中宝钗的一句诗。 这的确道出了一种技巧与方法,自然,交际中也用得着。 请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借用与妙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中宝钗的一句诗。 这的确道出了一种技巧与方法,自然,交际中也用得着。 请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说明中华文明,我先在国内考察,写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但是身在庐山可能不识其真面目,我又去国外做对比。首先是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对比。我从埃及、中东、伊拉克到尼泊尔等地,经历半年,写出了《千年一叹》。这些文明如今大多已不可收拾,而中华文明跌跌撞撞一路走下来了,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为什么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一直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诗》学古有四诗之说,又有风、雅、颂三体之论。三体或谓三类①。然三体四诗如何匹对,三体名义为何,皆有争议。宋王质《诗总闻》、程大昌《诗论》倡《周南》、《召南》之“南”自为一体②,后顾炎武、梁启超从其说③。如此则以《诗》有南、风、雅、颂四体。此说虽巧为牵合,实颇违古义。今就四诗本义、四诗与三体之关系以及风、雅、颂之名义详为考述,以还《诗》教之原。  相似文献   

5.
一夜风雨,果园里掉落了许许多多花瓣儿。花瓣儿挺生气,责怪风说:“风啊风,你自个儿居无定所,到处游逛,我可只想长在树枝上,哪儿也不愿去。你不该将我刮到地上来。”  相似文献   

6.
朱熹注《诗》凡两易稿。初稿名为《诗集解》,后稿名为《诗集传》。二稿所论诗旨差异很大,这反映了朱熹解《诗》观念的转变。本文首先分析了朱熹注《诗》前后稿诗旨的差异,然后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是朱熹以前说《诗》领域废《序》之风影响所致,二是朱熹从文学角度看《诗》的结果,三是他从理学角度解《诗》的必然。《诗集解》和《诗集传》所论诗旨的差异,反映了朱熹解《诗》思想的巨大变化,勾勒出他从汉学向宋学的转变轨迹,代表了两宋《诗》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天作》篇与《我将》篇为例,《诗经》中的"天"是可以给有德的为政者带来幸运、给无德的为政者带来灾祸的。"天"是具有善的意识的人格神,是一种宗教性的存在。《荀子》以其天人分离的思想理论为基础,排除了"天"的人格神的要素,强调其自然性的一面。《荀子》否定了到孟子为止世代沿袭继承下来的"天"的宗教性,开始以一种新的自然的天道观念来诠释《诗经》。  相似文献   

8.
邓灵勇 《天风》2009,(8):62-62
每期的《天风》一到,我总爱不释手,先睹为快,一口气读完。感谢主,今年改版后的《天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一印象是:焕然一新、栏目丰富、版式活跃、装帧精致。《开卷有益》紧跟时代的节拍,《每月话题》关注焦点问题,《云彩见证》、《人在旅途》、《生命转角》给人启发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失约之约     
平生极好藏书,爱书如命,凡遇到好书,想尽办法,也要买到。 那是1980年,国庆期间,我们黄梅剧团在南京工人文化宫演出,演的是《莫愁女》《奇婚记》。那天中午,我到新街口新华书店去逛,  相似文献   

10.
肖勤的《陪着你长大》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总第一九六期,第151—182页。丈夫陆风车祸中丧生,江格格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与孤独;而在死神降临之时,陆风怀里竟然环抱着一个年轻女孩,更让江格格连悲带恨。偏偏老父的任性再婚、哥哥的懦弱逃避、儿子夏天不顺其意的言行,又在江格格被冰雪笼罩的心房上迭加了一层层寒霜。结果却是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12.
我的红娘     
房伟清 《思维与智慧》2006,(4):M0003-M0003
7年前,我是一名新兵,班长带着我们几个新兵到团部图书馆打扫卫生, 整理图书,摆放在醒目位置的《思维与智慧》一下子吸引了我,那是我第一次阅读《思维与智慧》。以后,每逢双休日,我就向连队请假要求到图书馆看《思维与智慧》。不久,我转了士官,有了工资,便订了一份。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 ,《医学与哲学》创刊的那一年我跨进了大学校门。我从 2 0年前对《医学与哲学》的一无所知 ,到今天受聘为《医学与哲学》的特邀编委 ,可以说《医学与哲学》伴我渡过了对我个人来说最为重要、也最为宝贵的 2 0年的光阴。 2 0年来 ,《医学与哲学》给了我许多启迪 ,也让我逐渐学会了思考。可以这样讲 ,从我提出全息生物医学到涉足科学美学 ,从我关注、介入中医学重大理论问题及其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到对现代时间针灸的拓展 ,每行一步无不渗透着《医学与哲学》的启迪和帮助。1 《医学与哲学》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哲学2 2年前我读高中时 ,有…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智慧》2014,(9):M0002-M0002
我是个喜欢读书看杂志的人,无论到哪儿,都注意看看有没有书或者杂志摆放,比如超市、饭馆、理发店。前几天我去原来我常去的理发店理发。一进门,发现桌上放了一摞新杂志,其中正好有《思维与智慧》。  相似文献   

15.
看了电视剧《中年计划》,又读了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我情不自禁地想象中年的我将是什么样子呢?岁岁年年年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人们都说,二十岁的太阳是走的,三十岁的太阳是跑的,到了四十,那太阳简直是飞一样往下滚的。而立之年的我,自我感觉尚属良好。“你还年轻么?不要紧,很快就老了。”  相似文献   

16.
厚爱时间     
“时间会使最亮的刀生锈,岁月会折断最强的弓弩。”(司各特《修墓老人》)巴尔扎克生前曾说过:“我要发誓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但时间过得真快,尽管《人间喜剧》尚未完成,而他已到了生命弥留之际。巴尔扎克希望自己再活6个月,哪怕是6个星期  相似文献   

17.
王喜乐 《天风》2005,(12):47-47
感谢主,让我接触到《天风》,读这样一本书,就好像和许多弟兄姊妹在进行心灵的沟通,好像和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谈话,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懂得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怕晚     
近来我对两位艺术家兴趣浓厚,一位是蓝天野,一位是裴艳玲。 蓝天野何许人也?就是《封神榜》里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和《渴望》里温文尔雅的父亲的扮演者。  相似文献   

19.
东方神韵 《思维与智慧》2014,(1):M0002-M000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伊人虽美却时常给人一种“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距离感,而我心中的伊人——《思维与智慧》的风韵却和善如春风,始终紧紧地环绕在我身边。  相似文献   

20.
我在年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让我不寒而粟,年轻的生命第一次受到巨大的震撼,“一个人到了50岁,就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