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怀上了双胞胎,因为身在异国他乡,有些紧张。7个月的时候,婴儿早产了,两个稚嫩的小家伙被送进了医院的特护中心。当被允许去特护中心看孩子时,她发现在每个婴儿的身边都有一个小本子。本子封面上贴着婴儿的照片,写着他们的名字。好奇地打开,发现上面写着一些字,记录了婴儿自诞生以来每天的变化,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被注意到了。  相似文献   

2.
基尼的开化     
只有极少个案记录了不与其它人有任何实际接触的人类的成长。1970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个野孩: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她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自她婴儿时期起她父母就未曾与她讲过话。拿她进行实验的心  相似文献   

3.
恩佑 《天风》2018,(7):38-39
前段时间,在微信上读到了一篇图文,讲述了15个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然而却实实在在把你我关联在一起了。友善,是为别人多想一点一位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婴儿坐飞机,她为其他旅客每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并附了一张卡片,这一做法引来无数人点赞。卡片上写道:"你好!  相似文献   

4.
作画者的四幅图画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画者把魔法师定位为男朋友,或者反过来说,她把男朋友定位为魔法师,这对作画者理解自己的亲密关系非常有意义。她希望男朋友具有魔法,能够满足她的心愿;她希望自己的爱情像是在魔法世界中那样完美甜蜜;她希望自己关于理想爱情的想象能够全部实现。把男朋友定位为魔法师,其实是把全能感投射在他人身上。在婴儿身上我们会看到极端的全能感,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自己在转。在成人身上也会有残留的全能感,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幻想,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全能感不损害我们的现实检测能力,它就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5.
宏度 《法音》2008,(11):15-16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慈爱的母亲,对襁褓中的婴儿,百般呵护,万般关爱。因为做母亲的明白,如果现在不对婴儿给予精心的照料,等到将来出现残障的时候,她所要付出的体力和心血,何止现在的千倍与万倍?  相似文献   

6.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伊玛目布哈里是一位具有超凡记忆力的人物,更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的圣训学家。他所编篡辑录的《布哈里圣训实录》被公认为最可靠的穆圣言行录。 艾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伊斯玛仪(后人称为伊玛目布哈里),公元81O年7月21日出生于布哈拉,是一位名叫布拉迪兹巴特(Bradizbat)的波斯人的后代。 当这个新生的婴儿惊恐地睁开眼睛时,却看不见这个新世界。他的父亲无限悲痛,虔诚的母亲泪流满面,她虔诚地祈祷真主恢复她刚出世的孩子的视力。睡后,她梦见了先知伊布拉欣,他说:“高兴起来吧,你的祈祷真主已经接受了。”醒来后,她发现婴儿的视力已  相似文献   

8.
出生季节与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178名足月、顺产、健康、年龄在8-11个月之间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室评价与访谈方法,对出生季节与婴儿爬行动作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出生季节对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婴儿出生季节的不同,其爬行起始年龄存在显着的差异,冬季出生的婴儿较之于其他三个季节出生的婴儿其爬行起始年龄提前约2-4周;(2)婴儿在可能开始爬行阶段的气温与其实际爬行起始年龄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随婴儿在平均爬行起始年龄前三个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婴儿的爬行起始年龄呈现出显着的差异,二者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研究对可能影响婴儿爬行动作发展中季节效应的部分环境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她是我的好友。某天微信告诉我,生了二胎后又胖了,这就是婚姻让人腻味的地方,隔着语音,我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她匆忙地说:"亲爱的,改天聊哦。"我点点头,在她手忙脚乱的生活中深切地感受着她的幸福。29岁那年,她才把自已嫁掉,嫁给了老陈。那时,和她同龄的我们早已做了母亲。结婚前,她告诉我,并不爱老陈。我点点头,知道她最爱的是乔,乔是她的初恋,毕业后他们一起去了海南,在清幽湛蓝的沙  相似文献   

