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正围着火锅,吃得大汗淋漓时,忽然有人敲门,门打开后,一位睑色黝黑,头戴瓜皮帽,手提蛇皮袋的庄稼汉,立在门口。  相似文献   

2.
寄语奥运     
赵勤如 《天风》2008,(15):3-3
今年是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决战关键性之年。我们虽然不都在北京,但我们同样也可以为筹办奥运会添砖加瓦,也是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工作。比如:我们可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摇旗呐喊、广为宣传及助阵。这可把它带到我们工作的单位、居住的社区,甚至我们每个家庭中去。当然,这要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地模范遵守及做到做好。  相似文献   

3.
站在对岸的山间小路上,回望着这座令我梦回萦绕的寺院──平兴寺,犹如流浪多年的游子见到故乡那一刹那,心中充满着感动。两座小山如两只手将它轻轻地环抱住,它就如婴儿在母亲的怀抱中静静地仰躺着,一条涓涓小溪轻轻地为它哼着催眠曲,缓缓地流向远方。远处群山层叠,隐约可见;青竹翠林,给这座小寺带来清净离尘的胜境。它很小,只有一座大雄宝殿依山而立,然后围着大殿的左右及前面,建有僧房三幢。大殿巍峨雄伟,透出古老佛法的庄严与凝重;僧房是现代民房建筑,外面涂着黄色的油漆,映现出佛法的活泼与适应时代的特征。佛法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孔子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生活在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里,可你知道吗,朋友?颜色不仅与人的视觉有关,而且有着奇妙的心理效应,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还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橙、黄等颜色,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看到青、绿、蓝等颜色,会产生清凉和寒冷的感觉,这就是色温效应,色温效应对我们的日常十活很有帮助,我们可  相似文献   

6.
制版,它有一个自己的图示方式,而这种图示方式是怎样被我们所认识,并深入到我们的符号识别体系当中去的,这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并不像我们去谈的一个具体的实物,可以通过抽离的方式去研究它承载的本体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不在使用隐喻,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长期大量的使用某些隐喻使其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活力,成为死隐喻,被人们戏称为死火山。对于此类隐喻人们已习以为常,不再需要努力就可找到其含义。但是当我们对其赋予特定的语境的时候,它也会产生新的意思,这样,这座死火山就可以复活了。  相似文献   

8.
肤浅与深刻     
肤浅是一汪浑浊的水 我们常见的人类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肤浅的、深刻的和谬误的。在这三个认识层次中,肤浅犹如一汪浑浊的水,认识之光经过它的侵蚀,其亮度将大大地削弱,我们看到的事物只能是一个朦朦胧胧的影子。深刻则如洁净度很高的玻璃,我们的认识之光完全能够穿透它达到我们的认识对象;而谬误,则干脆是一堵不透光的墙,认识之光被它死死挡住,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它去认识事物的客体。 肤浅犹如衰老 在现实生活中,远离真理的谬误最容易得到纠正,肤浅才是最难克服的——因为肤浅往往没有过错。肤浅是平庸的,毫不突出的寻常…  相似文献   

9.
话说幽默     
幽默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润滑剂。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欢乐的气氛。 2 幽默就像一朵奇葩,盛开在语言之树的高枝,它绚丽的色彩和袭人的香气使语言之树灿烂生辉。 3 幽默使平淡的生活掀起浪花,让我们在百无聊赖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它不仅能调节我们的精神,而且在我们品尝它的时候,还能吸收到精神的养分:因为它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是人性爆发出的璀璨的火花。 4 幽默是匕首,是投枪。它威力无比,可以将一切装腔作势、奸诈虚伪,学识上的浅薄,学术上的胡诌和社交上的欺骗扫除殆尽。 5 幽默是智者思想的火焰。智者的言行始终闪耀着这透…  相似文献   

10.
虽然火车上吃一碗面条要花3圆钱,但我们毕竟可以吃出它的味道,所以不能说这3圆钱花得不值;  相似文献   

11.
学愚 《法音》2000,(5):8-11
今天我能够登台,对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作一次有意义的演讲,感到非常的荣幸。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意义不只限于讲,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唤醒和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明确方向,指导我们不断进取,走向成功。 时间老人一转眼,已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这跨越千年、跨越世纪的时空中,我们佛教已经走过了二千五百多年光辉历程。当今,工业和物质文明推动着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急速增长,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当人类制造的经济机器运转起来之后,人们便发现,它并不完全尽…  相似文献   

