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叹道不行 ,欲乘桴出海 ,到君子居之的九夷去推行其道。这是历史铁案。但“九夷”是泛指“东夷”———原以山东地区为发源地和大本营的原始土著 ,后来繁衍迁徙 ,分布遍及中国整个东部沿海远及海外朝鲜、日本诸岛 ,且支系繁多 ,具体去处 ,孔子没有言明。孔子之时 ,山东及中国东部沿海已无独立完整的东夷国家可寻 ,倒是被称为东夷国家的箕氏朝鲜尚盛 ,仁义教化 ,有君子之风。箕氏朝鲜始祖箕子与孔子先祖微子同出殷朝王族 ,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者。虑及地理、交通、族缘关系 ,孔子欲居之九夷 ,实暗指箕氏朝鲜。  相似文献   

2.
陈明 《中国哲学史》2013,(3):111-119
《尚书·洪范》之作,相传为周武王克商后访问箕子并请教治国临民之道,箕子演说“九畴”大法以为治道之要。后代儒者对《洪范》极为重视,常借诠释《洪范》以论述治道之主张。朱子即曾言《洪范》“此是个大纲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概备于此矣”。(《朱子语类》卷七十九)明清之际的学者王船山,由天人关系问题着眼,对于《洪范》所蕴含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发掘,特别是他经由详细分析与诠释“五行”与“皇极”两畴之内涵,从而对王政之要、为政之德与成德之学等问题做出了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不同定义平行测验等值的群体不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不变性是等值的一个重要假设,即对不同的考生子群体等值函数一致。本研究对不同平行测验定义下线性等值的群体不变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模拟研究REMSD指标通过六种不同加权方式计算。结果显示,严格平行测验在信度较低时REMSD指标更大;子群体均值差异和信度差异对REMSD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REMSD指标在期望权重等权下的最大,在分数权重采用子群体比例加权最小。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对REMSD权重使用及进一步研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民族学和考古学资料,叶《周易·明夷卦》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明夷卦》中的“明夷”不是成语,而是鸟名,乃指太阳鸟,在文明降临赤县神州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又是作为君王神威的象征。“明夷”本卦“明入地中”也不是讲“箕子的晦气”,而是体现了先民普遍存在的“返本归根”的宇宙观,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则意味着“归位”或“嗣位”。“明夷”卦爻辞中所蕴涵的“文王明夷”和“箕子明夷”两个历史故事就是记述文王和箕子两人如何经历千辛万苦,犹日之丽天,最终都能化凶为夷,返归本位,并建立起周王朝和朝鲜国。  相似文献   

5.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论语》"殷有三仁"的理解,有很大区别。古文经学认为,三仁中的箕子、比干就是《尚书·微子篇》出现的"父师、少师",并在两个文本间建立解释联系,由此使三仁的行为呈现出表浅性的和谐特征,孔子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作出这个评价的。今文《尚书》此二人本为"太师、少师",和箕子、比干无关,并认为三仁的行为处于争执势态之中。本文对《论语》"殷有三仁"章的解释史进行了微观考察,并根据今文经学的说法,对"殷有三仁"、孔子的形象和仁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6.
元和 《周易研究》2020,(1):F0003-F0003
李零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出版,全书25万字,420页。是李零教授“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一部。该书由“自序”“写在前面的话”“《易经》中的占卜术语”“易经·上经”“易经·下经”“易传”等六部分组成。前附“我们的经典”总序和题辞,后附参考书目。“自序”,由扑克牌讲占卜,将《周易》与扑克牌作类比,阐述《周易》占卜的原理和心理。  相似文献   

7.
△中彩是偶然的现象,不中彩是必然的现象。 △我心不悔,无论差几个号,哪怕是差之毫厘,那也是命中所定,不可更改。怨艾毁掉的不仅仅是好心情,还有未来的好运气。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该来的迟早会  相似文献   

8.
相术是一种巫术相术是根据人的长相进行的占卜术。相面是其中的一个内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面之异与人心之异之间的关联,就是相面占卜要追求的。《麻衣相法》中一些基本“知识”,就是根据面型、五官、须发等特点阐述命理,认为“天庭饱满、地脚方圆”是福相,而“眼扬四白”者会“忤  相似文献   

9.
第五篇 《周易》占卜术灵不灵 《周易》占卜术简介 从现在所知道的情况看,商朝的国家政权用以占卜的手段主要是龟卜。即在龟板或者牛的肩胛骨上先钻上一些坑,到占卜的时候,再去灸烤那钻过的地方,使龟甲或者牛骨发生裂纹。根据裂纹的样子,来判断吉凶。 周人也用龟卜。但后来,用《周易》占卜逐渐流行起来。这大约是用《周易》占卜更加规范,比较容易掌握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以龟卜为主的占卜宗教迷信活动普遍存在于各诸侯国中。鲁、晋、楚、卫、郑等国的占卜材料在《左传》中占篇幅不少,而齐国的则只有两例。主要原因是齐国注重务实、轻视占卜,很少进行占卜活动。  相似文献   

