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利的彩蛋     
这是有趣的一天。到目前为止,比利还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他比同龄人看起来要小,虽然他去年就够年龄了,但他父母认为他还不适宜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今年,他坚持要参加盛大的“狩猎复活节彩蛋”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很早以前,在京城的一条老街上有两家豆腐店,一家在东头,一家在西头。东头的豆腐细腻筋道,口感也好,顾客络绎不绝;相比之下,西头的豆腐绵软多汤,口感寡淡,顾客也寥寥无几。一天,一位中年顾客走进西头的豆腐店,吃完一份豆腐后.热心地对老板说:"你的豆腐有些绵软,为什么不学学东头的做法呢?"老板听后,微笑着反问道:"我为什么要学他呢?"顿  相似文献   

3.
今年35岁的华人小伙子谢家华,从小跟随父母在美国旧金山市长大,家境虽然十分优越,但父辈创业的艰辛,激励着他一定要自己干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4.
前来咨询的男孩是一位应届高考生,他平时的成绩是中等偏上,最后复习阶段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复习计划,并且始终在努力复习。结果考得成绩比自己预想的要相差许多,上不了理想的大学,他非常懊悔。父母发现他情绪低落,故而动员他来做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5.
十二岁的泰迪是一个勤劳懂事的孩子,每天都给邻居送报纸,这样便不必向父母伸手要零用钱。而在他的客户中,有一位善良的老夫人,给泰迪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小杨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考的不理想后,他的父母发现他整天闷闷不乐,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情绪越来越低落,家里人跟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的,更不想继续读书了,现已休学在家。他的父母怀疑他有心理问题,于是小杨的父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本,有这样一家豆腐店,尽管店里售卖的豆腐比平时市面上所卖的豆腐贵3倍以上,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来这家店里购买豆腐的顾客却络绎不绝,每天的销量都在10万盒以上。豆腐店的老板是一位名叫伊藤信吾的年轻人。他原是一家  相似文献   

8.
所谓藏代,就是指在一定的场合,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巧妙地利用对方或自己前面提到过的某一词语来代替的说话方式。根据藏代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三类:判断式藏代、反应式藏代、后果式藏代。明代浮白主人的《笑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留客吃饭,家中只有一样豆腐作菜,便自言自语地说:“豆腐是我的性命,其他菜的味道都无法相比。”后来他到对方家作客,对方记住了他的偏爱,就在鱼肉中都放了豆腐。他一见鱼肉,便埋头“苦”吃,对方问:“老兄,你不是曾经说过豆腐是你的性命吗?今天怎么不吃豆腐了?”他回答说:“…  相似文献   

9.
以《爸爸去哪了》掀起的亲子节目热潮,本文通过浅析亲子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儿童好模范,做父母要以身作则,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范;游戏式的教育法和父母应当同孩子做伴侣的教育理念,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普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耶稣治好胎生的瞎子黄志芳福音书中记述:“耶稣前行时,看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说:‘辣彼,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耶稣答复说:‘也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1-3...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在内心中很欣赏一个人。他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父母有极好的素养和学识。尽管衣食无忧,爸妈却对他要求极为严格,绝不能沾染任何功利心、世俗气,凡事都要积极向上、勇敢担当。父母从不溺爱他,始终教他自立的本领,加之他与生俱来的聪慧,在学业上一直是佼佼者。当年,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因此,富翁自小就生活在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新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爆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统统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3.
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相似文献   

14.
人生藏宝图     
我的一位同事非常敬重他的父母,他知道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要给他们一张人生地图。 他的书桌上始终压着这张“地图”,他曾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藏宝图,我会接着记下去的,将来有一天把它送给我的儿女。”  相似文献   

15.
一位已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活佛,曾对我这样回忆他幼年在寺庙的生活:“我当上活佛以后,幼年生活过得并不平静,不似外人想像的舒适、愉快、无忧无虑。老师对我的生活严加管束,一切活动都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是没有行动自由的。当时,我被迎进村子旁边一座小寺庙里,离家很近,但不能随便与父母见面。后来年长一些,我被迎进属于我自己的那座寺庙,但是,见父母也有制度规定,必须遵守出家即无家的教规。”这一点,并非这位活佛夸张。据记载,十四世达赖喇嘛曾居住在布达拉宫,其父母曾居住在布达拉宫下面的房子里,因要学经,也不…  相似文献   

16.
他从小就痴迷美术,尽管大学按父母的意愿念了土木工程专业,可大学毕业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毅然辞去工作要追逐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17.
成功法则     
很久以前,有个泰国人一心想成为富翁,他觉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会炼金术,能够点石成金。于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不久,他就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只好跑到父母那里诉苦,她的父母决定帮助女婿走出误区。他  相似文献   

18.
谈到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要不忘著名画家卢沉一句名言,"吞吐古今,涉猎中外",对传统要"学深学透"。如同孩子和父母,要认得"亲父母"和"祖宗",不仅要血液相融,更要灵魂相融,建立深厚的感情,把根扎好。等待孩子长大思想成熟了,然后再谈"涉猎中外",否则就乱了。孩子从小被拐骗抱走了,长大了认养父母而不认亲父母,即使别人帮他找到亲父母,也没有了感情,融不在一块;如果孩子对父母有印象有感情,即使被拐骗走,长大也能像"塞翁失马"故事,带一群马跑回来。  相似文献   

19.
正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安徽人王致和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王致和出生于安徽仙源县乡下,幼年失母,跟着开豆腐坊卖豆腐的父亲长大,从小边读书边随父亲学做豆腐,书读得不错,豆腐手艺也很出色。他顺利地考中秀才、举人,最后来京参加会考考进士。他来到北京,在前门外延寿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山区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为此节衣缩食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堂。他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俗。尤其是朗诵方面,从小学就表现出良好的禀赋,初中语文课上他常常领读,被师生们称为小播音员。其实他心底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能成为一名播音员。初中毕业,他实在不忍再看到父母为供他们姐弟上学所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