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爷爷和奶奶在父亲18岁那年相继离去了,丢下4个未成年的叔叔姑姑。父亲咬着牙吃尽千辛万苦,既当哥又当姐把叔叔姑姑们拉扯成人。叔叔姑姑们各自成家后,父亲才和母亲组成新家。也是因为爷爷奶奶过早去世,父亲被逼着学会了许多农村妇女的活儿。父亲的针线活儿堪称村里的一绝,插秧、烙饼更是不落后于村里的婶娘。在父亲所学的农村妇女活中,包粽子还让他赢得了母亲的爱情。母亲是一个下放知青,所有的农活她都生疏。而父亲却是村里远近出名的心灵手巧的大龄青年,也曾有好心人给父亲说过媒,但都被他谢绝了,因为父亲不忍心丢下未成家的弟妹不管。当…  相似文献   

2.
爱心的馈赠     
里希纳的家靠近大海,村里祖祖辈辈都以打鱼为生。他从小跟随父亲出海,年纪不大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可近来他却不务正业,迷上了打猎,简直无可救药,为这事他没少挨父亲的责备。  相似文献   

3.
父亲     
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充满阳光的诗,是一支无忧无虑的歌。而我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是父亲。父亲是村里唯一读过高中的人,他有很多连环画、小说、还有当时流行的《晋阳文艺》、《鸭绿江》杂志。其中武侠小说最多,那是父亲的挚爱。父亲睡觉之前都要看书,否则无法入睡。那些书被父亲翻了无数次,变得蓬松起来,书角卷起来,怎么都捋不平。  相似文献   

4.
孔庆刚  孔庆慈 《天风》2005,(1):50-50
建国以后,父亲在村里又担任了生产队领导,多次被村民和上级领导评为劳动模范。父亲虽然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和迫害,但对传福音走三自道路的决心有增无减,从不忘主的教诲,凡事靠主--  相似文献   

5.
米立 《思维与智慧》2012,(16):44-45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5岁丧母,9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  相似文献   

6.
收集机会     
经常收到父亲从乡下捎来的东西,菜干啊,地瓜啊什么的。我说这些笨重的东西从乡下大老远地捎来城里,不值,费心费力。父亲说,不费心也不费力,很方便的。村里通了公路,每天都有车从村口经过,我只要站在村口就能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孩子每晚在油灯下学习,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相似文献   

8.
冬夜编筐     
正冬天,村里的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编席子,父亲则将腊条娴熟地掌控在双手之中。房间里因此变得拥挤起来。就连我写作业,都没了阵地,只能搬到昏暗的卧室里,打开电灯,或者点上蜡烛,奋笔疾书。透过房间的窗户,我可以看到父亲的  相似文献   

9.
正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是一位断案高手。王羲之任太守时,一位名叫阿兴的百姓来告状:前年父亲死后,没有地方下葬。于是,就托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名为鲁宋的一位财主那里说情,讨得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才得以安葬父亲,让老人家入土为安。事后,阿兴奉上一壶好酒以示感谢,鲁宋也因此赢  相似文献   

10.
好好挺着     
“好好挺着!”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正在一家银行申请贷款。那年,我18岁,刚接到一所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父亲正病重.已在床上躺了一年。弟妹还小,都在中学读书。于是,我这个长子便在万般无奈之下捏着村里开的证明到区银行去贷款。  相似文献   

11.
正那时,父亲患了肝病,常年喝草药,母亲出身于草药世家,亲自为父亲采制,差不多隔上一周就要去一次山里,很辛苦。后来,我到山下的一所学校读初中。母亲决定在学校附近的村里租个房子,一方面方便照顾我,再一个是便于到山里采草药。母亲最后选择了一个叫桃花峪的村子,离学校很近。每天我骑了自行车,在村子与学校之间往返。母亲采了草药,每周回家一次,给父亲送去。  相似文献   

12.
正城里生长的妈妈,在一个秋雨连绵的早晨,怀抱一个兰花小包裹,甩着两根粗长的大辫子,去乡下同我年轻英俊的父亲成了亲。那是1963年,母亲刚满20岁,父亲也才25,他们青春得似刚拔节的玉米棵。余下的十年里,父母接连生下我们姐弟四个,我是他们的大女儿,常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村里疯跑。当时,沈丘师范毕业的妈妈,已到爸爸的老家教小学,同时任村小学校长。开封师大毕业的父亲,则分配到了盆窑中学。记得每到节假日,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婆婆今年来我家过年,每天总也闲不住,手里总是不停地忙这儿忙那儿,她每天会找我说好多好多话,多是村里的家长里短。有一段时间我好与父母争辩,他们让我朝东我偏朝西,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像自己多牛的样子,竟渐渐对父母的唠叨心生嫌弃。有一次我和父亲起了口舌之争,父亲暴跳如雷浑身发抖,我也气得脸红脖子粗的,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气脱口而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时光飞逝,转瞬间丁文方先生归真已两周年了。 丁文方先生出生在国家民族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烧杀掳掠、铁蹄蹂躏中度过的。他目睹了爷爷被扫荡日军打得鼻青脸肿,父亲被日军抓去折磨得遍体鳞伤,村里上百口人被日军灌凉水,十余人惨遭杀害……幼小心灵屡受冲击。  相似文献   

15.
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5所不同类型学校的651名青少年,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的父亲意象。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父亲意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意象”的满意度最高,“父亲时代意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现代父亲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观念,但却很难成为孩子眼中跟得上潮流的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是现代父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为父之心     
黄幸平 《天风》2016,(6):42-43
有了儿女,这才“升职”当上了父亲。儿女是父亲的喜悦和荣耀,是上帝赐给父亲的礼物。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127:3)有了儿女之后,你就是父亲了,但是不是一个好父亲,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则是每一个为人父、尽父职的人都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他出生在沂蒙山区沂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承袭了父亲的职业,做了一名小木匠。农闲时,他就随父亲,用扁担挑了木工家什,将日趋精湛的手艺发扬光大到附近村庄。晚上。他不像村里的年轻人那样疯疯癫癫一路耍下去,而是一直偷偷地写诗,用诗表达他内心的喜怒哀乐。他的诗偶尔也在县报和市报上发表,这更坚定了他把诗写下去的决心。写诗,任他眼里,是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他幼小的时候,父亲在大队的专业队干活,母亲体弱多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每天从学校回来,他总是先帮助母亲干活,然后再复习功课。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与母亲一起抬水。那时候,他的家乡还没有安装自来水,村民们吃水要到村里的老井去挑水吃。他的家距离那  相似文献   

19.
年少时,他听父亲说起弹,很高深、很神奇的样子,且一副敬畏的神态。他问父亲:“什么是禅?”父亲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说:“禅,在禅师那里。”  相似文献   

20.
起点与目标     
正1前不久回老家,隔壁人家的姑娘要去留学的消息在村里"轰炸"个不停。她已经拿到博士学位,马上要去国外进行学术交流。这几年,附近十里八乡到城里读书的不少,但像她这样出色的还绝无仅有,村里的人们都交口称赞:看,"人家的姑娘"多出息!她的家境我再熟悉不过。以前,她父亲身体不好,只能走街串巷卖点小物件,母亲扛起了地里的庄稼活儿,还要插空做些缝纫活儿来补贴家用。加上他们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紧多了,一年到头饭桌上见不到几顿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