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1岁儿童问题行为的稳定性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方法,考察了儿童2岁、4岁、7岁、11岁时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的稳定性和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年龄阶段,父母报告的问题行为都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儿童的问题行为2岁时最多,此后开始下降,11岁时问题行为最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连续性,2岁、4岁、7岁、11岁的问题行为之间的相关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室行为观察法考察了114名2~11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儿童的自我控制在2岁到4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在4~11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2)女孩在2岁、4岁、7岁和11岁时的自我控制均显著高于男孩。(3)从2岁到11岁,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女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4岁与7岁、11岁之间以及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均无显著差异;对于男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7岁时显著低于4岁,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国人腰骶椎隐裂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腰骶椎隐裂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回顾分析了1082例螺旋CT检查信息,以12个月为间隔将18岁以下508例共分18小组,比较腰骶椎隐裂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找出差异的年龄段规律。并统计574例18岁以上隐裂发生率,结果显示0岁~8岁、8岁~14岁、14岁~18岁小组发生率分别为94.0%~97.2%、46.9%~52.4%、19.1%~20.8%,各年龄段内小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三大组总体发生率递减,有统计学差异,18岁以上为16.0%,由此我们可以把骨性椎弓发育分为三期:0岁~8岁为生理性未闭合期,8岁~14岁为闭合过渡期,14岁以上为闭合稳定期。  相似文献   

4.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学报》2008,40(6):701-708
采用实验室录像观察对中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2岁、4岁、7岁)。儿童2岁时,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观察。儿童4岁时,由于搬迁、退出或失约,有103名儿童参加。儿童7岁时由于以上原因有100名儿童参加实验室观察。在2岁、4岁、7岁至少参加一次观察的儿童有113名,而在三个时间点都参加观察的儿童有89名。我们对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整体发展的稳定性以及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从2岁到7岁的行为抑制性的整体发展稳定性较低。从2岁到7岁,行为抑制性-非抑制倾向比较稳定的儿童共28人,占总人数的31.5%。而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不稳定的儿童为61人,占总人数的68.5%。随着年龄增长,本研究中的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倾向有向中间型趋中的趋势。从2岁到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变化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 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相似文献   

6.
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芳  陈会昌 《心理学报》2009,41(10):947-957
选取4岁组、5岁组、7岁组、10岁组、12岁组儿童和成人共192名(各年龄组32名, 男女各半)为被试, 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学前和小学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发展。结果表明: (1)4岁时儿童已能进行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 5岁时才能进行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 即使用特质引发规则进行特质推理, 10岁时两者均达到成人水平。(2)4岁、5岁时儿童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显著落后于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 至少7岁时两者处于同一水平上。(3)儿童使用概念相似规则而不是情境匹配规则进行行为预测。(4)4岁儿童不使用简单效价规则进行行为预测, 5岁及以上儿童使用简单效价规则, 但他们是在区分同一特质范畴和不同特质范畴的基础上、在较低的确定程度上使用该规则。  相似文献   

