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念之慈     
正我搬到现在住的社区,邻家有一位张姓老伯,有80多岁的年龄了,身体却硬朗,平时健步如飞,有一次还见他搬了梯子,上房修瓦。熟悉了以后,邻居们常聚在一起聊天,听张老伯讲到他的一段很传奇的经历。我们住的小城, 临着京杭大运河,过去小城人多有在大运河上行船的经历。张老伯年轻的时  相似文献   

2.
周一上班赶公交,我在上车落座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带钱包,一向爱面子的我顿时慌了神。眼看着售票员渐渐临近,我赶紧寻遍全车的每一寸角落,却没有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和售票员商量:“我天天都坐这路车,能不能下次补给你?”哪知售票员听后不但让我立刻下车,还质问我:“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们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3.
1导言 日剧《白色巨塔》里有这样一段:外科医生财前到德国作学术交流的时候,去了二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参观,和那里年迈的看护有这样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4.
银婚     
一对夫妇上照相馆拍摄一张银婚纪念照。摄影时,摄影师对妇人说:“你靠近一点,手搭在你先生的肩上,这样照起来就会自然一些。” 先生苦笑着说:“如果想拍一张复写实的照片,应该让她的手插进我的衣袋里。”银婚  相似文献   

5.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有一束鲜花应该献给母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这个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传统的民族,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母亲”倾听着这熟悉的呼唤,总会让你心潮澎湃。特别是当你已跋涉过一段历程,心田已种满对儿女的憧憬,你更有理由相信母亲的伟大,更有资历赞美母亲。  相似文献   

6.
忘记了在什么地方,曾读到过这样一段墓志铭:  相似文献   

7.
一张普通的A4复印纸,在我们的眼里,价格可谓微乎其微。可有人却将这样普通的纸,每张卖到了3万元。创造这个奇迹的,便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超级创意纸艺大师彼得·卡罗森。  相似文献   

8.
慢点,慢点,再慢点,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习惯了匆忙的脚步,常常忘记放慢脚步,放缓心情,就像一张小纸片,总是在空中不停地旋转着,只顾转身,不曾留意周围,只有在落地之后,才会安静。  相似文献   

9.
自学古代汉语,练习标点白文(未加标点符号的文言文),无疑是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但是,正确地运用逻辑知识,也是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顺文意,检验标点中的错误。据《汉书》记载,有一人犯了法,汉文帝欲治他死罪,把这人交给了主管司法的张释之。而张依据法律,只判了罚金。汉文帝大怒,责问张释之为什么不判死罪。其中,有这样一段白文: 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相似文献   

10.
整理书房     
每次新年来临,聚会饮酒,沐浴出行,添衣购物,方式种种,因人而异。我独喜一种过节的方式——整理书房。书房并不大,一张书桌,三四爿书橱,陆续添置数年,居然有七八百册之多,满满一壁,层层皆书。小时候家中没有书房,兄妹几个为一张书桌争吵得不亦乐乎,现在面对各式集子,竟不知从何下手,心里不禁发笑。整理书房的时候,心中充满  相似文献   

11.
正前几天,妹妹发过来几张图片,说自己都看哭了,问我是否熟悉。我一看,不过是一处老房子,室内地砖陈旧,窗户框的油漆已经剥落,还有一个锈渍斑驳的铁门。尽管院落屋内收拾得干净利落,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掩饰光阴走过的痕迹。我一头雾水,妹妹说你好好看看那个大门,难道不熟悉吗?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国有120多万大学毕业生在高校后还没有就业,再加上今年的495万毕业大学生,2007年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 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很多年轻人深感自己怀才不遇。“我的条件那么好,你怎么就是看不上?”当你拿着简历穿梭在拥挤的招聘会现场,面对一张张的招贤榜却得不到一个职位时,这样的疑问总会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3.
上大学时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那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上一个同学考得一塌糊涂,在哲学课上他忧心忡忡无精打采地听课。他的异常举动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提了一道辩证法问题让他回答。题目是这样的,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  相似文献   

14.
周一上班赶公交,我在上车落座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带钱包,一向爱面子的我顿时慌了神。眼看着售票员渐渐临近,我赶紧寻遍全车的每一寸角落,却没有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于是,我  相似文献   

15.
吴兵  吴新望 《天风》2018,(4):8-9
相信这是很多弟兄姊妹熟悉并喜爱的一段经文,它激励着许多处在疲乏、软弱、困倦中的人能够在基督里站立起来,继续刚强为主去奔跑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的自我面孔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滢  戚健俐  张剑 《心理学报》2004,36(4):442-447
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具有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该研究使用面孔识别任务,以13名右利手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测量被试对morphing面孔的左右手反应差异。给被试呈现第一张面孔向第二张面孔的morphing过程,当被试看到morphing的面孔更像第二张面孔时报告停止。研究有两个morphing过程:一个为由自我面孔向名人面孔morphing,另一个为好朋友面孔(熟悉的)向名人面孔morphing。结果表明当用左手反应时,被试倾向于把morphing的面孔识别为自己,研究中自我面孔再认的左手优势与已有的发现一致。另外,研究还发现在一定trials条件下,熟悉面孔再认也具有左手优势,这一结果与西方被试的结果不一致,但东西方被试对熟悉面孔再认的差异与独立型自我和互倚型自我的观点一致。该文认为神经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可能需要考虑文化和情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我們曾在以前的两个研究中闡明了綫段間隔的消极影响及我們的解释。在几何图形中,綫段間隔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外周綫段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說,綫段間隔会从內部影响了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的話,那末外周綫段会不会从外部影响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呢?这是一个問題。因为外周綫段与內部的一些綫段也会形成一些为学生所熟悉或最熟悉并与已学习的几何概念相联系的图形知觉結构,从而它也就很有可能会影响知觉和思維的进程。本研究就是探索外周綫段的影响問題,迫寻它对解題过程产生影响或不产生影响依存于什么条件,并且分析一些直接影响几何图形知觉結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很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内容主要是在介绍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人。每个选择这样生活方式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个人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或是因厌倦了社会的制约,或者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选择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这样,当然要离开城市,于是我们看到采访人员带着摄影器材,翻山涉水到穷乡僻壤去寻找这些独居的人。  相似文献   

19.
胡凯民 《天风》1994,(5):17-18
猴年最后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听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的《白云彩虹873》节目。“下面是我们专访武昌彭刘杨路电信营业处营业员张秀云同志的先进事迹……”播音员用标准普通话道出。好一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微笑的面孔,顿时闪现在我眼前。她,不就是武昌堂唱诗班的张姊妹吗?于是,不久我来到她工作的地方。营业处不很宽大,除十几排用户要坐的靠椅外,还有十几台电话顺理成章地摆放一边。  相似文献   

20.
给你一分钟     
流沙 《思维与智慧》2007,(11):27-27
在一个联欢会上,有这样一个游戏:给你一张纸,一支笔,花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当世界大灾难降临时,你最希望哪些人能活下来。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花一分钟时间尝试做一下。我在一分钟里,写了十五个名字,包括我的父母、姐妹、妻儿、朋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