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19日,农历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 泉州铜佛寺的十三位“出家人”清晨三点多就起来了。四点钟,早课诵经准时开始。光线暗淡的大雄宝殿内,白发苍苍的叩首者格外引人注目。跪在蒲团上的虔诚念佛者,没有一个是落发剃度的,齐刷刷身穿暗色海青,留着长短不一的头发。  相似文献   

2.
潘荣阳 《中国道教》2006,38(2):37-39
雷海青,俗称田都元帅、田公元帅、相公爷等,天宝年间,唐明皇“命天下梨园祀之”①,其信仰现象出现较早。但是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明清时期雷海青成为闽台等地信仰广泛的特殊神灵,其信仰状况相当兴盛:一方面被闽台戏业艺人奉为祖师爷和保护神;另一方面随着闽戏的传播和闽人的外移,  相似文献   

3.
青岛湛山寺的妙镜法师被誉为“天下第一琴僧”。跟妙镜法师约在一间茶室见面,早到了会儿,不多时一个瘦而高,着藏青色海青的身影从楼梯口缓缓上来。简单寒暄过后,甫一落座,先喝一杯茶。“琴可以跟人过一辈子,我是真正地对它有感情。”妙镜法师的声音清朗且有磁性,如同他的琴音,让听者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4.
凌晨三点半,当茫茫群山还都隐没在如墨的夜色中时,昌明就同普寿寺全体僧俗一起去上早课了。尼众走在前面,身穿上殿时才穿的褐色僧衣和袈裟,居士走在后面,不少居士身着海青,神情庄严肃穆。长长的队伍在黑暗中蜿蜒前行,除了细碎的脚步声和几声轻咳再无半点声音。 昌明出家已经3年了,今年24岁,非常清瘦,她一个月前从东北来到五台山的普寿寺,希望能留下来修行。 五台山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胜地,这里有47座寺院和两千多名僧尼,每年夏季前来朝山礼佛的香客不计其数。一进入台怀镇,人们立刻就会感到这片佛国胜地的神秘气息。 …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陆丰市市郊有一座清云山,山势秀美,林木葱葱,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清云山东麓有一座定先寺,殿宇雄伟,依山而建,气势如虹。置身其间,有一种清凉超尘的感觉。由定光寺承办的广东尼众佛学院就座落在此,200多位青年尼僧身着深色的海青或长衫,穿梭子殿堂、校舍之间,俨然一道佛国风景线。 定光寺住持宏慧法师已是83岁的老人了。他中等身材,穿着朴素,面容清癯,颇具仙风道骨。若别人不作介绍,人们很难想到他就是定光寺的中兴者、方支和尼众佛学院院长。他虽身兼多职,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讲究排场,方丈室简陋得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
正今夏,湖南遭受近年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造成全省14个市州120个县市区受灾严重。大灾来临,家园危急,湖南省宗教界纷纷自发投身抗洪抢险,新疆、福建等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不远万里挺身支援,湖南省民宗委积极组织、宣传。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在守护三湘、重建家园的过程中,防汛前线穿着海青的身影、防汛堤上飘香的清真餐,以及来自教堂的祈祷声,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的关云长,以刮骨疗毒的惊人之举,树立了一个硬汉形象。在明代,又出了一位不在其下的人物,他就是河北容城人杨继盛。杨继盛从小就十分不幸,七岁丧母,十一岁时又失去了父亲。因为生活无着。他就和一个僧人住在一所破庙里,刻苦读书。有一年夏天,瘟疫盛行,僧人病倒了,庙里的其他人都吓跑了,哥哥不放心,也来催他回家。  相似文献   