7.
儿童2岁时的不顺从对4~11岁间社会适应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室观察、母亲报告和教师报告,对138名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岁儿童进行追踪,考察2岁时的不顺从行为对4岁、7岁和11岁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岁时的消极不顺从行为可正向预测7岁时母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教师报告的攻击性-学习问题和11岁时母亲报告的学习问题。(2)2岁时的拒绝/协商行为可正向预测4岁时母亲报告的多动。(3)2岁时的反抗行为可正向预测11岁时教师报告的内隐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8.
15岁上大学,22岁硕士毕业,26岁被聘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研究员。28岁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刘清倦的彪悍青春,让无数年轻人惊呼、羡慕、膜拜。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取360名3~11岁儿童,采用几何图形、关系图形、词语、数字、故事五种材料,考察提示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提示对3~4岁和8~9岁儿童几何图形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4岁和9~11岁儿童词语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11岁儿童数字类比推理成绩均有影响;提示对3岁和8~11岁儿童关系图形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4岁和8~11岁儿童故事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2)提示使原本不会类比推理的3岁儿童能够初步进行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10.
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红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02,34(4):65-69
研究了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被试为 4岁到 5岁儿童 4 2名 ,男 19名 ,女 2 3名。三种实验条件分别为控制组、单维组、双维组 ,采用体现因果关系的图片类比推理材料。结果表明 :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 ,4岁组到 5 5岁组儿童的单维类比推理能力已接近形成 ,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4岁组到 5 5岁组儿童的双维类比推理能力均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但年龄差异显著 ,其中 5 5岁组儿童明显优于 5岁组 ,5岁组和 4 5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 5岁组显著优于 4岁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4 5~ 5 5岁为儿童发展双维类比推理的“快速增长期”。实验中没有发现“练习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室观察和教师报告,考察2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11岁和14岁时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儿童2岁时的行为抑制性可以:(1)显著正向预测其7岁时教师报告的任务定向、同伴交往能力;负向预测其7岁时教师报告的攻击和学习问题。(2)显著正向预测男孩11岁时教师报告的受欺受辱和害羞焦虑。(3)显著正向预测其14岁时教师报告的任务定向能力,负向预测其14岁时教师报告的攻击、学习问题和受欺受辱。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儿童3至5岁成长过程中,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发展间的预测关系。以155名3岁、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经典实验任务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进行间隔1年的追踪测查,并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了二者间的预测关系。结果发现:儿童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在3至5岁期间均有显著的发展,且在此期间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儿童在3岁、4岁时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呈显著正相关,但在5岁时二者间相关不显著;儿童3岁时的执行功能能够显著预测3至4岁期间心理理论的发展,而4岁时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4至5岁期间心理理论的发展;3至5岁期间,心理理论对执行功能发展始终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法追踪考察了童年早期到中期母亲教养方式的稳定性和变化,以及童年早中期母亲教养方式对11岁儿童学业成绩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儿童从2岁到7岁,母亲教养方式在保护担忧、控制两个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变化,在其余维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变化。儿童2岁和7岁时,性别能显著预测其11岁时的学校适应问题。儿童2岁时,母亲鼓励和控制的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11岁时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害羞焦虑、挫折耐受性、同伴交往等行为和社交问题。儿童7岁时,母亲保护和控制的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儿童11岁时的学业成绩、学习问题及害羞焦虑、挫折耐受性、果敢社交等行为和社交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宁 《心理学报》1992,25(4):29-37
本文采用实验测试和横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7—22岁的563名大、中、小学生和441名体操运动员的四肢协调反应特征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肢协调反应的速度,在7—15岁期间有明显的发展提高,其中7—11岁为发展加速期,11—15岁为缓慢发展期;15—18岁为发展倒退期;18—19岁为恢复期;19—22岁为稳定期。这种反应的准确性在7—11岁有明显的发展提高;11—16岁为倒退期;16—22岁为恢复期。在体操运动的作用下,这种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发展,分别在9—12岁和10—17岁间明显加快;在青春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发展的波动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刘泽文  郭谦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10,42(3):406-414
采用DRM研究范式,实验一使用示意图提示,探讨特异性视觉特征对于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实验二使用位置提示,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会显著减少错误记忆,而非特异性视觉提示则会显著增加错误记忆。(2)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能力所致。(3)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不显著,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削弱作用,但这种影响在10岁和12岁儿童间没有显著性地增长。(4)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这种影响从8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17.
2~6岁儿童心迷走紧张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峥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6,38(2):240-246
考察2岁、4岁和6岁3个组共104名有效被试,在基线状态下的基线迷走紧张以及与年龄相符的中等压力任务下的迷走抑制的发展。结果发现,基线迷走紧张与迷走抑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4岁组、6岁组儿童的基线迷走紧张显著地高于2岁组,而4岁组与6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基线心跳周期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增长;迷走抑制没有年龄差异,6岁组的基线对任务的心跳周期变化显著地大于2岁组的心跳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宋耀武  齐冰 《心理科学》2004,27(5):1275-1277
特质起源信念研究是近年来内隐特质信念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选取216名被试(5岁、7岁、9岁、13岁、19岁、65岁组各36名)为样本.采用“出生时意外互换”故事法探查其特质起源信念(天性信念或教养信念)发展。结果表明:(1)特质类型方面,心理特质被认为比混合特质和生理特质更多受教养影响。(2)特质性质方面,消极特质被认为比积极特质更多受教养影响。(3)特质起源信念年龄差异显著,7—8岁是重要过渡期。  相似文献   

19.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杨丽珠  王江洋 《心理学报》2007,39(4):668-678
采用追踪研究,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5年后结合教师访谈与评定、同伴提名、儿童自评等方法综合评定这些儿童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探讨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的预期作用。结果表明: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水平可以预期其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水平。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儿童在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总体发展也好,其遵守规则与执行任务能力、与教师交往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社交情绪发展水平都显著高于那些在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低的儿童;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