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二月《日中文化交流》第359期刊登日本名古屋森下圭二先生撰写的《明代佛像回归故里》一文,记述他把一九六六年在我国购得的三尊明代木雕像送还的经过。文章介绍说,这三尊雕像为乘着象、狮子和麒麟的普贤、文殊、观音三菩萨的座像。神兽为木雕,身长七十五厘米;菩萨高约四十五厘米,整座雕像高度九十厘米左右,非常庄严。据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佐佐木隆美先生鉴定,这三尊雕像是明初的作品,原为彩漆,颜色极为鲜艳;现呈黑旧状,油漆脱落。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当时,东京的古董店出一亿日元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12日,泰国佛教造像与文物协会代表泰国将该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戴先生收藏的一尊唐代木质自在观音菩萨雕像捐赠给中国五台山东台望海寺。这尊自在观音菩萨雕像通高1.86米,是佛教早期的男相观音像。历经千百年,漆色斑驳,但整体保  相似文献   

3.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塞浦路斯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对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深深爱慕之情,不料他的激情竟然使这尊雕像产生了生机而复活了,使他俩结为良缘。根据这段有趣的故事,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告诉任课的老师说:其中某几位学生“非常聪明”,日后必有所作为。其实那几位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并没有什么聪明过人之处。而任课老师听了心理学家的“评说”之后,对被称为“非常聪明”的学生,却有了特殊的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这些学生以更多的鼓励和指导。而这些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学习成绩大幅度…  相似文献   

4.
师徒三尊     
师徒三尊福生周青梅在五台山圆照寺都纲殿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及其二位弟子达玛仁勤和克主杰的肖像,人称其为“师徒三尊”或“宗喀巴三父子”。这就表明圆照寺是五台山的一座黄庙。何为者也?宗喀巴(1357—1419),法名洛桑札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  相似文献   

5.
味道与心境     
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师。恰巧,弘一大师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小碟成菜,夏丐尊很是难过,就问:“这是不是太成了?”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失重必轻,轻必倾斜,倾斜必倒,倒下即意味着灵与肉的死亡。这就是《思想者》留给年轻人极其珍贵的精神启迪。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用他的雕刻刀给人类留下了一尊名为《思想者》的青铜雕像。他微微弓着腰身,用手背托着下颚,神态庄严肃穆,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世人每每在这尊雕像之前,都会感受到心灵的沉重,生命的轻飘,从而向往着臻美的成熟——成熟者的肖像酷似十月里  相似文献   

7.
佛教新闻     
《法音》2002,(6):41-43
安徽太湖县举行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两周年法会暨朴老雕像揭幕仪式本刊讯安徽省太湖县政府为了纪念赵朴初居士,在其家乡风光秀美的寺前镇万年冲修建了一座寺前河文化公园。公园背倚峰峦竞秀的凤凰尖,前临碧波荡漾的花亭湖,周围林木葱茏,环境极其优美。园内塑有一尊高9.3米的赵朴初居士雕像,系用北京房山汉白玉大理石制成。5月21日上午,太湖县政府在公园内举行了隆重的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安徽省、安庆市和太湖县政府有关领导及各界人士一万余人参加了揭幕仪式。在揭幕仪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倪强副秘书长、安徽省人大季昆生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陈岘 《现代哲学》2020,(2):148-154
《春秋公羊传》通过“通三统”例,以“存三正”的方式处理王朝更迭后新王与旧王间的关系,用“存二王后”的形式保留前朝社稷、服色,籍此展现“尊先王”之意。清末学者苏舆通过分疏两位汉代《公羊》学先师董仲舒、何休对“以《春秋》当新王”一旨的不同诠释,以及“亲周”与“新周”的异文,成功地构建了董仲舒与何休对“三统”诠释的两处矛盾,并以《春秋》“只改正朔而不易王统”为基点,凭借将商、周、汉通为三统的理论构建,批驳了何休以降的今文学家所认同的《春秋》“黜周王鲁”说,否定了康有为本诸“通三统”例而构建的“改制”之论。但苏舆对董仲舒“统三正”说的诠释完全建立在对何休“通三统”论的批驳上,带有强烈的学术及政治主观性,亦未必董氏学之本意。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存在有“三清仙境”信仰、“三宝神君”信仰、“三洞真经”信仰与“三清尊神”信仰等几种不同的信仰形态与内容。因其皆与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等名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可称为广义的“三清”信仰。这种信仰的具体形态与内容,在历史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后相续,几经演变,最后才定型成为“三清尊神”信仰,成为宋明以来道教各派奉祀的最高尊神。本文试就道教“三清”信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其宗教内涵作一学术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9)
“师君三尊”藏语称为“堪洛却松”,“堪”是堪布的简称,即亲教师,此指静命论师;“洛”是洛温的简称,即轨范师,此指莲华生大师;“却”是却杰的简称,意为法王,此指藏王赤松德赞;“松”是三个的意思。师君三尊即两位高僧大德(师),加上一位藏王(君)。他们是藏传佛教前弘期里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三人的合作,不仅建立了佛教在西藏的正统地位,并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且也确定了以后佛教在整个藏语系地区发展的一些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古代埃及 18 王朝中后期渐受王室尊宠的阿吞神崇拜的兴起、发展、独尊以及独尊地位的丧失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长时段的历史考察,认为其兴衰以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代为界,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同时还分析指出,18 王朝中后期阿吞神渐受王室尊宠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埃及社会政教权力结构平衡受到了威胁,而古代埃及阿吞崇拜的实质则是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12.
祭祀“天地君亲师”浅谈何建章“天地君亲师”并举,大概始于《荀子·礼论》。《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地祖,而隆君、师。是...  相似文献   