8.
知己的世界     
活在知己的世界里,内心是轻松的。 没有了虚情假意,散尽了伪善与敷衍,知己的世界,还原了人与人本真的内心。人们敞开胸怀,彼此真诚地交往,坦诚地交流,不设防,不算计,坦坦荡荡,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9.
保持距离     
哲人说过,时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历史;空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天地;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有了神秘。历史是一部大书,天做封面,地做封底,距离是一支生花妙笔,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世代演绎。没有了故事,历史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了距离,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太祖皇帝,当年,他统一女真各部时,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一回,他率兵攻打翁鄂洛城,城中的两个首领鄂尔果尼和洛科,先后用暗箭射伤了他,鲜血直流,昏迷过去,险些丧命。数日后,努尔哈赤的军队攻下了翁鄂洛城,俘虏了鄂尔果尼和洛科。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  相似文献   

12.
诗人的风景     
落满西风的古道,踽踽独行着一位诗人。忽然,他驻足不前,一处风景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风景可能是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株草,也可能是一只动物,一个人或是一段情。诗人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诗。诗很快传遍了村野市井,妇孺皆知。从此,这处风景像是被人贴上了标签,名花有主。这处风景便成了诗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汽水     
老田体检后,一连三天,耷拉着头,闷闷不乐。 这天,老田吃了几根青菜不吃了。老伴老廖安慰他说:“体检表我看了,你是血糖高,血脂黏稠患者,除了治疗外,养生饮食就是了。”哪知老田一听,就瞪起了眼睛:“烟戒掉也就罢了,吃青菜,吃黄豆,我混的啥呀?红烧肉不让吃,白酒不让喝,不如死了算了!”老廖知道老田的脾气,和颜悦色劝慰:“大夫也是为咱好嘛,不过,你这样下去营养跟不上,会坏大事的!以后厨房大权交给我了,健康肉会让你吃上的。”  相似文献   

14.
周礼 《思维与智慧》2014,(11):38-38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向往走进象矛塔,感受大学生活,成就理想之梦,没想到初中毕业一不小心考上了师范学校。爸妈兴奋地叨唠:知足了,这都跳出“农门”了,要是上高中,考不上大学,那还不只是农民一个?不得已,上了师范,当了老师,解决了温饱,虽不至理想完美,但家长的赞许,偶尔收到学生问候的短信,也让我略感慰藉。  相似文献   

16.
他特别不幸,小的时候,就患了骨结核,因为家里穷,他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小小年纪便成了残疾。因为残疾,刚懂事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时候,很多人对走钢丝充满了神秘感,他的母亲为了鼓励和帮助他,特别把他带到了钢丝训练场地。因为他母亲打听到“钢丝特技团”招进了一个小学徒.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向往走进象矛塔,感受大学生活,成就理想之梦,没想到初中毕业一不小心考上了师范学校。爸妈兴奋地叨唠:知足了,这都跳出“农门”了,要是上高中,考不上大学,那还不只是农民一个?不得已,上了师范,当了老师,解决了温饱,虽不至理想完美,但家长的赞许,偶尔收到学生问候的短信,也让我略感慰藉。  相似文献   

18.
马德 《思维与智慧》2014,(10):26-27
我说,这是进口药,特别贵,总是打的话,有了抗药性,就不顶事了。岳父果然听了我的,每天只打两针。到打下一针之前的两三个小时,他就疼得挺不住了,疼得控制不住,就猛烈地用小锤敲打自己的胸部,咬牙坚持着。  相似文献   

19.
辛竹 《科学与无神论》2008,(6):F0003-F0003
人为什么会生病?今天,虽然科学早已解答了这个问题,但近些年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还在认为生病是“冲犯了鬼神”,“得罪了菩萨”,是“鬼神作怪”等等。于是烧香拜神的,请求鬼神宽恕的,让巫婆驱鬼斩妖的,在各地尤其是边远山区和农村又死灰复燃了。这样做既花了冤钱,又延误了治病的时机,使小病变大病。  相似文献   

20.
1940年4月的一天早晨,居住在北平的画家齐白石起床后,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会儿,便走进了他的画室。他把昨天画完的一幅菊图,左看看,右瞧瞧,提笔改动了几处,觉得没有什么毛病了,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