11.
《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占卜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佛陀创教之时,为了区别佛教和其他外道学说,维持教团清净,曾制定戒律禁止僧人从事占卜活动。但此时的戒律是将卜、呪等邪命行为杂糅在一起,置于波逸提或突吉罗等轻罪之中,尚不严苛。佛陀圆寂之后,佛教发生了部派分化,各部关于占卜的态度不尽相同:法藏部继承了原始佛教的占卜观念;弥沙塞部和南传赤铜鍱部对占卜持严苛的反对态度;大众部(大众部末派)则对占卜采取宽容的态度;说一切有部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对占卜的态度还未定型,总的来说是朝着宽容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扶乩是什么     
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宗教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业已成熟的有体系的佛教、道教文化,还有属于原始宗教余绪的占卜、算命、风水等流行于民间的杂信和迷信,扶乩就属于后者。扶乩属于占卜术的一种。占卜是古代人最早的一种预测活动,古人因对自然和人生恐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求助于上天的神灵,利用占卜来解答各种疑惑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占卜有多种形式,星占和象占是最主要的,星占是利用天象来占卜吉凶,象占则是根据特定的物体,如动物骨头、龟背,以及神异等等来预测祸福。扶乩属于象占,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利用…  相似文献   

14.
占卜,是人类向神灵请求行动指令或获得神灵情感意志的手段.占卜有一部分是从兆应观念而来的,另一部分一出现就被当作向神灵乞求告知事态的前景,从而抉择适当行为方式的手段的,是纯粹的占卜。前兆迷信是对征兆的消极接受和适应,而占卜是对占验对象的积极观察和调节。占卜巫术是兆应迷信的承结,有多少种兆象和应象,就会有多少种占验对象,有多少种兆应模式也就有多少种占验解释。  相似文献   

15.
灵籤属于占卜术中的一种,其基本特点是以诗歌为载体、以竹签为占具来占卜吉凶。灵籤的历史悠久,大约产生在唐代中后期,是中国古代占卜术逐渐趋向世俗化,占卜方法趋向简易化的产物。灵籤出现后,其主流继续沿着通俗明了的方向演化,宋代的一些灵籤就有了注解、断语等,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典故、传说故事、释义、占验、上中下判语等等内容,并且出现根据百姓占卜需要而分门别类的籤谱。由于灵籤简便易行,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占卜形式之一。灵籤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宗教信仰的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原始民族未能掌握自然规律,为了判断狩猎、游牧、去从、是非等,就要进行占卜.掷钱是人类最古老的占卜术,这在现代足球赛开始前还在使用.但初民的钱币仅仅是贝壳,在中国最古老的钱币是--宝贝.掷钱币有两种可能--覆或仰,由之可以进行某种决策,在中国覆为阳卦,仰为阴卦,同时表现出生殖器的崇拜.象形文字出现以后以-为阳,以--为阴.人类远祖在掷贝壳时,产生了占卜、赌博、识了单双,也产生了概率论.……  相似文献   

17.
吴飞 《周易研究》2024,(1):5-14
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形而上学的核心文本和源头?这首先是由中国哲学传统对命运的理解决定的。西方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无一例外以追求确定性为首要目的,在确定的命运面前并无禳解之法,因而占卜便越来越被边缘化。西塞罗《论占卜》非常明确地讲出了这一哲学理由。但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占卜追问的并非确定的命运,而是命运发展的大势,即“知几”,进而在大势面前做出相应的调整。《周易》卦爻辞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命运大势时的对策。儒家经典中指出,卜筮的主要功能是“稽疑”,在无疑的情况下不需要占卜,而在很多重要的仪礼中,占卜是为了表示严肃和庄重,即《荀子》所说的“以文之”。这种“文之”并非无关紧要的修饰,而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的一种把握德性的哲学态度。正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知几与稽疑的态度,使易学成为了中国形而上学最根本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占卜片议     
一般地说,占卜就是使用某种方法,从超世俗界那里获知世俗消息,进而推测、预言未来人事的迷信活动。它作为一种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又发生着持续的社会影响。本文拟就占卜的缘起、特点,以及如何看待占卜作些探讨,并主要以占星术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占卜术(Divination by trees),作为一种宗教前兆文化形式,在中国整个青铜时代都极为盛行,并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占卜术种类繁多,其中以"星占"、"梦占"、"龟卜"、"蓍占"等形式最具代表性。然而,此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占卜形式,即使用木质材料如木筷、木签、木轮、木筐、树枝等作占卜用具,对人与事进行预测;或者用树木作为获取兆象的媒介,以树木的长势与存在方式,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及未来运数的参照,进而完成对人生的预测,本文将此种占卜形式定名为"木占术"(Divination by trees)。笔者认为,较之其它占卜形式,这种"木占术"在中国古代最具有原生态文化意义。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木占"文化的存在形态,更利于揭示出"生命一体化"观念的宗教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易经》成书之前的占卜易卦,从文物考古资料所见,由八千年前传说中的伏羲时代、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至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禹时代,此可视为易卦由单卦(三爻一卦)演变到重卦(六爻一卦)的孕育期;再从殷墟出土的以易卦卜筮为代表的殷易来看,确证了殷易可视为易卦由单卦演变到重卦的完成期,并开始孕育卦爻辞。殷商时代的占卜易卦,在此需要深入探讨、厘清和确证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重卦的作者问题,一个是《易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