13.
穆圣说,凡做事而未以安拉尊名起,那就没有理想的结局。“以安拉尊名起”就是诵念“太思米”其意为“奉普慈特慈安拉尊名”。穆斯林诵读《古兰经》或准备举办某项事务时,均以诵念“太思米”开始。“太思米”是由19个阿拉伯文字母组成的。现从三个方面加以浅释。  相似文献   

14.
胡阿祥 《学海》2003,(2):145-150
在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国号中,“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共号。它不仅为后世诸多建国者所沿袭,还是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China(支那)的来源。考诸甲、金文及《说文解字》,联系秦人的历史传说,“秦”国号的秦来自禾名的秦。由于秦人祖先非子种“秦”养马、创业立国,故以“秦”为国号。秦国号产生于公元前9世纪初,出现的地点在“汧渭之会”,最初的性质是周王朝的附庸国。由附庸国“秦”一统天下,秦国号的地位在逐步攀升。前207年,秦再降为王国之号,并于次年灭亡。又一般认为的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含有贬义,实属臆测,“秣陵”不仅没有贬义,反倒深具褒义。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有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师今与师古两种政治思想斗争的表现,是禁止“以古非今”反动活动的统一思想的措施。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焚书的目的是定法学为一尊,定法学为一尊是违背思想学术发展的历史潮流的,高唱师今、师古之争结果是肯定秦始皇的暴政而否定人民反抗的正义性,法家古今观的理论缺陷断送了秦王朝,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1516年间,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他工作.在陵墓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尊《摩西》雕像.  相似文献   

17.
“三表法”是墨子认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尊天”、“事鬼”则是墨子的社会思想或宗教思想。就思想进路言,前者是后者的认识论基础;但是,如果对墨子的前后两种思想进行比较,人们又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现象──前者显然带有浓厚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而后者则无疑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性质。如何看待墨子思想中的这种矛盾现象?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一)所谓“三表法”,亦即墨子在《非命上》说:“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  相似文献   

18.
道教尊神     
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灵,有三清、四御、日月五星以及四方之神等。道教崇奉的神灵众多,天神、地祗、人鬼皆受奉祀。但尊奉的主要神灵,明代以前,屡有变化。东汉时,道教初起,奉老子为教主,以天、地、水三官为尊神。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根据天经,列真七灵位,以元始天尊为最高。自六朝至唐宋,三清遂显。唐王朝以老子姓李,尊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加以崇奉。宋王朝又以传玉帝之命,宣传君权神授,累上玉皇尊号;又崇奉真武帝君。明清以降,无大变化。其主要神灵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资料 ,至十五世纪中叶 ,朝鲜人已开始信奉文昌帝君。1 392年 ,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 ,建立李氏王朝 (1 392 - 1 91 0 ) ,以“朝鲜”为国号 ,制定了与明王朝和睦友善的邦交国策 ,积极输入汉文化 ,努力发展朝中睦邻关系 ,开创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为亲密的时代。 1 393年 ,国都由开城迁往汉阳 (今汉城 ) ,随即在汉阳北部镇长坊 (今汉城三清祠 )新建崇奉道教的昭格殿。世祖十一年(1 4 65) ,昭格殿大肆扩建 ,升格为昭格署 ,成为官方机构。在昭格署的三清殿里 ,就供奉着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 )的神像 ,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普化天尊等同居一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道教的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大尊、道德天尊等神尊。因此,道教几乎所有的“十方丛林”和著名宫观均供奉有上述神尊,如果没有供奉“三清”、“玉皇”等主神,似乎该道观不为丛林,或格局正待完整,不然为小庙(即子孙庙)。这种情形亦成为道教丛林宫观一种习惯或说是道教丛林一种规范和模式。在湖南的一些庙宇中,除祀奉一般道教神明外,还有一些庙宇供奉着地方神祗。这些庙宇将人们自发的信仰观念及民俗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反映道教功德成神的特质。现将主要的和有一定影响的这一类的庙宇简介如下,以便分析它与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