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H.劳伦斯的小说渗透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劳伦斯本人有着艺术家的浪漫气质;他在多部作品中以花传情,运用了想象、象征、比喻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以倡导建立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为主题,具有浪漫色彩;他在小说的结尾,总是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心态呈现出一丝亮色。劳伦斯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是他小说风格上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为他的小说增添了几多情趣。  相似文献   

2.
闲时读书,曾读到过一则巴尔扎克的轶事。有一年,巴尔扎克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内容是,有个知识分子,虽然颇有才气却不被社会认可,只能在反复拼搏后极凄凉极无奈地死去。小说写好后,主人公的名字却迟迟未定,因为巴尔扎克觉得,一定要给他起个“足以代表他的一  相似文献   

3.
一.泄露隐情的宝石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一生主要以编纂并撰写<百科全书>闻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其身后出版,到今天依然享有盛誉.如<达朗贝的梦>,两部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定名论者雅克>.但有一部作品,既给他带来了国际性的影响,也使他的一生沾染恶名,这就是他的已很少为今人关注的小说处女作<泄露隐情的宝石>.  相似文献   

4.
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各种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在他小学还未毕业就已经看过许多,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也渴望能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从十几岁开始,他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主人公穿越时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约稿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3天的时间是例…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作家詹姆斯·亨利在三十多岁时,突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还参与了当年州议员的竞选。当时,亨利已经小有名气,出版了好几部小说。而巧合的是,亨利的竞争者米勒也是当地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州议员竞选演说当天,米勒首先出场。走向讲台时,米勒手里拿着一本书,还不时地刻意朝众人挥舞,原来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亨利的小说。就在大家猜测米勒带着一本亨利的小说有什么用意时,米勒走到讲台边,自语道:"这张桌子似乎有点高。"  相似文献   

7.
正李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应物兄》的成书却经历了13年。用13年完成一部小说,可并不是大多数作家喜欢的写作方式,但是李洱13年磨出的《应物兄》却为他夺得了茅盾文学奖,真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相似文献   

8.
正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这辈子要成为什么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种人特别幸福。比如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岁就在作文大赛里获奖,二十岁就出诗集,他读很多书,他说这辈子写出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就是他的梦想。另一种人就是我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儿有光就往哪儿去。这种人会辛苦一点,无奈一点,当然,也可能会丰富一点  相似文献   

9.
正作家麦家做客央视节目曾说到一件事。当他声名远扬时,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有人拿着数额不菲的钱来请他写长篇小说,他答应了,花了3个月完成了30万字的《刀尖》初稿。当他静下心来修订这部小说时,不禁羞愧难当。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样一部粗糙的"作品"竟然出自自己之手,尽管之后他花了大半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象《红楼梦》一样具有如此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的彩笔,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如何生活,如何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生活中——论阿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不管它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用什么样的叙事视角,它所描述的都是我们无法摆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经验,写作和现实之间自然维持着一种张力。阿成的小说,把文学和现实的张力调整到一个平衡点,恰到好处地化二元对立为二元统一,创造了他的小说世界。 他既不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去创造文学,也不横眉冷对地干预现实和怒气冲冲地抗议现实。他追求理想,但又从不消解对存在的终极追求。他把小说当作他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当作他和人们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1922年M.亨利生于越南海防市。他是在巴黎完成其学业的,现在是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雷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以论述《表现的本质》为其主要论点的哲学著作,除了他关于人体的著述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重要研究。亨利还是一位小说家,至今已发表了三部小说:《青年军官》(1954年),这部小说以诗歌的语言叙述了对邪恶的无休止的战斗;《紧闭双眼的爱情》(1976年获勒诺多奖金)这部小说对生命的自我摧毁的过程进行了令人瞩目的分析,对文明的命运及艺术作品的性质进行沉思;《国王的儿子》(1981年),该小说通过虚构的疯狂,对一种神秘的经验作了描述,作者并从这部小说中提炼出一出戏剧:《真理是一声呐喊》。 M.亨利的哲学属于生命哲学。这一哲学深受  相似文献   

13.
吴耶乐 《天风》2005,(6):48-49
一场意外的事故,几乎夺去了他的生命。一名年轻的医生,在绝望中苦苦地等待。一本小说的翻译,见证、寻求上帝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穆达先生是南京回族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白河逝水》完稿后,曾两次请我审读小说中所涉民族宗教内容,于是我有机会成了这部小说最早的读者。当我读完小说时,内心有一种隐隐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止于小说真实典型地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也不止于对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生活的生动描述,还在于小说的结构形式以及这种结构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小说《窥视者》是继他的成名作《橡皮》之后的又一部标榜反传统的"新小说"派的力作。受众可以尝试从《窥视者》之"窥视"所包含的主动/被动、看/被看的结构关系,来审视荒谬、冷漠的当代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冷漠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穆达先生是南京回族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白河逝水》完稿后,曾两次请我审读小说中所涉民族宗教内容,于是我有机会成了这部小说最早的读者。当我读完小说时,内心有一种隐隐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止于小说真实典型地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也不止于对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生活的生动描述,还在于小说的结构形式以及这种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亲亲不二门     
千山外,水流长。对许多人来说,这六个字是~部海外华人小说的著名书名.而在他,则是一幅活生生的故乡图画.一幅随时都会在脑海里有声有色地活泛起来的巨幅国画。他头~次离开故乡,刚满16岁。等到他携良伴归来时,却一晃又是一个十六年过去了。虽说这十几年不过弹指之间,可他也算出入云水几度身了,想当年黑瘦单薄一少年,十六年里闭州过府,从那个少数民族山寨出发,穿县城、历州城、过省城,在京城北下根来,那份自我感觉,不错呀!正因为如此,他兴致勃勃,特地带L女友,登临高处,四顾指点。千山万壑,奔来眼底。东有秀峰,亭亭玉…  相似文献   

18.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了22部诗集、12部戏集、20多部小说等珍贵作品。然而,谁能想到他在40岁时就患了心脏病,且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而被放逐达19年之久。当时“他面色铁青、喉咙发出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这颗巨星就要陨落了。”但是雨果并未因此畏缩,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病魔,他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做操、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使  相似文献   

19.
毛颂赞 《天风》2008,(22):35-35
在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有一个情节,落难荒岛的主人公鲁滨逊在面对茫茫大海命运未卜时,做了两张清单,一张列出他所面临的困难,另一张列出他可以感恩的事。结果竟惊讶地发现:拥有并且可以运用的物品,竟是如此的丰富!感恩清单让他充满了生存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葛蕤 《天风》2007,(18):6-8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种叫"彼得·潘"的现象。这种现象讲的是有的人不愿意长大、拒绝长大。这个名叫彼得·潘的孩子,是苏格兰作家,在1904年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的主人翁,他是个健健康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做小孩子真好,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