12.
消失的灯盏     
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张方桌,它似乎是我们一家人日常生活的中心。白天一日三餐要围着桌子吃饭,到了晚上,天一擦黑,点了灯,灯盏就放在了那张唯一的方桌上。灯盏是一个高脚瓮肚小口的玻璃瓶,一束棉线从铁皮瓶盖中心的小孔中穿过,坠入  相似文献   

13.
周代贵族制度之价值及儒学对这一价值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周代贵族制度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模式。这一模式过去曾是、今后仍将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它的出现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的社会组织模式原则上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一、从周代封建制与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的简要对比中看周代政治的价值周代的制度,我们的祖先叫它“封建制”。这是根据这一制度中“分封建侯”这一特点来的。周代的“分封建侯”制,在至今的人类文明史中还仅是唯一的一例,我们不能不说它是人类制度史上的一个奇迹。可能有人会说:“这算什么…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做好了城市绿化养护可以让整个城市的生态都焕然一新,城市绿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噪声污染,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它的存在,学习怎么将城市绿化做到最好。  相似文献   

15.
济群 《法音》1999,(12)
今年10月份的台湾之行,除了参加两岸禅学研讨会,惠空法师又在我们参访各个道场时,安排了一箩筐的座谈题目。“戒律实施的未来展望”,是正党精舍座谈会的主题。当时应主持人之邀,我谈了几点意见。在这基础上,回来又做了些思考,现在把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端正对戒律的态度当前佛教界,对戒律缺乏一种正确的态度。有人认为戒律是佛制的,只有佛陀才有资格决定它的取舍,其它人只有遵守的份,是不可以做任何增减的;有人认为戒律早就过时,不适用了,学习它、弘扬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两种看法,都严重阻碍了戒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自由在审美中得以充分实现 "审美"这一范畴所包括的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描述或界定它.  相似文献   

17.
珍惜生命     
看窗外的太阳,已渐渐隐到山那边去了。哦,一天又要过去了。太阳,明天的太阳依旧是新的,虽然它也有寿终正寝之时,然而这一天对它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同样也送走了一天,却更逼近了死亡一日。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十年三千六百日,我们即使寿享百年,也仅仅三万六千日,算来实在可怜!太阳是辛勤的,它日日不辍地为世界奉献着光和热,而我们面对有限的生命,如果浑浑噩噩地日复一日,又有什么意义呢?美国舞蹈家邓肯在遇到她十九年前的恋人时,被他的不求进取而惊愕,感慨道:“天底下怎么有人可以这样平平凡凡地过一辈子?”也许,悟…  相似文献   

18.
排除式唯物主义即这一论题:我们关于心理现象的常识观念所构成的是一个完全虚假的理论,它存在着根本的缺陷,因此无论它的基本原理还是它的本体论都将被完备的神经科学所取代,而不是被神经科学平稳地还原。我们的相互理解乃至我们的内省都可以在成熟的神经科学的概念框架内重新构建,与之所取代的常识心理学相比,我们可以期待神经科学有大得多的威力,而且在一般意义的物理科学范围内实质上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9.
自卑是一条真实流动的河,它可以很容易地使人沉没,而跨越它,可以使人的头脑变得清凉清醒,浑身增加巨大无比的精神动力,成就伟大灿烂的事业。 这是“残疾人”中的成功者带给我们的巨大启示。 中国的司马迁首当其冲。他是一个充满了高傲和叛逆精神的男子汉,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法遏止的斗志。然而,正是源于此,他遭受了被阉割的奇耻大辱,这种苦难足以毁灭一个人完整的一生:受刑之初,他充满了自卑,自卑的浊水在他的眼中、脑中、心中横行逆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他都认为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古代经济史看国家调控必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周明生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可以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国家宏观调控只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才能把社会经济推向前进。这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它对于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