10.
毛颂赞 《天风》2008,(8):23-24
克罗斯比(Fanny J.Crosby),1820年生于美国,逝于1915年,神赐给她高寿活了94岁. 就在克罗斯比出生后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小婴儿因庸医的误诊而遭双目失明,不幸成了盲人,从此使她无法看到天父创造的世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相似文献   

11.
雷怡  夏琦  莫志凤  李红 《心理学报》2020,52(7):811-822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关于基尼的报告。基尼经受了比以前报导过的任何案例更为严重的隔离和剥夺,在她14个月时,父亲把她关在一间小房间内,从此,她只能得到最少量的照顾和刺激。给她吃的是婴儿食物,和人们接触的时间也极为有限。13岁7个月时被人发现。这份报告专门考察这个异常案例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在以前的报告中,我们已提出了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13.
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奇  曾琦 《心理科学》1997,20(4):298-302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实验室测验法,从年龄趋势、学习能力、性别差异三方面考察了8~11个月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婴儿的共同注意力在8~11个月间逐步提高,9个月左右出现显著的发展性变化,但1岁以前,该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2)就共同注意而言,婴儿具有从练习经验中学习的可能性,且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8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从练习中受益,而8个月以上的其他三组婴儿在练习后共同注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总体而言,女婴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地高于男婴。  相似文献   

14.
《趣味逻辑题100》(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的第一问的解答用了一个三段论推理。我认为这个三段论值得商榷。书中第一问是“婴儿是谁的?”大意是说:两个同住一屋的妇女为了争一个男婴儿,来到所罗门王(公元前十世纪的以色列国王)面前,请求公断。第一个妇女指控第二个妇女乘她熟睡时,把自己的死男孩抱来换走了她的活男孩;第二个妇女坚持说死婴儿是对方的,活婴儿是自己的。双方争论不休,所罗门王一时无法辨明,便对她们说:  相似文献   

15.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这里,婴儿一出生,医院便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始在户籍卡中输入这个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和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的是统一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孩子,尽管刚出生,他们也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相似文献   

16.
这是美国华盛顿市郊的一个福利院。一天,院长开门时,听见门口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探身一看,墙脚处平放着一个女婴,竟然少了5根指头。院长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做珍妮。  相似文献   

17.
吴志福 《天风》2017,(5):14-15
<正>当一个人为婴儿换尿布时,连上帝和天使都会微笑笔者认识一位年轻姊妹,她热心侍奉,教会有事随传随到,在不少弟兄姊妹眼中,她是上主的好仆人。而一些了解她实际情况的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这位姊妹终日在教会当义工而不去工作,生活所需都靠父母供应,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这位姊妹的问题虽然只是极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幼儿的颜色辨别、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些问题作过研究.W·Pre-?yer(1881)很早就发现,婴儿出生后到42天时,就开始对有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的感觉。用条件反射法,发现婴儿在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红、绿、蓝色灯光形成分化,幼儿已有了区别颜色的能力。R·Staples 于1932年采用了”偏视”方法研究了婴儿的色调识别能力。她将颜色不同的圆形,  相似文献   

19.
成长的奇迹     
正世界上最难熬的时光,大概是坐月子吧。尽管,所有人都说,月子里的孩子,是最省心的,因为除了吃喝拉撒,婴儿什么需求也没有。可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对于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这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需求。那个小小的成为我的女儿的孩子,她不会笑,只会哭,吃饭要哭,拉屎要哭,撒尿要哭,喝水也要哭。甚至睡觉做梦时,也是哭声。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1988年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在我国北方农村考察中发现一些地区有一种“沙袋养育”婴儿的习俗。婴儿在生后10天左右,便被放到盛有细沙土的布袋内,用沙土代替尿布,每天换一次土,平时孩子就仰卧在沙袋内,每天除按时喂奶外,既不抱他,也不理他,并且尽量减少对他进行任何感官刺激,同时也不允许别人去逗引她的孩子。这样喂养孩子一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