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篇课文,或含多彩的语言,或含丰厚的人文,或含绵绵的情思,或含深邃的哲理,或兼而有之。通过阅读学习,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发不尽的遐想。但要真正让学生学好每一篇课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具备如下几种元素:“爱意、情意、诗意、创意。”  相似文献   

2.
人活着,或追求荣光、或追求腾达、或追求权势、或追求艺术。我身为乡野凡夫,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瘾;身虽近俗,一庭风月伴孤吟。在城市我读杂书、读专业书,而回到村庄,我就阅读村庄这本书。读它的真、善、美,读它的苦、痛、累。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智慧》2011,(9):M0002-M0002
我与《思维与智慧》杂志相伴而行已经十个春秋了。书在左右,或倾心细读,或反复品赏,所得的都是真意趣、大滋味。因为《思维与智慧》,我们喜极而泣,或忧伤,或愤怒,或惋惜,或莫名地感动,感谢《思维与智慧》伴随我走过这十年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4.
我国寺庙多悬楹联.而在寺庙楹联中,佛教楹联数量最多,但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当是那种深含禅理、禅味、禅趣的楹联,它们或寓理于景,或说法于堂,或劝人以善。  相似文献   

5.
谜语诗说趣     
谜语古称“度辞”、“隐语”,它源远流长,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谜语语言精炼、生动、富于形象性,常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俗语或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的方法做出谜面,供人猜测,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大抵在做一件事情时,或上司、或家长、或友人总会说:抓紧些,再抓紧些,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是“抓而不紧,方为善抓,方是真抓”。  相似文献   

7.
大抵在做一件事情时,或上司、或家长、或友人总会说:抓紧些,再抓紧些,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是“抓而不紧,方为善抓,方是真抓”。  相似文献   

8.
书籍之美带给读者们的是或强烈绚烂,或飘逸古雅,或清丽隽永,或朴实宁静的内心感受。辛勤的书籍设计师们在充分了解了书籍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和文化意蕴之后,把能够促成有趣的阅读的所有元素统统调集起来,通过色彩、文字、图片、纸材等诸要素有机地融和,达到书籍的外表造型与内在神韵的完美统一。书籍设计的诸多要素的完美配合,凝聚成书籍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平生最爱     
人人都有平生最爱,或琴棋书画,或花鸟虫鱼,或松梅兰竹,或美酒佳肴,或名山大川,或金钱美色,或高官巨禄,春兰秋菊,各擅其胜,因而很难评判其优劣高下,只要自己喜欢又不妨碍他人即可。  相似文献   

10.
《思维与智慧》2013,(12):M0002-M0002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r作之余,把读书、写作作为至』二的快乐。每有文章见报,兴奋异常。与《思维与智慧》相识,如觅知音。咀而刊登的美文,或睿智哲理,诱人深思;或激扬励志,催人奋进;或温和风趣,惹人开怀;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一词,近年来或见于报纸、杂志、电视及立体媒体,或出于各级领导干部之口,或现于普通民众之街谈巷议、茶余饭后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甚至某项具体工作均套用上“和谐”二字,可谓铺天盖地,群起而趋之,已成为最时髦之话语。  相似文献   

12.
1973年,哈佛大学Dayid—Mcclellalld(戴维·麦克利兰)博士发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第一次提出“胜任力”概念。他发现传统智力测验判断个人能力不合理性,提出用胜任力测量来替代传统智力测验的观点,并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教学胜任力是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和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稿件要求     
一、标题:应简明扼要,反映论文主旨,尽量避免采用副标题。附上英文标题。二、作者身份:含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或学位(或在读学位)。  相似文献   

14.
自勉联撷趣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名人志士都撰有或励志或律己的对联。这些有趣的自勉联,不仅对他们起过激励、警策作用,对我们亦颇有教益。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张载,年轻时为了激励自己下苦功读书,在自家房门的柱子上,写下这样一联:  相似文献   

15.
走进道教观庵的元辰殿,你会见到一尊或三头六臂或三头八臂的女神,她就是斗姥。这位女神居中端坐在莲花台上,面目庄严,神态亲切,圆润丰满,双手向上高举,手持日、弓、箭、降魔铃、杵、金枪、金铃、箭牌、宝剑、番大印等等。她的身下有毛色或乌或白的七只小猪拱举着她...  相似文献   

16.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为古东瓯国故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宗教民俗异常丰富、深厚多样。传统上民间俗尚鬼巫、崇佛老,信风水卜算、祭土地送灶王等等,从而构成温州民间信仰体系的主体内容。迄今,此类俗信或淡化或消亡或变异,而较普遍性的始祖崇拜和陈十四娘娘信...  相似文献   

17.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是中国禅师依据中国思想文化,吸取并改造印度佛教思想而形成的颇具创造性的成果,在东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禅宗经历了准备、兴盛和衰落的过程,历史悠悠,流派众多。自达摩迄至造信、弘忍以来,,有牛头宗的兴起和南宗北宗的对立,南宗内又有荷泽、洪州、石头等诸宗的竞起,洪州、石头两宗又衍出临济、伪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的分立,门叶繁茂,家风各异,兰菊争艳,异彩纷呈。禅宗主流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间不同流派或云即心即佛,或调非心非佛,或言即事而真,或…  相似文献   

18.
杨武金 《哲学研究》2023,(3):79-86+127
中国古代典籍中究竟有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这是中国逻辑史和悖论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一直热衷讨论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最为重要的代表性典籍,《墨经》讨论了言尽誖、非诽、学无益、知知之否之足用、仁义之为内外等悖论。本文通过准确考察这五个悖论的含义和基本来源,初步认定它们多来自儒家或道家的主张。墨家对这五个悖论形成了或语义或语用角度的理解,并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作了消解。通过分析悖论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墨家所提炼和消解的这些悖论在本质上是逻辑矛盾,而儒家或道家所主张的论题则属于辩证矛盾,属于某种严格意义上的非逻辑悖论,即渗透了独特思想文化内涵的哲学悖论或科学文化悖论。区分两种不同悖论,或许更有助于把握墨家和先秦儒家、道家各自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符咒,或称咒符、道教法术。符指符篆,符是书于黄色纸帛上的符号或图形,篆是载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道教认为,符篆是天神的文字,传达天神的旨意,用之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咒是咒术,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  相似文献   

20.
试谈“借贷”的教法规定从恩霖"借贷"是阿拉伯语一词的意译,含有"割舍"、"切断"之意。伊斯兰教法中的"借贷",是指债权人(或称贷方)借给债务人(或称借方)的款项或物品,以期借方在有能力偿还时如数归还。借贷,专指借方向贷方以借贷形式而得到的钱财,恰如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